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格心理学-笔记(许燕版)-TangDi(共12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20705017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人格心理学-笔记(许燕版)-TangDi(共1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研人格心理学-笔记(许燕版)-TangDi(共1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研人格心理学-笔记(许燕版)-TangDi(共1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研人格心理学-笔记(许燕版)-TangDi(共1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研人格心理学-笔记(许燕版)-TangDi(共1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人格心理学-笔记(许燕版)-TangDi(共1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人格心理学-笔记(许燕版)-TangDi(共12页)(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人格心理学1人格的含义1-1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1-1-1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1-1-2性格和人格相互联系又区别,性格是个人的品行与其有道德评价含义的心理品质,是人格的下位概念,强调人社会层面和价值观的成分较多。1-1-3詹姆斯对人格的层次性定义认为自我是内在的人格,第一层次是物质的自我,第二层次是社会的自我,第三层次是精神的自我、第四层次是纯粹的自我。1-

2、1-4阿尔伯特在人格中收集了50条人格定义分为集合式定义、整合和完形式定义、层次性定义、适应性定义、个别性定义、代表性定义六种。1-2人格的基本性质: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社会性、共同性。1-2-1人类文化学者把同一文化所陶冶出来的共同人格特征成为群体人格或众数人格。在人格的独特性与共同性中,人格心理学家更注重的是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稳定性反应在人格的形成方面、表现方面、特征方面。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教育目的就在于提高健康人格的功能性,使人的生活中获得积极的行为结果。2人格心理学的流派与应用2-1精神分析流派2-1-1经典精神分析学派-

3、弗洛伊德 人性观:具有独到且略显偏执的特点:第一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第二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第三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潜意识本能的支配,而本能与社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人格界定:没有对人格进行明确的界定,他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体。潜意识是某些被排斥于意识之下的心理内容和过程。潜意识是意识的基础,决定人的大部分行为,在早期,弗洛伊德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潜意识。 人格结构:人格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间包含着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部分。地形学模型将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部分。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

4、的自觉的反应,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是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前意识指没有浮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潜意识也称为无意识,代表的是深藏于内心的、不可接近的部分,是精神活动的主要方面。潜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的中心概念。 结构模型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本我是原始的潜意识的本能,是基本的驱力源,遵循快乐原则。自我从本我分化而来,是人格中有组织合理的现实的取向系统,遵循现实原则。超我从自我中分化而来、道德化了的自我,有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遵循道德原则。 人格动力:弗洛伊德将本能视为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人的全部行为都受潜意识的本能的支配。他将本能分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

5、能,前者代表心理活动的性欲成分后者代表破坏成分。与生的本能相联系的一切能量成为力比多。 人格发展: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主要是性本能的发展,他的理论是被称为心理性欲发展理论,人格的发展过程是性心理的发展过程,身体快感作为五阶段划分的指标,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两性期。 研究主题:梦心理学,梦改装欲望的工作方式主要是四种:凝缩,置换,象征,润饰。焦虑:焦虑的唯一功能是向自我发出危险信号,三种焦虑:现实焦虑,神经质焦虑,道德焦虑,对应的根源是现实本我和超我。自我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防御机制是个体无意识地采用的非理性的、歪曲现实的应付焦虑、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方式,是自我的机能。首次系统

6、的整合防御机制的心理学家是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概括防御机制有五个重要特征:1)具有控制冲突及情感的作用。2)在潜意识层面进行。3)在各种机制之间互有差别。4)尽管防御通常带有精神病状的特点,但它是可逆的。5)既是适应性的也是病理性的。主要防御机制类型:压抑、投射、反向形成、转移代替、合理化、否认、升华。 理论应用个体心理治疗、儿童治疗、家庭治疗、催眠。 理论评价: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人格进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学家,1)他将潜意识作为其研究的核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多维性,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2)他强调本能的作用。3)他对性的研究,也冲击了传统的,陈旧的性观念。4

7、)他的“人格三结构”理论是第一个完整的人格理论。5)注意到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每个阶段生理基础以及教育和训练在个发展阶段中的作用。 理论缺陷:首先对于人性消极负面的看法;其次,不少学者批评他的性心理发展阶段学说。过分夸张性在人格形成发展中的决定行动力作用,忽视社会以及文化冲击对一个人的影响,最后,研究心理学的方法严谨性受到质疑。2-1-2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 人性观:人性观比较积极,认为潜意识也具有积极的力量,包括智慧。对人类的前途并不悲观,相信人是成长的,人类能把握自己朝向平衡、完整方向发展,最终达到和谐宁静的心理状态,他对人性持乐观的态度。 人格界定:认为人生来就有一个完整的人格,人生的目标

8、就是在原有完整人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其多样化、连贯性和和谐性,而避免分散性和相互冲突,在荣格的著作里,他将心灵作为人格的专用语。 人格动力:他认为,人的整个人格和精神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且不断变化的动力系统。人格动力的源泉来自心理能,荣格称其为力比多,他将力比多解释为普遍生命力,包括生殖、生长、其他活动,认为力比多是一种能,是所有精神方面的能,能被用于满足更重要。关于心里能,他提出等值原则、平衡原则、反相原则。 人格结构:由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构成,意识处于最外层,是个体所能觉察到的心理过程,以自我为中心主要功能适应环境,中间层是由一些被遗忘或压抑个体经验构成,主要是一些情节构成,最

