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2.8 辛亥革命 知识拓展(革命组织)素材 北师大版(通用)》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220279235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 2.8 辛亥革命 知识拓展(革命组织)素材 北师大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2.8 辛亥革命 知识拓展(革命组织)素材 北师大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 2.8 辛亥革命 知识拓展(革命组织)素材 北师大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 2.8 辛亥革命 知识拓展(革命组织)素材 北师大版(通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课 辛亥革命知识拓展(革命组织)(1)阶层和群体辛亥革命的力量有很多,包括留洋归国的学生及知识分子、会党群众、海外华侨、新军士兵、地方士绅、农民、游民等。(2)新兴知识阶层新兴知识阶层以留洋学生和新式学堂学生为主体。科举制度废除后,清政府兴办新学并鼓励留学,很多年轻士子或进入新式学堂,或留洋学习。在陶成章的倡导下,很多士子捐官学军,到日本学习军事,如徐锡麟等。1900年代,中国出现了留日热潮,辛亥革命前留日学生已累计万人多,在日本留学生周围,集结了一大批反清中坚力量。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时,参加者90%以上都是留日学生。在日本学习军事的同盟会成员还组织了丈夫团。留日学生在辛亥革

2、命中具有巨大贡献,辛亥革命的领导力量除孙中山外,如黄兴、宋教仁、胡汉民、廖仲恺、朱执信、汪精卫等领导和骨干都是留日学生。科举制度的废除,使的新兴知识阶层出现和崛起。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成为辛亥革命的领导力量。 (3)会党群众在清朝末期,许多秘密会党,包括洪门、哥老会、致公堂、三合会、洪江会是领导群众进行反清斗争的主要力量。会党的会众包括地主士绅,农民,手工业工人,小商贩,士兵,城市平民和无业游民等。会党的上层为地主士绅所把持,会党向来提倡“反清复明”的思想。华兴会与哥老会,光复会与青帮,兴中会与三合会皆有密切关系;而孙中山亦为洪门致公堂的会员。1908年前,革命党人着眼于联系和利用

3、会党,准备通过会党会众发动反清起义,充当推翻清朝的重要力量。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回忆当初寻找革命力量时说“士大夫方醉心功名利禄,唯所称下流社会,反有三合会的组织,寓反清复明之思想于其中。” (4)海外华侨 在辛亥革命中,海外华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在侨居地积极参加和支持同盟会,提供经费支援革命活动,还回到家乡建立革命组织,多次参加武装起义。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兴中会,首批加入兴中会的20余人都是华侨。辛亥革命的成功,海外华侨功不可没,在黄花岗起义中遇难的黄花岗72烈士中,华侨就占了29人。 (5)新军士兵 1908年起,革命党人将发动群众起义的重点转向新军。革命党人在新军内进

4、行秘密的革命活动,向士兵进行革命的宣传。由于科举制度被废除,许多青年知识分子投入当时兴办的新军当兵,成为新军中的有生力量。文学社社长蒋翊武和许多骨干如刘尧澄(刘复基)、詹大悲、王宪章、张廷辅、蔡大辅、王文锦都是投营当兵的青年。后来组织武昌起义的文学社、共进会很早就同新军建立了联系。 (6)士绅和商绅 1907年9-10月,清政府下诏筹设资政院和咨议局。这为士绅和商绅参政议政提供了机会。1909年,各省咨议局成立,许多士绅、商绅通过选举进入咨议局,在咨议局中集结了一批开明士绅。地方士绅的力量在地方政治中有着越来越突出的地位。这些士绅、商绅本来都是立宪派,后来推出的第一个内阁竟然是皇族和满族主导的

5、,立宪派对满清政府有所失望。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才纷纷附和革命。 (7)外国人 除了中国人及华侨外,支持及参与辛亥革命的还有部分外国人;当中以日本人对中国革命的参与最为积极。不少革命组织都是在日本成立和运作;而中国同盟会亦是在支持革命的日本人撮合下在东京成立,部分日本人更加入同盟会成为会员(甚至包括日本社会主义思想大家北一辉,后于日本二二六事件后被判死刑)。在多次革命起义中都有日本人直接参与,部分更在起义过程中牺牲。 (8)会党群众 在清朝末期,许多秘密会党,包括洪门、哥老会、致公堂、三合会、洪江会是领导群众进行反清斗争的主要力量。会党的会众包括地主士绅,农民,手工业工人,小商贩,士兵,城市平民和无业游民等。会党的上层为地主士绅所把持,会党向来提倡“反清复明”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