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_可以攻玉:中美产业结构对比及分析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220277098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他山之石_可以攻玉:中美产业结构对比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他山之石_可以攻玉:中美产业结构对比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他山之石_可以攻玉:中美产业结构对比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他山之石_可以攻玉:中美产业结构对比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他山之石_可以攻玉:中美产业结构对比及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他山之石_可以攻玉:中美产业结构对比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他山之石_可以攻玉:中美产业结构对比及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人均收入增加导致需求结构变化,从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回顾发达国家百余年的经济发展史,几乎都走过了一个由农业生产为主向工业化发展,最后逐渐迈入第三产业占主导的经济发展历程。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以美国为例,如图1所示,随着人均GDP的不断上升,美国农业就业人口占比不断下降。尤其是从1890年起,当人均GDP有了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之后,美国农业就业人数占比迅速从%下降至%,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一直保持着较为明显

2、的降速。但第二产业的情况却略有不同。在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后,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最终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上。从1890年起至1920年,美国人均GDP迅速从200美元增加至近800美元。也就是在这一阶段,美国完成了本国历史上的工业化进程,反映在产业结构上,便是第二产业就业占比从1890年的%上升至1920年的%。然而,随着人均GDP的继续上升,第二产业占比却没有继续随之增长,而是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上。取而代之的则是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从1920年起,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基本保持在平均每年5%的增幅上。尤其是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也就是在1940年前后,美国第三产业就业占

3、比接近50%,而当人均GDP在1960年超过3000美元时,第三产业就业占比达到了56%,至此,第三产业正式成为美国社会的主导产业。图1. 美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图2. 美国人均GDP来源:诺亚研究、CEIC, wind造成产业结构变迁的原因复杂多样,但归根结底则是需求的变化。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消费的需求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转向层次较高的非物质需求。这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不谋而合(图3)。在产业结构简单、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人们只能维持简单的生理需求,即满足对基本的食物、衣着、住房等生活资料的需求。此时相对应的产业结构则处于低级水平。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需求结构逐渐

4、向较高阶段转变,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大大提高。反应在供给阶段,产业结构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第三产业会快速发展以此满足人们对于服务,精神等层面的需求。图 3. 马斯洛需求理论二、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相当于美国1900年时的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开始由较为低层次的农业社会向工业,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发展。但是产业结构的变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仍处于相对低级的阶段。如图4所示,20世纪初,美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分别为%,%,%。而中国则在100年后的今天才达到类似的比例。2010年,中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

5、为%,而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分别为%和%,与美国1900年时的水平相差无几。图4. 中国VS.美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来源:诺亚研究、CEIC, wind历史总是不断重演的,美国在100年前走过的路或许正是中国即将面对的。那么,读懂100年前美国的经济发展史也就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从而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产业结构的升迁。时光回溯至19世纪末,当时美国正经历着一场意义深远的工业化进程,其程度之深史无前例。而推动美国当时工业化的因素包括:1. 农业生产率:美国农业部在1862年成立时,在其部徽上刻下了“农业是制造业和商业的基础”。的确,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农

6、业始终是最根本的。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其占比会越来越小,但是,无论是19世纪初在工业化起飞的关键时点,亦或是工商业高度发展的今天,美国对于农业的重要性自始至终都没有减弱过。尤其是在100年前的美国,正是由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导致了农业的迅速发展,才给其他产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如图5所示,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与,农业向专业化,规模化趋势发展,从而带动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美国农业生产率在1840-1900年始终占据世界首位,并与第二位的英国逐渐拉开差距。在1840年1900年,美国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而英国则只提高了%。而小麦生产效率提高了%,玉米生产效率提高了%,棉花生产效率提高了%。图5.美

7、国农业生产率(1840-1900年)数据来源:诺亚研究,网络而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生产单位农产品的劳动力与时间被大大缩减,因此释放出了大量劳动力。而农业的弹性需求相对较低,剩余劳动力在农业部门不再有用武之地,因此便迁移至其他产业,如工业,给工业化大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劳动力基础。2. 劳动力供给:移民推动美国20世纪工业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是大量移民的涌入。如图6所示,美国在1815年至1860年移民数达到了500万,而到了1860年至1915年,移民数量飙升至2286万,其中1820-1860年间外来移民中男性60;15-40岁的占67。从1815年至1920年这100多年中,共有

8、约3700万外来移民涌入美国。大量欧洲移民大不但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更大幅增加了美国劳动力供给,而充裕的劳动力供给在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必要条件之一。图6 美国移民数数据来源:诺亚研究,网络3. 铁路铁路既是美国工业革命和技术发明的结果,也是促进美国工业革命、技术发明和现代化的重要因素。相比于水路运输,铁路运输不会像水路一样受到季节的影响。而且在速度,运费等方面都略胜一筹。如图7所示,美国1840年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2820英里,而到了1888年,里程数已经达到156080英里,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大规模铁路的出现是美国当时经济高速发展最重大的革新和原动力。一方面,由铁路建设推动了