9、深层是物种进化和文明发展所形成的心理积淀物,是经遗传而继承下来的祖先的经验与行为方式。 1)意识和自我,荣格认为意识是人心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知晓的部分。意识自我由意识的直觉、记忆、回想和感觉所组成。2)个体潜意识和情结,情结是个体潜意思中聚集在一起的一组一组的具有情绪色彩的心理观念。3)集体潜意识和原型,集体潜意识是指人类在种族进化中所遗留下来的心灵印象,是千百亿年人类集体经验的沉积物,是对外在世界做适当反应所需的潜能。其主要内容是原型,即对某一外界刺激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最重要的有四种人格面具:是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于表现出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的

10、认可。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自性;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个成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即自我实现。4)人格结构的相互作用:补偿作用,起到一种平衡作用,不会产生不协调特征对抗作用,对立的人格成分会产生冲突,由此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成为生命的本质联合作用,对立的人格成分不仅对抗,同时也会相互吸引、联合。 人格发展:荣格认为人格发展过程是一个人心灵个性化的过程,个人逐渐变成一个心理独立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个体个性化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充分认识到自己或达到一种自我意识,把人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童年、青年、中年。童年阶段(出生到青春期):是在人生的早期,力比多指向于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青年阶段(由青春期

11、到四十岁左右):必须努力开拓他们在生活中的位置。中年阶段(大约四十岁以后)个体更关心智慧和人生意义。 人格成因:1,父母的作用2,教育的作用3,社会影响。 研究方法:荣格理论依赖的是临床观察法1,语词联想技术2.释梦技术(放大法、绘画疗法) 理论应用:临床心理、文化领域。 研究主题:1)心理分析,在荣格看来,神经症症状是个体的心灵尝试自我调节的一种努力,是来访者在潜意识深处先后获得更完整人格的一种外部表现,而症状往往表现为情结,要使人格得以发展必须把情节和人格整合起来。荣格将心理学治疗分为四阶段:宣泄、阐释、教育、个性化。围绕荣格心理学治疗四阶段则有许多具体技术包括:释梦、移情、反移情分析、主

12、动想象,象征放大技术等。2)梦心理学:建立在集体潜意识基础上指出梦的理论取决于其潜意识假设,认为梦是集体潜意识表现形式,梦是潜意识心灵的真实描述。 梦结构:展示、发展、高潮、结束。 释梦方法:综合建构法 3)人格类型:两种人格倾向:内倾外倾;四中心理机能:思维、情感、感觉、直觉;八种人格类型:2乘4 理论评价:是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超越,是近现代新伦理学的先锋;将力比多看作是一种普遍的心理能量或生命力,摆脱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倾向。对于集体潜意识和原型的研究几乎涵盖了人类一切文化精神现象,完全超越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促进了民族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宗教心理学的发展。理论缺陷:荣格学说浓重的神秘

13、与宗教色彩、晦涩难懂的行为招致了很多批评。思想陷入了假哲学漩涡中。原型理论是形而上学的,无法验证概念种族遗传观点错误,心灵发展的概念不清。2-1-3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人性观:认为人类行为是受到社会驱力的激励,而非性驱力,行为是有目标导引的,以及人格的核心是意识而非潜意识。他所持有的自由意志人性观,强调个人的行为能根据其目标自主表现。人的意识并非受制于本我潜意识内盲目的本能冲动。阿德勒持一种行为目的论的观点即所有人的行为都具有目的。 人格界定:他将人格定义为一个人为了尝试去适应他所居住的环境而显现出的特殊风格。强调个体与社会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重要性。突出强调人的整体性、统一性和社会性。 人

14、格动力:早/后期理论里认为,对器官缺陷和生/心理自卑的补偿,是人格的原初动力。因此,阿德勒理论把自卑感看做是所有人类的正常心态,也是人类奋斗想上永恒的原动力,追求卓越,克服自卑感,是人生主导动机,也是人的天性。人格结构:没有完整人格模型,提出基本概念1)生活风格,划分为四种:统治支配型、索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2)创造性自我,即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遗传和环境的塑造,而是会创造性地运用遗传和环境所提供的素材,依照自己独特的方式加以组合,从而形成独一无二的自己。3)社会兴趣:是指个体觉知到自己是人类社会的一分子,以及个体在处理社会事务时的态度。发展的三阶段:习性,能力,简洁动力。社会兴

15、趣的充分发展有赖于三个重大问题的圆满解决:职业选择,社会活动,婚姻爱情。人格发展与成因1)父母教养方式2)出生顺序 研究主题:心理补偿与自卑,社会兴趣。理论应用:教育作用、心理咨询。 理论评价:贡献:理论平实易懂,积极乐观,易被人接受;提出了人本主义的人性观,看懂人类利他本性和行为倾向;认为意识是中心,充分了解自我实现意义,计划指导个人行为;人行为受社会激励推动,社会兴趣是人格形成的要素;强调人格独特性和整体性;首创造性自我概念;对当代治疗实践贡献大。缺陷:原创性基本假说行为难以描述;某些基本观念定义不明确;将复杂观念过度简化,其次,补偿作用乃为反抗自卑感而来,解释太过消极,最后阿德勒虽然重视

16、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但只论述了家庭环境这一有限的社会环境,过于局限,并未触及社会的本质。2-1-4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 人性观:对人的本性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她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发展自己的独特潜能,但人格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强烈影响,因此,当我们积极成长的内在力量受到外界社会力量的阻碍时,病态的行为就有可能出现。 人格结构:把人格看成是一个完整动态的自我,自我即人本身,自我的三种基本的存在形态,现实自我、真实自我、理想自我。现实自我指此时此地所拥有和表现的一切存在的总和,真实自我(可能的自我)指个体的潜能,是个体得以生长发展的主要内在力量。理想自我(不可能的自我)是指个体为了逃避内心的冲突寻求合理统一而凭空在头脑中设想的一个不合理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