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健康信息传播对大学生健康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0759624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健康信息传播对大学生健康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媒体健康信息传播对大学生健康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媒体健康信息传播对大学生健康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媒体健康信息传播对大学生健康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媒体健康信息传播对大学生健康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媒体健康信息传播对大学生健康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健康信息传播对大学生健康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媒体健康信息传播对大学生健康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 何荣威+何小艺+巫舢+陈欣林+孔丹莉摘 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影响情况,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在东莞市范围内以偶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5所大学大一到大五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健康行为综合水平女生高于男生;城市高于农村;网络获取健康信息高于非网络途径;大学生健康行为与接受新媒体健康信息情况有关。结论: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健康行为影响整体水平较明显,针对新媒体时代网络大数据的特点,应改善媒体传播途径和方式,从而促进大学生以健康方向发展。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健

2、康行为中图分類号 G2 A 2096-0360(2017)21-0020-05新媒体(New Media)是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1。健康行为(health-related behavior)指个体为了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所采取的行为,包括改变健康危险行为(如酗酒、吸烟、无保护性行为等)、采取积极健康行为(如经常锻炼、定期体检、节制饮食等)以及遵医行为2。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而大学生更是新媒体的积极

3、使用者。因此,研究新媒体对大学生健康行为影响,无论是对新媒体发展,还是对了解新媒体时代的思维、能力及行为都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以问卷调查形式,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健康信息传播对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影响,以挖掘大学生健康知识获取偏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相关新媒体机构对健康传播的方式和途径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以东莞市5所大学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520份,回收有效问卷496份,有效回收率95.4%。1.2 方法1)抽样方法采用偶遇抽样的方法进行,在宿舍、图书馆、教室、食堂等地点,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问卷调查,当场发放和回收。2)调查方法问卷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

4、技能(试行),新媒体视角下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研究为参考依据3-4。问卷分为3个部分:基本信息6道题,即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类型,获取健康知识途径,通过网络哪些途径获取;大学生接受新媒体健康信息情况20道题,涉及3个维度,即健康信息的认知度,健康信息的信任度,健康信息的利用度;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自评38道题;一共58分。问卷由调查对象自己独自完成,调查员都经过统一培训过。3)计分方法和指标按照长沙市城市居民健康信息行为调查与对策研究的评分方法进行计分3,并以最终各部分及维度总分和总问卷得分作为量化指标。4)统计分析数据应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双录入并检错。核准后的数据

5、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之间比较应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进一步的两两比较采用SNK法,如果方差不齐运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回归分析。检验水准=0.05。2 结果2.1 一般情况本次调查的大学生年龄在1822岁,男232人,占46.8%,女264人,占53.2%;大一至大五学生的比例分别是52.8%,10.5%,33.7%,0.6%,1.8%;理科生66.5%,文科生33.5%;城市和农村分别占40.3%,59.7%;通过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报纸,书本,杂志,健康宣传册、网络分别占12.8%,29.0%

6、,10.7%,10.9%,36.7%;而网络途径微信,微博,卫生科普网站,数字健教类杂志,其他App分别占39.2%,29.9%,10.7%,4.8%,15.4%。整体健康行为影响问卷平均分值为(34.336.4)分。2.2 大学生接受新媒体健康信息得分情况和健康生活方式自评比较1)性别之间的比较。新媒体的健康信息利用度及总分在不同性别之间有差异,女生得分高于男生,P0.05,有统计学意义;运动锻炼行为、健康危害行为、健康责任行为、人际支持行为和总分在不同性别之间有差异,女生得分高于男生,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不同年级之间的比较。新媒体的健康信息信任度、利用度及总分在不同年级之

7、间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运动锻炼行为、健康危害行为、健康责任行为、人际支持行为和总分在不同年级之间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3)不同专业类型之间的比较。新媒体的健康信息利用度在不同专业类型之间有差异,文科生得分高于理科生,P0.05,有统计学意义;运动锻炼行为、健康责任行为、人际支持行为在不同专业类型之间有差异,其中运动锻炼行为理科生得分较高,健康责任行为、人际支持行为得分文科生高于理科生,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4)不同生源地之间的比较。新媒体的健康信息利用度及总分在不同生源地之间有差异,农村的健康信息利用度得分高于城市,但新媒体的健康信息接受的总体评分