9、钢铁、煤炭、机械制造、木材加工等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发展。这种连锁效应对美国整个经济的全面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另一方面,它通过促进工业化和提供便捷的交通运输服务,推动了经济和人口重心向城市的转移,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城市化的进程。图7:18481888年欧洲主要国家和美国铁路里程对比表(英里)数据来源:诺亚研究,沃尔特W.罗斯托著世界经济史:历史和展望4. 资本市场的发展。1860年的时候,美国大部分的钢铁产品仍需进口,然而到了1900年,美国的钢铁产量已经超过了英国、法国、普鲁士、俄罗斯等欧洲列强的总和。而实现这一扭转的渠道便是资本市场。当时很多钢铁公司一出现,就迅速地通过资本市场来上市,来融资

10、和发行债券,然后实现扩X,在最短的时间内取代欧洲列强。因此可以说,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美国工业化进程功不可没,它就如同催化剂一般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美国实现了工业化。l 阿根廷经验:如果我们将美国作为一个正面的参照,那么在一百年前几乎和美国处于同一经济水平的阿根廷则可以作为一个反面的案例,由于阿根廷在关键节点未抓住工业化发展的契机,从而错失了成为超级大国的机会,从当时一个经济高度发展的国家一落千里,至今未恢复元气。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阿极廷的移民数量、修建铁路里程、吸纳外资、对外贸易进入大发展阶段:220万移民进入阿根廷;铁路里程从1870年的458英里到1880年增加到1500英里,1900

11、年达到1万英里。从1880年到1900年,英国投资从2000万英镑上升到2亿英镑以上。1900年,阿根廷的工业企业总数已经有2700家。农业的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从1870年的150万英亩增加到1901年的1700万英亩以上。出口值从1870年的3000万金比索增加到1900年的亿金比索,增长了4倍。但是,正如图8所示,阿根廷由于优越的的自然环境,拥有大量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因此其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依赖农牧业出口,这个阶段阿根廷经济和出口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1918-1920年,阿根廷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927-1929年为6。出口年增长率为。至1929年,阿根廷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农

12、产品出口国之一,它是肉类、玉米、亚麻籽和燕麦最大出口国,小麦和面粉第三大出口国。大力发展以出口为主要目的的农牧业,使阿根廷获得了宝贵的外汇,得以进口生活与生产所必需的工业产品,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资金条件。但是,由于决策者在国际分工问题上的认识失误,忽视了工业的发展,使阿根廷在丧失了欧美工业革命给各国带来的工业化的大好机会。换言之,阿根廷抓住了赚钱的机会,却失去了发展工业的机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1976年军事政变后,马丁内斯德奥斯任军政府经济部长。他颁布了改革金融体制,实行金融市场自由化的政策。1978年实行新的汇率制度,允许比索逐月贬值。实行高利率,国家保证购买美元的自由

13、。但是高利率和自由买卖美元的制度,有利于投机资金的流动,而不利于产业发展。所以外资进入阿根廷后,没有投向生产领域,而是流入金融体系。大量拥入的外国资金,形成的庞大投机资金,给国家金融带来巨大冲击。从阿根廷的经验上看,金融安全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各方面条件尚不具备的时候,盲目开放金融体系,或许会对国家的经济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图 8.阿根廷经济发展轨迹:数据来源:诺亚研究三 借鉴美国的经验,分析中国目前的状况1. 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从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来看,中国已经从农业为主的较低层次向以第二,

14、第三产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变迁。如图9所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952年的50%下降至2010年的10%,而第二产业占比则大幅提高,并稳定保持在GDP总量的50%左右的水平。而第三产业的比重虽然也有所提高,但上升幅度却相对有限。相似的结论从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也能看出。如图6所示,1952年中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达到83%,而到了2008年,该比例已经小于40%。与此相反,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则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相信产业结构变迁步伐将继续向前迈进。第一产业的比较继续下降,而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将不断上升。2. 农业劳动生产率

15、仍然较低然而,对比图9与图10,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两者间的差异。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的下降幅度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的下降幅度。1952年,82%左右的农业就业人口创造了50%的GDP,而到了2010年,近40%的农业就业人口只创造了10%的GDP。也就是说,就劳动生产率而言,农业劳动生产率仍然非常低。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仍处于以人力为主要生产要素的阶段,而科技,资本对于农业生产的贡献却非常有限。而借鉴美国100年前的经验,农业机械化能够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这一方面能够使得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也能释放更多的劳动力参与到工业化的进程中。因此,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农业现代化将有很大的增长潜力,而农业生产领域的技术革新或将成为下一个经济亮点。图9. 中国三大产业占GDP比重来源:诺亚研究、CEIC, wind图10. 中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来源:诺亚研究、CEIC, wind3. 劳动力供给增速放缓图11显示的是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劳动人口占比(15-64岁)。其中,日本在经历了6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两次劳动人口占比的高峰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