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入木三分备课资料 北师大版》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220275226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入木三分备课资料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入木三分备课资料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入木三分备课资料 北师大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入木三分书圣王羲之以其杰出的书法艺术成就在历史上留下了盛名。人们不仅交口称赞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神奇笔势,也衷心钦佩他“人木三分”的超人笔力。唐代张怀瓘的书断中记载: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所谓“祝版”,是古时的祭祝文字,都写在木版上,所以叫做“祝版”。后来改用纸写,但按习惯仍叫“祝版”。王羲之曾写过“祝版”,是写在木版上的。由于他笔力强健,落笔有劲,因此字迹渗透人木,竞达三分之深,这就叫“入木三分”。王羲之这种出众的书艺和功力,当然是他长期勤学苦练的结果,诚如宋代文学家曾之固所言:“羲之书法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王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2、少年时才智并不出众。但他自从七岁从卫夫人习书法起,便能坚持勤学苦练。相传他每天练习书法,即便在休息的时候,也在揣摩字体的结构、间架和气势,一边手随心想,在衣襟上勾勾划划,时间一久,把衣襟都划破了。王羲之常在家中的一个水池边习字,从池里取水研墨、洗笔和刷砚。长年累月下来,竟使一池清水为之变黑。在今王羲之故宅仍有“墨池”遗迹,“临池”也成为习字的一个代称。另传说,有一次王羲之在书房里专心练字,书僮给他送去他平时最喜欢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吃饭,但王羲之连头也不抬。书僮没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亲自来劝他吃饭,不料当王夫人到书房时,却见王羲之手里正拿着一个蘸着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看到王羲之学书如此

3、刻苦、书艺长进神速,作为启蒙老师的卫夫人自然十分高兴,甚至不无妒忌地说,这孩子将来必定有很高的成就,自己在书法上的名望恐怕也要为他所掩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眼界的开阔,王羲之不再满足于碑帖的借鉴和一二位师长的指导,他要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详察古今,遍采众长的基础上,王羲之改变了晋代以前平板匀整的篆、隶书法,创造了飘逸潇洒的行书,骨力刚健的楷书、神采飞扬的草书这三种具有个人风格的字体。王羲之还以自己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亲身体会教导同样爱好书法艺术的儿子王献之。相传,王献之开始临摹父亲的书法时,便问父亲可有什么秘诀。而王羲之却指着院子里的十八只水缸对他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当你把这十八缸水写完时,自然就知道秘诀在哪里了。王献之遵父训天天从缸里取水磨墨习字,几年下来,这十八缸水果真被他用完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献之的书法也就有了很大的提高,并最终创造出结构微妙、字体秀丽的“今草”,也成为一代大家,与其父齐名,并称“二王”,又称“小圣”。作为成语,“人木三分”不仅用来形容书法,也用以比喻文章言论的深刻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