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分享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21498118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分享(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 陕西省镇巴县仁村镇中心小学肖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三学段阅读的规定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并在阅读的评价中要求“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言文的学习,不但有助于汲取语言文字的精华,还能加深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古文印象,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字魅力。同时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第三学段选入了四篇文言文,分别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和六年级

2、上下学期,他们分别是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和两小儿辩日。尽管小学阶段编排的文言文篇数极少,可对小学生的学习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我想:编者的目的无非是要做好小学和中学的衔接,让小学生对文言文这种特殊文体有所感知和熟悉,并能感受到学习古文的乐趣,顺利过渡到第四学段的文言文学习。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于文言文比现代文更有韵律,富有明显的声韵美,再加上文言文精炼的语言,特殊的表达方式,这更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熟读成诵,培养语感,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运用古文。教师要充分做到以学定教,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受文言文

3、的乐趣,轻松突破难点,层层递进,得言得意,得法得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时,教师设计课堂教学一要简洁,二要有明确的导向性,起到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激发潜能的动力,又是为课堂学习做好唤醒知识的铺垫,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课前预习与课堂学习融为一体。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教学策略不能简单化,既不能逐字逐句地对译讲解,那样会让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又不能草草了事,那样学生会显得一头雾水,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那么,该怎样合理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教学呢?本人在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探索:1、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读懂意思。读好文言文,首先要读准字音,争取读得字正腔圆,其次是要能正确断句,合理停顿,即注意文言文词句中的停顿。例如:杨氏之子中的“孔君平/诣/其父”、“孔/指以示儿/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和伯牙绝弦中的“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等,这些句子是小学生初读文言文很难正确停顿的句子,教师要抓住这些句子组织学生交流,或者通过教师的范读及时纠错,让学生明确课文的停顿、节奏,也可在课本上做出停顿标记,以便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可根据音韵、节奏摇头晃脑或在停顿的地方拉一个长音,使其更有古文的味道,让学生都能达到“读正确、读通畅”的要求

5、。2、再读课文,感悟大意。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运用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大胆揣读,并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工具书和课文插图进行想象或者联系上下文,试着用自己话来说出故事的大概意思。教师只须在学生有困难时,适当点拨、讲解,不要过多地把每一个字、词都对译,只要学生的理解不偏离原文的意思,能大致说出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并认识到文言文“能省则省,甚精炼”的特点。3、精心品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文言文虽然语言简练,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但学生的情感不是一触即发的,需要慢慢发酵、引导、激发,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还原语境,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朗读,去感悟。如杨氏之子简单到只有55个字

6、,五句话就把故事讲完了,真是言简意赅。课文虽是古文,但意思却好懂,可这好懂的故事里却很有“嚼头”。“嚼头”在哪儿呢?经过反复品读,让学生明白就在杨氏之子的聪明应对上。教师应将课堂交流对话的立足点定位在杨氏之子“听得明”、“答得妙”、“话得体”和“反应快”这四个方面。即杨氏之子听出孔君平的“话中话”,您用我的姓开玩笑,我也用您的姓做文章,说话语气委婉,称谓得体的“应声答曰”。一组简单的对话,体现了孔君平的玩笑开得风趣幽默,杨氏之子接话接得机智巧妙,又不失礼貌,可见杨氏之子年龄虽小却不是一般的“聪惠”。4、熟读成诵,促进积累。在小学语文课教学文言文,最忌逐词逐句串讲分析,因为枯燥的串讲会削减学生的

7、学习兴趣,会使学生因觉得乏味而产生学习疲劳,指导学生熟读成诵至关重要。教师可通过演读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故事情节,如此反复。在反复演读中体会人物形象,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体味文言文的乐趣。或者采用配乐背诵、表演背诵、诵读比赛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将好懂的文言文,有趣的故事,在读通、读懂、读出情味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只有这样循序渐进,就可达到水道渠成。这对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和接受古文化的熏陶将大有作为。总之,“得言得意,得法得能”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小学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就要围绕一个“读”字,让学生在读中知其意、悟其境、动其情。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走自己的阅读之路,感受到文言文的学习其实很简单,从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