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一课时四读教学法初探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19970718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一课时四读教学法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第一课时四读教学法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第一课时四读教学法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第一课时四读教学法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第一课时四读教学法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第一课时四读教学法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一课时四读教学法初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第一课时“四读”教学法初探 华静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四读”教学模式,即“读字词读句子读段落读全文”四个环节。由此可见,模式重心在一个“读”字上。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在备写教案时,要结合教材内容,结合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特点,在“读”字上下功夫,在“读”字上做文章,要学生读懂内容,读出情感。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第一课时:G623.23 :A:1992-7711(2020)17-072-1第一课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基础,更是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只有基于第一课时的稳扎稳打

2、,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无障碍交流。那么,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究竟该如何上?读什么?怎么读?本人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觉得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尝试。一、讀字词,扫除阅读障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基于第一课时。所以,作为师者,我们第一步要引导学生关注字词,从读准字音入手,随文识字结合集中识字,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课堂氛围中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从而更好地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低年级学生知识储备还比较欠缺,识字量很有限,自学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弱,第一课时的教学很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

3、尴尬境地,所以,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兴奋点,引入挑战赛的机制,让孩子们自告奋勇地去当闯关大英雄,在字词的世界中昂首阔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带拼音读,到拼音读,再由单个字的认读,到词的认读,自由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认读,力求在第一阶段把就“读”字落到实处。二、读句子,把握停顿节奏在扫清字词关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将课堂教学上升一个台阶,到句子层面,逐步提升学习难度。如果说第一层字词的读只是落在字音上,那这里第二层句子的读就要落实到通顺流畅上了。但是很显然,低年级学生对句子的把握不甚明晰,他们很难把握节奏,读准停顿,经常出现读破句甚至添字漏字的现象。尤其是一些长句子、难

4、句子,要让学生凭一己之力读通顺实属不易,因而教师需要在这一部分进行指导,及时教给学生读长难句时把握节奏和停顿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必须以单独的环节指导长难句的朗读,以便为后面全文的朗读做好铺垫。在指导学生读好长难句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着力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倾听去发现朗读的诀窍和关键点,启发他们自主学习,自我发现;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可以同桌互读,可以小组合作,用同伴的力量激励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再引入闯关挑战赛的第二关进行全班性的长难句朗读展示。有了前面的练习,学生在心理上也会更加自信,加之良好的学习情境,句子朗读关自然不攻自破。三、读段落,了解段落大意字词、句子

5、的障碍扫清之后,下一步便是攻克段落关。这里的段落既可以是单一的自然段,也可以是根据意思划分的几个自然段合并而成的大段。从朗读角度看,段落是比句子更高一级的语文要素,句与句的组合成为段,朗读起来难度必然上升。从语言表达角度看,段落的内涵更丰富,前后的内在关联更紧密,承载的情感更全面。故而第三层次的读,要把段落的梳理,放到一个主要的位置。在对段落的朗读教学上,想要实现读通顺、读流利的教学目标,浅表性的正字正音已经太过片面,这里还要关注语段前后的内在联系,要把段落大意读明白。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了解段落大意并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去进行段落层次的划分。段落的划分与否必须随文章的题材、内容而定,盲目地划分反

6、而会将文本分得四分五裂,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况且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划分段落、概括意思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是不可取的。这里所说的了解段落大意,其实就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去把握文章各段落前后的勾连,从而为后面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作铺垫。四、读全文,理清主要内容要想读懂、读透文章,初读必不可少,它是精读课文的桥梁和纽带。每篇课文的教学都含“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教学目标。只有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时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课时的精读才能实现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更好地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完成了前三读读字词、读句子、读段落的步骤后,第四读理所当然要整

7、合成全篇的朗读了。如果说前面三个层次的朗读教学是碎片化的、指导性的,那这一层次的读一定全局观上的总览。有了前面的逐一攻破,阅读障碍已被清除,学生在朗读效果上基本能做到文从字顺。这一环节更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打开视野,能够从宏观角度对整篇文章的内容有所了解,找出文章的一整条线索和思路。此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再适时点出本课的重点,通过设置疑问等方式,巧妙地抛下话题,引导学生去读去悟;然后在趣味处、矛盾处或是疑难处戛然而止,欲知后事,请听下回分解。这样既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埋下了伏笔。教无定法,我们无法判定究竟什么样的第一课时教学是成功的,既然是探索,就不惧考验。但是我们知道语文教学没有捷径,更没有套路,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文本为利器,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手段,激起语文课堂师生智慧碰撞的火花,让教师教有所得,让学生学有所得。参考文献1李红.浅谈低年级语文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26).2曹路.让第一课时绽放精彩J.阅读写作,2015(01).3王振军.浅谈小学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有效性J.教育信息,2013(12).4李云.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第一课时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5.(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新城域小学,江苏 昆山215300)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