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制造业投资价值分析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219972472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汽车制造业投资价值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国汽车制造业投资价值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国汽车制造业投资价值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国汽车制造业投资价值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国汽车制造业投资价值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汽车制造业投资价值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汽车制造业投资价值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汽车制造业投资价值分析03级金融学谢华 0030706 1我国汽车制造业近年来的盈利分析利用WIND金融数据库,根据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中的汽车制造业查找到6家汽车制造企业,分别是XX江淮汽车股份XX,股票代码600418;XX长丰汽车制造股份XX,股票代码600991;XX星马汽车股份XX,股票代码600375;XX东方宝龙汽车工业股份XX,股票代码600988;XX亚星客车股份XX,股票代码600213;XX贵航汽车零部件股份XX,股票代码600523。利用WIND金融数据库的板块数据浏览器提取数据,比较分析了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业绩发现,从1996年到2006年,我国汽车制造业的业绩经历

2、了比较大的变化,体现在每股收益、净利润、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以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上。每股收益从1996年到2003年平均以17.84%的速度增长,最高达0.4401元。2004年出现了大幅下降,与2003年相比下降了34.86%,达到了历史的最低点0.0725元。2005和2006年虽然保持稳定但是相对较低。净利润从1996年到2003年平均以37.13%的速度高速增长,最高达81,535,706.91元。2004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与 2003年相比2004年下降了15.60%。2005年加剧下降与2004年相比下降了66.00%。每股净资产从1997年的1.00元到2003年的3.5

3、383元的最高点,平均每年增长42.31%。2004年和2003年相比保持稳定。2005年出现一次剧烈的下降,和2004年相比下降了19.32%。净资产收益率从1998年到2002年维持在23.67%,而2003年到2005年急速下降,平均下降速度达10.48%。2005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最低点-16.19%。2006年一季度出现反弹,从2005年的-16.91% 上升为-0.19% ,增长幅度达到16.72%,但是仍然是负数。主营业务收入从1996年的最低到2005年的最高,平均增长率为40.41%,2006年维持较高水平的增长。-表1-1 1996到2006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制造业的业绩指标

4、年度每股收益(整体法)净利润(算术平均法)每股净资产(算术平均法)净资产收益率(算术平均法)主营业务收入(算术平均法)2006 (一季度)0.0809元26,121,363.90元2.8132元-0.19%841,618,370.27元20050.0725元23,400,150.89元2.7900元-16.91%2,712,916,275.48元20040.2867元68,819,610.56元3.4583元3.43%2,441,341,771.11元20030.4401元81,535,706.91元3.5383元12.19%2,275,206,218.83元20020.4300元77,521

5、, 226.75元2.9701元25.01%1,528,928,747.18元20010.4023元70,317,187.38元2.6250元24.64%1,066,240,378.00元20000.3613元46,394,411.08元1.9605元22.33%836,211,093.45元19990.2313元37,780,567.96元1.8333元23.29%644,068,553.41元19980.3867元26,984,824.40元1.1502元23.19%428,783,090.25元19970.2742元39,866,339.71元1.0000元696,192,120.28元

6、19960.2123元22,651,563.73元594,795,091.49元资料来源:Wind金融数据库,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汽车制造业。图1-1 每股收益变化图图1-2 净利润变化图图1-3 每股净资产变化图图1-4 净资产收益率变化图图1-5 主营业务收入变化图从我国汽车制造业近年来的每股收益净利润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来看,2005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年,主要的业绩指标均止跌回升。我国汽车制造业是否有良好的投资价值,关键看2006年的业绩是否能够持续改善。2 2006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制造与销售情况分析2.1乘用车(轿车):继续高速增长乘用车尤其是轿车在2006年1到4月

7、份的增长超乎人们的预料,总体销量超过171万辆,同比增长49.8%;其中4月份销售46.8万辆,同比增长39%。我认为从生命周期角度看, 轿车行业仍处于成长期,中国目前正处于汽车普与的初始阶段,持续快速增长的汽车消费需求还可以持续8到10年,这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黄金阶段,既为汽车制造企业提供了极其难得的机遇,也为投资者带来了良好的投资机会。2.2商用车将恢复增长政策扶持,发展潜力巨大。国家目前正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与新农村发展战略,将使得载货汽车等商用车的需求有望摆脱目前低迷的格局,重新步入适度增长的发展轨道。4月份商用车辆20.5万辆,1到4月累计销售68.8万辆,同比增长4.9%。商用车总体呈

8、现小幅增长,其中重型客车、半挂牵引车、轻型和微型货车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客车总体平稳增长,1到4月累计销售各类客车6.2万台,同比增长8%。大型客车5897辆,同比增长9.4%,中型客车7719辆,同比增长33.9%;轻型客车4.8万辆,同比增长4.6%。4月份货车销量12.9万辆,1到4月累计销售45.6万辆,同比增长6.7%。从细分产品看重型车4月份销售3.3万辆,1到4月9.9万辆,同比下降4.5%;中卡4月份销售1.4万辆,同比下降9.8%;轻卡4月份销售8.5万辆,同比增长12.4%。随着重型车逐渐恢复增长,下半年商用车中的货车增长速度将提高。2.3牵引车带领重型车类增长半挂牵引车货

