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教案 岳麓版(通用)》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220278623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教案 岳麓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教案 岳麓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教案 岳麓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教案 岳麓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教案 岳麓版(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教案 岳麓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教案 岳麓版(通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课 三国历史故事会一、活动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历史故事演讲比赛、历史故事表演赛、历史人物辩论会等形式,调动学生阅读史籍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形式,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力,使原本平面的、干瘪的、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立体、充盈、具体起来,把知识传播、智能培养、思想教育和文化娱乐融为一体。 1.通过对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的搜集整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别欣赏能力。 2.通过讲述表演,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语言表达能力,还可激发学生的表演欲。 3.通过擂台赛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形式,培养学生勇于竞争、不畏

2、对手、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二)过程与方法 1.以小组的形式参赛,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以及整体协作能力。 2.要求学生对所讲故事提出、发表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三国历史故事的搜集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这一时期的著名人物,以及他们在那动荡的时代所体现出来的智慧、计谋、胆识和思想,所创造出来的辉煌与不朽。以史鉴今,从古人优秀的品质中吸取营养,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材。同时教给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评论历史人物,尽量做到全面严谨、公正客观。二、教学重点 组织指导学生课下准备。三、教学难点 课堂秩序的维护,课堂气氛的营造

3、。方案一 演说式故事会活动准备一、学生搜集故事。 1.到图书馆、书店或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也可以从长辈或民间说唱艺人那里搜集故事素材。 2.编写故事演讲稿,熟悉故事内容,使用普通话,要声情并茂,用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内心活动。二、布置教室,营造气氛。 1.在黑板上画一些三国时期的特征性的图案,如画一尊象征“三国鼎立”的三足鼎,写上本期话题:“故事会”或“故事擂台赛”等字眼。 2.张贴一些三国时期的人物画像、故事图景,如“三顾茅庐”、“单刀赴会”等。 3.准备一两盘古筝、古琴类的经典磁带,让古典音乐行云流水般的在教室里静静流淌。三、参赛规则 1.六人组成一个小组,自

4、由组合,通力合作。 2.先在小组讲,然后由小组擂主参加班级擂台赛,得主既代表个人又代表本组。四、评分标准 1.选材符合要求,只能是三国时期的人和事。内容故事性强,可以充实故事内容,发挥想象力,但不能不符合事理与历史。 2.讲述时语言活泼、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3.观点鲜明,有自己独立看法和见解。 4.各小组选出一个人当评委,评比时要客观公正。评委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五、从学生中挑选一位合适的人选担任主持人。开始挑战一、主持人宣布擂台赛开始,介绍这项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比赛规则。目的: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熟悉三国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展示同学们的智慧与才华,表现出我们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5、举行三国故事演讲比赛。 规则: 1.所演讲的故事必须和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有关,故事内容健康、通俗。 2.要求使用普通话,语言形象生动、表现力强,富有感染力,有自己的看法。 3.时间5分钟左右。二、各小组擂主登台讲演。 6个小组抽签决定上台顺序,由各小组的擂主依次讲演。三、让学生评委对参赛者的表现做出评价。教师总结,选出总擂主。 注意:在评价时要客观公正全面,对参赛者的勇气要予以表扬,对台下默默无闻的幕后策划者要予以充分的肯定,肯定他们的协作能力与合作精神,让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方案二 角色表演式故事会活动准备一、寻寻觅觅 1.学生自由组合,从课文、参考书、课外资料中找出一则

6、自己喜欢的故事,加工成剧本。 2.根据剧本分角色,研究各自角色的性格、心理,熟悉其在剧本中的语言、行为。 3.寻找或设计一些简单的三国服饰,制作一些象征性的表演道具等,比如孔明的“羽扇纶巾”、关公的“青龙偃月大刀”等。二、比比评评 与自己小组成员首先展开竞争,看谁的剧本编得好,看谁的演技好,选出自己组的最强档的组合,参与全班擂台赛。开始挑战 各小组代表在全班擂台赛上表演自己组的参赛作品。评委发言 根据剧本编写质量、演员表演水平、各小组的秩序情况,依次选出最佳编剧组、最佳演员等。大家参与、群众发言 把机会留给观众,让台下的同学发言,对整个表演过程作一个全面的评价,并给出建议,主持人可适时地插入一

