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220866915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和力》复习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姓名 一、知识网络构建:1. 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先要选一个物体作 ,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 选择,为方便判断,应选取处于被研究对象之外的另一个 的物体作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选 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选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 的。这表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其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结论,常常会 ,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2. 运动的快慢:(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在 ,比较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 ,则物体

2、运动得 ;通过相同的 ,比较运动的时间,所用时间 ,则物体运动得越快;综合上(1)、(2),用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运运的 ,其比值 ,则运动得越快。(2)速度及其计算公式: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 的物理量,用字母“ ”表示。定义:物理学中物体在 时间内通过的 叫做速度。公式:v ,其中v速度,s路程,t时间。单位: (符号m/s),读作: ,1m/s km/h.(3)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在 运动,如果速度 ,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可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其大小等于该物体在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4)变速运动:定义:常见的物体运动速度是 ,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平均速度:意义:

3、在变速运动中,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 程度。平均速度:可用速度公式计算出: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等于这段路程(s)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 (t);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t)去除这段时间通过的 (s)。3.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二、典型例题: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我们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B. 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但我们选定参照物后,就必须把它看成是运动的C. 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时,有时可以不选择参照物 D.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运动的结论也可能不同例2. 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

4、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 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 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 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例3. 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7.2mm、25.3mm、25.2mm,其中一次是有明显错误的,它是 。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例4. 某人从甲地到乙地,他以1.5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后,改用2.5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求他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例5如图所示,在A点用150N的力向右上方拉小车,拉力与地面的夹角为30,请在图中画出小车所受拉力的示意图。例6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子向前跌倒如甲所示,

5、过了一会儿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子向后摔倒如图乙所示,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两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B二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C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运动状态不变D后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的运动状态也改变 例72007年4月18日“和谐号”动车组开始在西安与宝鸡之间运行,与传统列车比较,国产动车组在设计上采用了许多新技术,请你阅读并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车头采用流线型设计可以减小 ;车体采用强度高、密度 的铝合金等材料制造,使整车质量减小,有利于列车高速运行。(2)采用“再生制动”技术。列车

6、速度从200kg/h降到90km/h的过程中不采用机械刹车,列车由于 继续行驶并带动电机逆转发电,把列车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输入电网。当车速降到90km/h时,实施机械刹车,利用刹车片与轴之间的 力使车速减小直到停止。(3)运行速度高,最高速度可达250km/h。根据下面列车时刻表可知,从西安至宝鸡乘坐D581次动车组比乘坐1723次列车节省时间 min。请计算D581次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车次出发站开车时间到达站到站时间里程/kmD581西安06:25宝鸡07:401731723西安08:12宝鸡10:38173K5西安13:20宝鸡15:33173力和运动练习题1. 为了纪念屈原,

7、汩箩江上每年端午节都组织龙舟赛,正在激烈比赛的龙舟,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 湖水B. 岸上站立的观众 C. 湖岸 D. 该龙舟上的座位2. 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车。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水B. 桥C. 人D. 地面3. 甲、乙、丙各驾驶一架直升飞机,他们各自以自己所驾驶的飞机为参照物;甲看见楼房匀速上升,乙看见甲机匀速上升,丙看见乙机匀速下降。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丙都匀速上升,乙匀速下降 B甲和乙都匀速下降,丙匀速上升C甲、乙、丙都匀速下降 D甲和乙都匀速

8、下降,丙的运动状态无法判断4. 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孙悟空B. 平台C.飘动的白云D.烟雾5. 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人所涉及的“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 ) A. 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B.诗人的浪漫情怀所致C. 云本来就不动D.云向西运动6.

9、如图所示为测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7.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右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A.v甲v乙 B. v甲v乙C. v甲=v乙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8用铲子向炉膛内送煤,煤顺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了炉膛,铲子停在炉口,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和铲子都有惯性,只是由于在炉口处它们的受力情况不同B煤和铲子都有惯性,只是由于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同C煤有惯性,铲子没有惯性 D煤和铲子的惯性大小不同9如图所示是一辆行驶的汽车,由图可判断,这辆汽车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

10、正在向前加速运动B正在向前匀速运动C正在向前减速运动D正在向后匀速运动10一辆汽车分别以6m/s和4m/s的速度运动时,它的惯性大小( )A一样大 B速度为4m/s时大C速度为6m/s时大 D无法比较11如图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A都是在小车突然认字下时发生B都是在小车突然启动时发生C图甲是在小车突然启动时发生D图乙是在小车突然启动时发生12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装有液体的密闭玻璃容器中间有一个空气泡,当玻璃容器突然向右运动时,则气泡相对于玻璃容器( )A向左运动 B向右运动C静止不动D向下运动13用绳子拉着一辆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若绳子突然断了,小车将( )A立即停止运

11、动B做加速运动C做匀速直线运动D做减速运动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B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C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D彼此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能发生力的作用15在静止的列车内水平桌面上放着一杯水,如果水面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是因为列车突然向 运动。16. 如图所示是李欢同学记录的同组成员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中出现的错误,其中: (a)图中的错误是: (b)图中测量硬币直径的错误是: (c)图中的错误是: 17.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旁向后退去,则乙汽

12、车的运动情况是: 。(要求答出两种情况)18. 上九年级的王宁同学今年15岁了,身高17.2 ;他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km,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5km/h,则他骑自行车上学所需的时间为 h.19. 如图是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在运动时的路程随 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信息一: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信息二: 信息三: 20. 一列火车长100m,在1min20s的时间内通过大桥,如果桥长200m,则火车的速度是 m/s,读作 ,合 km/h。21.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22. 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边长,就工具的精密程度而言, 尺精密些;就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而言, 尺使用方法不正确。物体的长度为 。23.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