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惊弓之鸟》教材理解_1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20845203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惊弓之鸟》教材理解_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惊弓之鸟》教材理解_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惊弓之鸟》教材理解_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惊弓之鸟》教材理解_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惊弓之鸟》教材理解_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惊弓之鸟》教材理解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惊弓之鸟》教材理解_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惊弓之鸟教材理解_1一、教材说明这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古代魏国有一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只拉一下弓,就使这只大雁惊吓得从天上掉了下来。后来人们用“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课文是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表达的:更羸说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掉了下来;更羸告诉魏王虚发雁落的缘故:这是一只惊弓之鸟,内心害怕使它掉了下来。为了使故事吸引人,课文采纳了以人物对话为主的写法,用魏王来衬托更羸,表现更羸擅长观察,擅长分析。全文环环相扣、说理明晰,逻辑性强,成为这篇课文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课文重点

2、,写更羸分析大雁掉下来的缘故。他的话讲了三点意思:一是讲他看到大雁飞得慢,听到它叫声凄惨,说明他擅长观察,会发觉咨询题;二是讲他认为大雁伤口没有愈合,孤单失群,说明他擅长推断,会分析咨询题;三是讲他认为大雁听到了弦响,一害怕就会掉下来,进一步说明他擅长分析,推断精确。选编这篇课文,一是练习读明白课文内容,从更羸擅长观察,擅长分析中遭到启发;二是学习把看到、听到和本人的经历相结合进展考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才能。二、学习目的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能手、信不过、大吃一惊、凄惨、愈合、作痛、孤单失群、拼命”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3.读明白课文内容,明白得只有

3、擅长观察、考虑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4.学习对事物进展分析的方法和句句严密相连的表述方式。三、重点难点例析理解更羸说的话,并联络全文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本课重点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这段话讲了更羸使天上飞的大雁掉下来的缘故。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非常凄惨”。第二句说他依照看到的和听到的进展分析:从“飞得慢”,明白“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凄惨”,明白“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协助”。第三、四句说的是他进一步地分析:如此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大雁,听到弦响,以为又有什么危险了,内心一定非常害

4、怕,就拼命往高处飞;拼命往高处飞就要用劲,一用劲,就挣裂了伤口;伤口一裂开,疼得不能飞了,就会掉下来。四、教学建议1.课前预备。搜集成语故事,并会讲本人最喜爱的成语故事。预习课文时,让学生自学生字词,用查字典和联络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词义,课文最后一段是更羸说的话,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能够启发学生边读边考虑: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依照什么推断是受伤的大雁?别人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个方法?2.这篇课文以对话为主,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教学时,学生可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明白课文。3.朗读,感悟。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更羸与魏王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要表现出更羸的自信,魏王的疑

5、心。要用确信的语气,读更羸的话,“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可强调“不用”“只要”“就能”等词语;要用不明白的语气读魏王的话,“是吗”,“你有如此的本领?”要强调“如此的”。第二次对话,要用惊奇和兴奋的语气读魏王的话,“啊!”“真有如此的本领!”要强调“真”“如此的”;要用平缓的语调,确信的语气读更羸的话,“不是我的本领大,是由于我明白,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可适当强调“不是”“受过箭伤”等词语。第三次对话,要用不明白的语气读魏王的话,表现出他惊奇的心理,“你如何明白的?”可强调“如何”这个词;读更羸的话,语速可慢一点,语调可平缓一点,表现出他分析咨询题,层层递进,步步深

6、化,言之成理。在学生自读自悟根底上,可安排分角色朗读,促进理解。最后,把课文末段背下来。4.讨论、交流。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是理解的重难点,可让学生联络全文质疑、讨论,更羸是如何推断的?有没有道理?让学生弄明白这个自然段讲了哪三层意思以及三层意思之间有什么联络,由于飞得慢,叫得凄惨,推断出它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由于受过箭伤,孤单无助,内心害怕,听到弦响,就往高处飞;一用劲飞,伤口裂开就掉了下来。让学生在这三个因果句的推断中训练逻辑思维的才能,到达开展语言与开展思维的统一。还能够引导学生结合经历谈一谈学习本文后遭到的启发。5.积累、运用。通过抄写或背诵,学会本文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句段;并

7、通过用本人的话说说“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来检测词句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同时,鼓舞学生课外阅读成语故事,养成主动积累成语的适应。6.关于识字、写字。“愈”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准音。“弦”“惨”是前鼻韵母,“命”“痛”是后鼻韵母,要留意分辨。指导学生写字时,“魏”“愈”笔画繁多,构造复杂,要留意笔画的写法和在字中的搭配关系。写“魏”时不要少写“”,“弦”不要少了最后“”,“愈”不要少写第三画“”,“痛”不要少了第七画“”。7.拓展活动。(1)开展“成语接龙”竞赛活动;(2)开展“精彩成语故事大家说”活动。五、参考材料魏国我国战国时候的一个国家,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陕西东部和山西南部,离如今有两千多年了。“惊弓之鸟”源于刘向编写的战国策楚策四,词意近似于俗话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