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因材施教的指导策略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0702142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作文因材施教的指导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作文因材施教的指导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作文因材施教的指导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作文因材施教的指导策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作文因材施教的指导策略 吴秋萍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在于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当前作文教学。我们必须寻求基于因材施教理念下的分层指导,使不同层次学生的作文水平均有所提高,實现预期课程目标。对此,本文将从多方面分析因材施教的作文指导策略,与广大教师交流探讨。一、因材划分层次分层是因材施教的首要条件,教师在分层之前需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从多方面考查学生学习方式、智力、语文水平等,之后根据考查结果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层、发展层和提高层三个学习层次。其中A层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扎实,对写作有着浓厚的探究和学习兴趣,思维灵活、严谨,并具备较强的探索精神和学习能力。B层

2、学生能掌握写作基本知识,具备自觉学习习惯,也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能力。C层学生写作基础水平较差,对写作无较大的兴趣,缺乏作文学习动力。确定分层后则需要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期中和期末两个重要节点再次调整分层,最大限度发挥因材施教的优势,促使所有学生均朝着高层次提升和发展。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分层教学并非对教育分层,而是基于因材施教原则实施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挖掘学生的潜能。二、因材确定训练内容课堂是学生作文训练的主阵地,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使每个水平的学生均有所提升。在训练内容方面,B层和C层则集中于标点、字、词、句等方面,让学生将每句话和每段话写通顺,A层

3、学生重点在于谋篇布局和雕琢语言,指导学生正确选材立意,梳理层次结构。例如语文作文要求写植物特征,教师可让学生尝试写自身熟悉的学习用品特征,其中B层和C层学生要求细致观察学习用品某个方面,语言生动具体;A层学生则要思考如何使文章更具有新意。正因写作任务不同,难度也自然不同,每个层次学生均得到锻炼。B层和C层学生在指导训练中掌握刻画局部技巧,A层学生则获取全新创作机遇,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作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可结合现实生活指导学生写作,因为生活是写作源泉,教师只有贴近学生生活才能使作文指导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教师设置“美食节”写作主题,由于该主题紧贴学生日常生活,学生均有较强的参

4、与兴趣。但很多学生无法具体描写烧烤食物的过程,教师则指导B层和C性学生写出烧烤时动作和食物变化,让A层学生写出食物在烧烤中的具体变化以及周围同伴的语言、动作、表情以及自身心理活动,如此一来不同层次学生均成功写出烧烤食物过程,更提高了写作水平。三、因材指导批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培养人好似种植花木,要明确各种花木的特点,才能有区别性的对其施肥和培育,因材施教的理念也是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每个学段都有不同的写作目标,但即使相同年段,其写作水平也会存在差异。如果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批改作文仍旧要求所有学生均达到同一标准,必然会打击写作水平较差学生自信心,还会影响水平较好的学生继续拔高。

5、因而分层批改非常重要,可以使每个学生均能明白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进,提高写作水平。首先明确写作水平存有差异:第一层次学生作文错别字多,语句不通,文章结构混乱,段落间缺少联系。第二层学生虽然语句通顺,条理清晰,但内容较为空洞,缺少细节描写和真情实感。第三层学生遣词用句极为熟练,逻辑结构合理,有具体细节和情感描写。教师明确班级学生写作水平后,就能在批改中提出针对性意见,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其次修改要求多层次:语文教师可结合学生不同写作基础,在批改中提出相应的要求,使不同层次学生均能达到教师提出的要求。例如针对第一层次要求文章无错别字,明确写作重点。对第二层学生则要求写出1-2处生动细节,对

6、第三层学生则以推敲字词和句子表达效果为主。对于写作基础很差的学生,只要能文从句顺且明确写作重点即可,如果要求过高,则会打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降低批改效果。针对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教师可在批阅中提出“美中不足”的修改意见,激发学生潜力,提高写作水平。总之,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写作能力、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水平等均存在差异,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依旧运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基于因材施教的分层作文指导能让每个学生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能让其在学习中产生幸福感、成就感和归属感,在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同时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