9、车和非完整车中的重型车(二类底盘)在1到4月份合计销售量为909万,同比下滑4.5%。但是1到3月份重型车同比下降9.3%,下滑速度在快速降低,实际上4月份重型汽车销售33463辆,同比增长5.3%。分产品看,重型载货车1到4月累计销售1.85万辆,同比下滑37.2%;半挂牵引车在4月份销售8176台,1到4月累计销售26395台,同比增长15.6%;重型(车二类底盘)1到4月累计销售4.46万辆同比增长5%。下降主要是重型载货车,增长主要是半挂牵引车。陈桥宁,2006:汽车行业研究报告,齐鲁证券研究第7期P108。3我国汽车制造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突出问题3.1我国汽车制造业的中长期增长预期我

10、国汽车制造行业仍保持较好增长势头。据相关预测,2010年中国私人轿车产销量将达到600万辆。如果以这个数字推算,未来我国轿车年复合增长率为26.7%。根据国外经验,当人均GDP在1000美元左右时,轿车即进入中高收入家庭。2005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900美元,城镇居民相对较高,因而已经进入私人轿车消费的前期时代,轿车销量将快速增长,从2006年到2010年的五年中,我国汽车消费可能会呈现高涨的局面。因此,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在未来几年内仍会快速增长,从而支持汽车板块中长线走强。我国的汽车行业处于成长期,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处于成熟期,在预期收益率相同的前提下,从理论上讲国内轿车股理应享有溢价,行业

11、合理市盈率水平应在19倍左右,而目前国内整车重点上市公司市盈率普遍较低,表明在股市国际化过程中,汽车股价值被严重低估。其中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更低,未来汽车龙头公司将极具成长性,投资价值凸显。从长期来看,中国已初步形成相对齐全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快速成长的基础。中国发展汽车产业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大国的市场优势;二是劳动力成本优势;三是较强的制造业配套能力。预计在今后10 到15 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国内汽车制造类上市公司若能借助这些优势,日益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那么将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3.2我国汽车制造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我认为汽车制造业目前面

12、临着三大问题,即竞争加剧所带来的价格战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上升以与国际油价所带来的冲击。第一个问题是价格战。价格战是各汽车制造商用来竞争的主要市场手段。由于自主品牌的快速成长,合资品牌不再具有原来的垄断优势了,新车层出不穷,老款车升级换代,售后服务也不断的完善和更新,汽车销售价格一降再降。竞争X围扩大而且更加激烈了,这是导致价格战的主要原因。2006年价格战仍然是汽车制造业的主要旋律。1月份,XX通用宣布旗下别克、雪佛兰两大系列车型降价,南北大众紧随其后,引发15万元至20万元中级车的大规模降价,最高降幅达26000元。4月份,以一汽丰田全面下调,以威驰价格为起点,引发包括威姿、雪铁龙等

13、在内的10万元以下级轿车的降价风暴,最高降幅20000元。6月份,现代再次大规模降价,中级轿车价格战再现狼烟。据有关数据显示,今年自主品牌的价格却是处于微调状态。据相关数据统计,2006年1-9月,大约有40个汽车厂家的80多个轿车品牌降价,其中70属于合资企业。谢伟,2006:追赶和价格战:中国彩电和轿车工业的实证分析,经济管理出版 P326。第二个问题是原材料(钢铁)价格上涨。原材料的大幅上涨,增加了汽车制造业的成本。2005年2月22日,作为中国钢铁企业谈判代表,宝钢宣布接受铁矿石上涨71.5%的现实,2006年又上涨19%,铁矿石价格暴涨,意味着钢铁的涨价。去年二季度开始,宝钢发出调价

14、通知,每吨普涨600到800元。干勇,2006:中国工程材料大典第三卷 钢铁材料,化学工业P429。2006年以来,钢铁价格进一步上扬。5月23日,宝钢公布了其第三季度产品调价方案,主要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每吨普遍上调200到300元。而就其三个月前,宝钢已经将第二季度产品价格上调了300到700元,最高涨幅达18%。对发动机零部件企业来说,原材料的不断上涨已经让汽车零部件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在制造成本不断上升的同时,汽车制造企业还在不断降价。在宝钢集团与两家铁矿石生产商达成715提价协议的同一天,XX本田宣布05款雅阁全线降价两万元,这以后,各厂家纷纷开战,不但中档车市场打得火热,高档车

15、市场也不冷清。2004年的价格战中,经济型轿车从最初的10万元,一直下探到5万元;到了今年,轮到中档车向10万元底线冲刺了。由于持续降价与原材料上涨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导致必然会导致汽车制造商的盈利能力下降,汽车制造业的利润受到很大影响。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全国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仅为71985亿元,比2003年减少4552亿元,下降了近6个百分点。行业利润率也从2003年的86下降至66。2005年又下降至4%低于整个制造业4.46%的平均水平。第三个问题是国际油价带来的冲击。近几年,国际油价一直在高位徘徊,消费者越来越关心的技术指标就是汽车耗油率的高低。就连我们学校外面在校区之间的出租车都因为国际油价的原因涨价了,家庭用车更不用说。耗油率是消费者购车时要考虑的首要的问题,汽车厂商生产的汽车的燃料充分燃烧率与汽车的销售情况以与盈利情况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目前先后发布了最新的业绩报告。这三家公司都面临比较严重的亏损局面,美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福特公司2006年10月23日公布的业绩报告显示,2006年第三季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