7、些问题。如: 1.你觉得我们的比赛怎样?为什么? 2.这则故事流传至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教师总结 肯定学生的表演,赞赏学生的参与和协作,让每一个参与者都品味成功的喜悦。方案三 “我说三国人物”辩论会活动准备一、查查找找 1.布置学生寻找一位搭档,两人合作查找感兴趣的三国历史人物资料,可以到图书馆、书店或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也可以借鉴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但必须符合史实。 2.根据所查资料评论该三国历史人物,注意全面详实、合情合理,两人共识。 3.尽量找到该人物的图像资料,备用。二、布置教室,营造气氛。 1.在黑板上写上本期话题:“我说三国人物”辩论会等字眼。 2.准备一盘三国演义的CD。教学

8、过程一、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引出本期话题。 教师导语:俗话说:“理不辩不明,话不说不清”,今天举行这个辩论会,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对自己感兴趣的三国历史人物尽情评论,但要注意有理有据,尊重历史真相。在一位同学发言的时候,搭档可予以补充,其他同学可随时举手提出不同意见,多方辩论,讨论越热烈越说明同学们真的动了脑筋。二、学生代表发言,辩论开始。 两个搭档推举一位发言,另一位运用多媒体展示该人物的影象资料,以使全体同学都对此人物有一个感性认识。 学生辩论时,除非出现过激言论,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论点即使有失偏颇,只要言之有据,也要予以肯定,相信在这中间会有不少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升华。三、教师小结

9、,结束辩论会。 通过这一节课的辩论,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三国中这些历史人物,像歌词中所唱“眼前浮现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透过三国纷争喧嚣的烟尘,我们也看到了乱世中人性的光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团结协作、赵云“当阳长阪坡拼死护幼主”的义薄云天、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大公无私、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主”的忠心耿耿、诸葛亮“舌战群儒”的从容睿智等等。当然这些人物并不像电影、电视里描写的得那样完美,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来公正地评判他们,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使我们中华民族历久弥新、源源流长。思想教育 1.学习诸葛亮的鞠躬尽瘁为国尽忠的优秀品质,军事指挥中的大智大勇、泰然自若,又要意识到他用人方面

10、的失误,比如重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马谡以造成“失街亭”等;看到曹操的大奸大恶,也要意识到他力图统一全国的积极意义,他虽非三国中人物,但却是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的关键人物之一。总之,教育学生评价历史人物要全面,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两方面分析。 2.从三国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身上汲取营养,丰富同学们的人生阅历,学习他们的智慧、机敏、凛然正气。教学随笔 这节活动课有它的优点: 1.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可操作性强。 2.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选择,查自己感兴趣的人,说自己想说的话,焦点比较集中在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周瑜、陆逊等人身上,也会有学生查找稍冷僻的人,比如蒋干、鲁肃、刘禅、姜维等,开阔

11、了全体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由于限定必须有史实支持自己的论点,培养了学生尊重历史、公正严谨的治学态度。 缺点: 由于并不限定历史人物,有时会出现人物多而散的现象,不利于深入评论,这时需要教师稍作点拨。 参考人物和故事: 刘备: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青梅煮酒论英雄、衣带里的密诏。 诸葛亮:诸葛亮隆中对策、赤壁之战、六出祁山、草船借箭、失街亭、挥泪斩马谡、七擒孟获、出师表、五丈原、缓兵之计。 陆逊:陆逊火烧连营。 刘禅:乐不思蜀。 曹操:捉放曹、官渡之战、割须断袍、青梅煮酒论英雄。邓艾:邓艾偷渡剑阁。 司马昭:司马昭的野心。 曹植:曹植七步成诗。 吕蒙:吕蒙白衣渡江。 关羽:关公刮骨疗伤、桃园三结义、大意失荆州、“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 周瑜:草船借箭、赤壁大战、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赵云:“虎威将军”、“赵云截江夺阿斗”、“长坂坡之战”、“步步为营”。 张飞:“蜀汉五虎大将”、“义释彦颜”、“长坂桥吓退曹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