8、是城市得分高于农村,P0.05,有统计学意义;运动锻炼行为、压力管理行为和总分在不同生源地之间有差异,城市得分高于农村,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5)不同获取健康信息途径的比较。新媒体的健康信息信任度及总分在不同获取健康信息途径之间有差异,不同的途径大学生对其信任度不同,P0.05,有统计学意义;运动锻炼行为、健康危害行为、健康责任行为在不同健康信息获取途径之间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endprint2.3 线性回归分析以被调查者接受新媒体健康信息情况总分为自变量,健康行为自评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大学生健康行为与大学生接受新媒体健康信息情况存在线性关系(P0.

9、05),见表6。3 讨论与对策健康行为的概念于1966年Kasl等首次提出,被认为是个体为了维持或促进健康,达到自我满足和实现而采取的包括体育运动和锻炼、压力应对、人际关系、营养等方面的行为5。而随着现代社会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迈进新媒体时代,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使用互联网的人群正在迅速增加,大学生更是主要的人群之一6。媒体对大学生的健康行为有健康危害和健康促进的双重作用。健康危害影响包括暴力、肥胖、危险性行为、暴饮暴食,酗酒和抽烟;健康促进影响包括能够提供健康信息、建立健康促进的生活方式和准则以及改善危险行为的宣

10、传7。但是否新媒体在目前对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还不得而知。本次研究采用自评及标准化的方法,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健康行为的影响。本次结果显示,新媒体环境下在校大学生整体健康行为影响问卷平均分值为(34.336.4)分,处于一般水平(满分58分),这与大学生健康水平有较大的关系。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他们的身体状况好或非常好,因此,并没有注意平时的健康行为是否正确。城市生源新媒体健康信息接受情况和健康生活方式自评整体水平高于农村生源,但健康信息的利用情况,农村生源高于城市,说明农村生源更会利用新媒体的健康信息,从而纠正自己的不健康行为;女生高于男生,女生无论在健康信

11、息的接受情况或生活方式方面都优于男生,女生更关注健康问题,更主动获取健康信息,更能通过新媒体健康信息纠正自己的健康危害行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接受新媒体健康信息的情况和健康行为影响不同,因高年级所学的健康课程较多对新媒体的健康信息分辨能力更强,因此高年级学生更能接受健康信息和拥有较好的生活方式;大学生获取健康信息的方式不同,网络和书本是他们了解信息的主要途徑,并且近年来兴起的微信和微博更受欢迎;而大学生新媒体接受健康信息水平越高,越能促进行为健康。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生源地、年级、健康信息获取途径、接受健康信息情况水平均为影响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因素。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人群之一,因此

12、,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影响不可忽视。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具有健康危害和健康促进的双重作用。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正确运用各种媒体工具,正确认识健康信息和纠正健康行为,认清媒体所带给我们的利与弊,是大学生的重要义务所在,也是大学生共同的目标。4 小结新媒体环境下对健康行为影响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对在校大学生健康行为影响,认为目前在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影响较大,应改善新媒体机构对健康信息的方式和途径,进一步优化新媒体环境,提高传播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作用,为新媒体与大学生健康行为的相关研究开拓新的思路。参考文献1罗占,张侃,吕春晓.新媒体在聊城

13、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中的应用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7(3):275-277.2孔德华,陆皓,汉瑞娟,等.跨理论模型在健康行为改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13):28-31.3孙伟伟.长沙市城市居民健康信息行为调查与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4纪娇.新媒体视角下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5康玫,高俊岭,余金明.青少年健康素养与健康行为研究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5(8):1276-1279.6林婧.CNNIC报告显示:我国企业互联网普及率达78.7%N.人民邮电,2015-02-14(1).7Levin-Zamir D, Lemish D, Gofin R. Media Health Literacy (MHL): development and measurement of the concept among adolescentsJ. Health Educ Res. 2011,26(2): 323-335.endprint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