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业态治理工作总结经验做法

上传人:guic****021 文档编号:219974702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4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业态治理工作总结经验做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年4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业态治理工作总结经验做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年4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业态治理工作总结经验做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年4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业态治理工作总结经验做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年4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业态治理工作总结经验做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4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业态治理工作总结经验做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4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业态治理工作总结经验做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4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业态治理工作总结经验做法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三小”食品业态,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食品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全市共登记“三小”23887户,其中小作坊3056户、小摊点12320户、小餐饮8511户,受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群众消费能力、消费结构、消费习惯等多方因素制约,食品“三小”业态一直以来呈现分散经营、安全隐患多等特点,治理难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我市持续开展食品“三小”业态治理,通过“三转变”促进了全市食品“三小”业态健康有序发展。一、“粗放经营”向“规范经营”转变近年来,我市以“清死角打窝点”为导向,全面开展小作坊主体责任

2、落实情况大检查。重点检查其原辅料进货查验、索票索证、卫生条件、添加剂使用、人员健康等管理情况。对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食品(如豆腐中的卤水)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抽检。对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会同乡、镇(街道)通过集体约谈、会议培训、集中整顿等形式进行指导规范。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新设立、搬迁或关停的小作坊,及时更新完善档案信息,确保底数清、对象明。针对小餐饮治理工作,我市坚持“三不通过”原则(场所硬件设施不符要求的不通过、餐饮安全制度不健全的不通过、整改不到位的不通过)严把小餐饮现场核查关。将校园周边餐饮单位和“小饭桌”聚焦区列为监管重点区域,将无证经营、生产经营环境脏乱差、“两超一非”、超过保质

3、期限的食品和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列为重点问题,实施分类监督检查。按照“小餐饮清洁厨房标准”逐家规范小餐饮,督促其提档升级。对未取得小餐饮登记证从事餐饮服务活动的行为,进行约谈并责令整改;对无证照、存在严重餐饮安全隐患且拒不整改的餐饮单位,坚决予以取缔。同时,以校园周边、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及农村地区等为重点区域,对从事食品销售、现场制售食品小摊点及农村食杂店进行全面治理。对小摊点及农村食杂店进货查验、索证索票、预包装食品标签标识、经营直接入口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制售卫生条件、食品交叉污染防护等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对发现制售假冒伪劣、“山寨”、“三无”、过期变质食品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督促

4、小摊点实现规范经营。二、“分散经营”向“集中经营”转变一直以来,小摊点分散经营,给监管工作带来不小困难。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退街进市、退路进厅”。全部小摊点进入划定区域并在指定时间经营,对进入集中交易市场的小摊贩由市场主办方实施集中管理。对未经批准、无合法资质或者自发形成的摊群、摊点及时取缔。全市打造了23条小摊点集中交易示范街,其中县打造的小摊点示范街持续推进“两证一书一着装”,真正实现了经营场所干净统一、经营食品安全卫生、经营摊贩环境改善。同时,各县区积极推行示范店、示范街区创建活动,在小餐饮集中街区或连片区域打造1-2个(条)小餐饮示范区(街),小餐饮“清洁厨房”达标率超过85%,小饭

5、桌“清洁厨房”达标率100%,消除了无证经营的小餐饮。通过组织现场观摩,给从业者树立标杆典范,做到学有榜样、干有榜样。通过综合治理整改提升6113家餐饮单位,其中学生小饭桌全部按照“清洁厨房”标准通过检查验收,精心打造了15条小餐饮示范街,并全部通过验收,进一步强化了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小餐饮综合治理提升工作成果,积极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参与治理提升行动。“常规监管”向“精细管理”转变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食品加工小作坊分类整治。对纳入目录管理、尚未取证的食品加工小作坊严格实施限期取证;对生产高风险食品和非传统食品的未取证小作坊,严格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对生

6、产传统低风险食品的尚未纳入目录管理的其他食品加工小作坊,严格建档登记、强化监管,并督促其及时整改规范生产;对生产加工条件恶劣、使用非食品原料或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黑窝点”,严格做到发现一个、查处一个,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严把准入退出关口。做好“三小”登记备案,建立健全“三小”动态监管档案,加大对无证无卡“三小”生产经营者的清理力度。同时,严厉打击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以及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查处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案件,将既往的违法违规行为作为准入和退出的重要评定依据,全面提升食品“三小”业态整体水平。加强食

7、品“三小”业态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食品“三小”业态诚信档案,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依法实行行业禁入、限入资格处罚。在按照风险高低确定监督检查频次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信息公示制度,全面构建行业自律、部门管理、社会监督三大体系。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和新闻媒体的舆论作用,通过红黑榜和信用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对典型案例和大案、要案应及时向公众曝光,引导和增强其依法经营的自觉性。食品“三小”业态治理提升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民生工程,我市将不断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积极探索建立互联网+大数据监管模式,逐步将食品“三小”业态监管纳入智慧监管平台,不断提升监管实效性,努力当好食品安全“守护者”。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