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分享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21471211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分享(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学科导师: 桂林市教科所 白捷执 笔: 桂林市逸夫小学 陆 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1、课题提出的背景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中国教育家陶行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教育同整个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著名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和做事情。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

2、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英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学习的内容偏重于单词、句子,忽视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英语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离,造成“哑巴英语、中式英语”等现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深化,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实施的舞台。如何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生活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形成生活化的小学英语教学,达到高效的英语学习呢?我们需要积极地开发、有效地利用好英语课程的生活资源,让英语教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真

3、正让英语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真正实现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因此,我们确立了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课题。2、课题区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生活化英语教学研究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尝试。我们搜集了相关资料,查阅了教育科研方面的报刊,翻阅了一些教育理论专著。经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国外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在外语教学中都十分关注语言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他们在如何将语言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如何在生活中有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立起了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语言生活化教

4、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但是,我国的基础英语教育生活化研究则是刚刚起步,虽然在一些报刊和杂志上刊登了有关这方面研究的论文,但其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对于如何开发生活化英语教学资源,如何构建生活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建立生活化的英语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程度尚浅,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实践模式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存在。目前广西对本课题的研究也在起步阶段,没有成型的经验,需进一步研究与探索。3、课题研究的意义当前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弊端之一就在于英语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离。教育没能作用于学生的生活方式,从而丧失了生活和成长的意义。因此,小学英语教育应该首先成为一种生活化的教育,具体说来,本课题的研究基

5、于以下三点研究价值: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学生创设与英语紧密接触的学习环境,拓展学生学习语言的时空,优化语言习得环境,让学生在系列化、趣味化、生活化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不断体验英语、掌握英语、运用英语,从而丰厚学生英语文化素养,提高语言应用能力;2、通过研究,以“生活即教育”为原则,在学生中形成英语普及性活动与提高性活动相结合、常规活动与专项活动相结合、课外延伸活动与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生活中得到跨文化的渗透与熏陶;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些有关英语教学生活化、特色化的基础性理论、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找到一条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

6、径、方法,为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开发生活化小学英语校本教材,为我校、象山区、桂林市乃至广西小学生活化英语教育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经验。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英语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研究:英语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破学生书本和生活之间的界限。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孩子学习英语年龄越小,我们越要注重教育的生活化。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融合起来,使孩子适应学习、获得经验、得到发展。经调查研究,现在桂林市五城区、十二县使用的新标准英语(小学)就是一套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材,包含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食品、玩具、动物、旅游等话题

7、,与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学生家庭的生活内容、学生的学校生活内容以及学生的社区生活内容。我们将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发、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在教材使用过程中,适当补充教材内容,开发生活化英语校本教材,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构建学生的生活世界,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流进英语教学的“半亩方塘”。2、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研究:我们的教材来源于生活,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最终要回归于生活。教师如何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指引下,实现“生活化的、理想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我们从凭借生活,创设真实语境;联系生活,学用生活中的英语;模拟生活,在生活中学用英语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通过创设

8、生活化的、生动的、真实的语言环境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具等巧设生活化情景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利用媒体技术,创造动感生活情境等方式,初步形成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态真实环境中运用英语,让生活进一步走进小学英语课堂。3、英语学习环境生活化的研究:语言教育理论指出,言语交际本领的培养必须贯穿在语言教育过程的始终。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习外语如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的情境,那么语言运用的能力就会得到增强。因此,我们要重视生活化英语语言环境的建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外部环境,让校园成为英语习得的有效场所。我们在创建生活化英语学习环

9、境上,力求创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从单一的秧田式向多元化发展,便于学生进行交流和开展合作学习,创设开放式的小学英语课堂环境;致力于营造有声有色的生活化的物态英语环境,提升学校的校园英语文化建设;定期开展有生活化特色的英语课外活动,为学生进一步创造学用英语的机会,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4、英语教学评价生活化的研究: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新课程评价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正视个体差异,倡导过程激励,以多层次、多角度、多主体的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方式激励进步。为此,我们致力于构建一套科学的、集生活化、趣味化、知识化为

10、一体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反思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成功与不足,增强信心,明确方向。我们采用师评、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参评等方式,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采用听力、笔试进行期末终结性评价,更侧重过程性评价口语评价和成长记录袋(Magic box)评价生活化的研究。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贯穿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评价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情景,体现人文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全、健康人格的形成。三、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收集研究国内外有关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文献资料,从多角度开展对理论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

11、验教训,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2、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现状及发展可能性,使操作切合实际,提高实效;调查研究教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开发和利用生活资源的新成果,总结新经验、新方法。3、行动研究法。开展行动研究,组织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教研活动,邀请专家指导,提高研究的水平,提高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4、案例研究法:组织和指导老师围绕生活化英语教学展开案例研究。5、经验总结法。 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四、课题研究的目的1、通过研究,使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实现由“课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向生活实践的

12、根本转变,努力开发并积极利用来自学生的各种学校、家庭、社会等的生活资源,开发生活化小学英语校本教材;2、通过研究在理论上,构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生活化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探索开发小学英语课程生活资源的具体途径,优化语言习得环境,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丰厚学生英语文化素养,为我校、象山区乃至桂林市小学生活化英语教育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3、通过研究,提高英语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形成英语学科教学特色,促进学校英语特色的创建。五、课题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本课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已在用智慧成就教育人生、职业技术教育、广西教育等书籍、报刊发表了“浅谈小学生

13、在英语学习中元认知策略的训练”、“英语学习僵化现象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巧用课外活动来促进英语学习”等学述论文10篇;参与编写了小学英语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学科探究学习(英语 小学五年级)等论著及地方教材5部;主持和参与了广西及桂林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策略研究”、“努力营造环境,促进英语学习研究”等三项课题的研究并已结题。六、课题研究进度及成果形式(一)课题研究进度本课题研究依据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现代教育理论、加德勒多元智能理论、交互语言教学理论、主体教育理论等理论,遵循主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等研究原则,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行动研究、案例

14、研究等研究方法。课题研究从理论研究入手,将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1、课题启动和初步研究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此阶段进行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同时收集信息、资料,组织理论学习、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教材内容分析,确定和规划课题的研究方案,启动和开始课题的研究。2、课题研究全面深入开展阶段(2007年1月2008年3月)。此阶段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阶段,课题的各项研究深入开展。主要是确定研究计划,进行调查分析,邀请专家指导,撰写调查报告;开展生活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发生活化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制定和实施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评价手册,建立新课程改革背

15、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评价体系;依据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原则,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行动研究,全面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尽快让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工作实践。3、课题结题阶段(2008年4月2008年5月)。此阶段汇编论文集、案例集等,撰写研究报告、结题。(二)课题研究成果形式本课题研究既有文字形式的科研成果,如课题“物化成果”汇编(课题研究论文集、案例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研究报告等)、小学生活英语教程(Life in English of Primary School)校本教材;又有声像资料,如教学课件、课堂教学录像课光盘、英语课外活动录像等;更注重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英语口语教学优势,构建生活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和应用能力。七、课题组人员具体分工:陆艺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负责策划、组织、协调工作及生活化英语校本教材开发;张晓梅、王桂湘负责课题的理论研究,主抓英语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研究;李莉、张伶、莫茹清负责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生活化的研究及课题资料收集整理、汇编;赵建群、汤健玲、黄丽、唐琳负责英语教学评价生活化的研究;卫红英、周洁、田岚、全彦莅、肖凤英负责英语学习环境生活化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