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1单元 3天窗(教案)

上传人:公西 文档编号:220870429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1单元 3天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1单元 3天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1单元 3天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1单元 3天窗(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1单元 3天窗(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1单元 3天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1单元 3天窗(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天窗(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 认识“慰、藉”2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 11 个生字,会写“慰藉、扫荡”等 12 个词语。2. 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2 课时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 认识本课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1个生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2个词语。(重点)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重点)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图片导入。教师

2、口述:课件: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些许阳光的天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茅盾写下 它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二介绍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 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27年开始使用茅盾这一笔名发表小说。他的主要作品有子 夜蚀三部曲、林家铺子春蚕等。三初读课文1.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2. 学生初读。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3. 检查初读情况。(1) 会读生字,辨别多音字。b(占卜)练慰(wi)藉(ji)卜(b )(2) 会写生字,并组词。卜44bo(萝卜)练慰(安慰) 藉(慰藉) 卜(

3、占卜) 锐(尖锐) 滩(沙滩) 帐(帐篷) 烁(闪烁) 蝙(蝙蝠) 蝠(蝙蝠) 霸(霸道) 鹰(雄鹰)(3) 积累词语,将词语与正确的意思连线。练慰藉扫荡威力锐利河滩帐子闪烁奇幻蝙蝠霸气猫头鹰复杂慰藉(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猛厉安慰。瞥广阔。锐利很快地看一下。阔达猛烈。 四细读课文1.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预设: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天窗的位置、形状和开天窗的原因。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作者由天窗生发出对孩子想象力的赞美与思考。2.默读课文,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预设

4、:天窗在乡下的房子的顶上。因为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当刮风下雨的时候木板窗就关住了,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似的,为了照亮,人们就在屋顶开个天窗。3.作者想通过天窗表达什么?预设:作者借天窗写了孩子们好动、爱玩、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表现了孩子们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五课堂小结本文写了孩子们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们想象力的丰富。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2. 抓住关键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难点)3. 学习作者运用排比句表达感情的方式,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5、激发学生透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难点)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天窗这篇课文。二品读释疑1. 品读第一部分(1) 为什么要介绍乡下的房子的窗户?预设:“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介绍乡下的房子只有一排木板窗,为下文写开天窗做铺垫。(2) 天窗是什么样子的?在大人们心中,天窗有什么作用?预设:从“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这句话我们知道天窗是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再装一块玻璃。在大人们心中,天窗是用来透光的。2. 品读第二部分(1) 阅读第47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

6、唯一的慰藉”。预设1:在下雨天,玩得兴高采烈的孩子们被大人关进了黑洞洞的屋子后,还能从天窗看到雨闪电,想象会变得锐利起来;晚上被逼着躺在床上“休息”时,孩子们能从天窗看到天上 的星星、云等,能展开无限的想象,夜晚会变得很神奇。所以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预设2:“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顶”是特别的意思,在这里表示程度很深。“跑跳”“仰”“看”写出了孩子们的 活泼可爱。预设3:“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锐利”本来是尖锐、锋利的意思,在这里是丰富的意思,是让你的想象丰富起来。(2)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

7、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 滩。”“逼”字如果改成“叫”或其他字好不好?为什么?预设:不好。“逼”字用得很好,它体现了孩子们内心的不情愿和无奈。如果改成“叫”字或其他的字,就不能体现出孩子们内心的无奈和后面想象的重要性。(3) 第6自然段再次出现“唯一的慰藉”,有什么作用?预设:这句话紧承上文,与第4自然段“唯一的慰藉”相照应,再次强调了天窗对孩子们心灵起到的抚慰作用。(4) 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预设1:“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 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 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

8、大十倍百倍。”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和想象到的情景,“带子似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孩子们眼中的闪电的样子。“大十倍百 倍”写出了在孩子们的想象中自然界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预设2:“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 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用“也许”这个带 有想象色彩的词语组成排比句,想象夜晚的美丽与神奇,极富感染力,体现了天窗给孩子们 带来的快乐 。小结: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雨、闪电,想象到风雨雷电猛厉地扫荡世界;看到

9、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奇幻的云彩;看到一条黑影,想象到蝙蝠、夜莺、 猫头鹰。3. 品读第三部分为什么作者说要感谢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预设: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三方法探究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中心句”就是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中心句的作用: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一般起概括和总述的作用。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一般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一般起归纳和总结的作用。运用:课文主要讲了下雨天孩子们被大人们关在黑洞洞的屋子里,孩子们只能透过天窗看外面,想象雨中的世界;而在

10、晚上,孩子们被逼着躺在床上“休息”,孩子们只能透过天窗仰 望星空,展开无限的遐想。“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是课文的中心句,出 现在第4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的末尾,起到了归纳和总结的作用。四课文主旨本文写了孩子们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表现了孩子们想象力的丰富,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与向往。五课堂小结课文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 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活灵活现。全文结构严谨,充满童真童趣。板书天窗的形状、位置,开天窗的原因天窗唯一的慰藉夏天阵雨时夜里上床后怡然自乐一方空白无穷想象天窗是神奇的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快乐,并从文中感受想象的乐趣。教师给足了学生朗读时间,在默读中让学生初步理解孩子们从天窗中获得的快乐,再围绕关键语句“唯一的慰藉”讨论交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会乡下孩子的情感变化。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课文结构,如第一部分不仅点出了开天窗是为了屋里光线亮些,还通过感情上的起伏,暗示了下文“天窗”在乡下孩子眼里有特殊的意义。对关键句的理解应渗透在精读过程中,启发学生逐步感知从“受限的现实 生活”到“无限的想象世界”的过程,为理解结尾的“无、有”“虚、实”做好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