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发展之综合分析(共9页)

上传人:1537****568 文档编号:219967629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商务发展之综合分析(共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子商务发展之综合分析(共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子商务发展之综合分析(共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电子商务发展之综合分析(共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电子商务发展之综合分析(共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商务发展之综合分析(共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商务发展之综合分析(共9页)(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2年7月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一、 導言電子商務隨著資訊通信科技的發展而日漸普及化,網際網路的發展改變了世界既有實體商務體系之面貌。由於電子商務具有跨國界之特性,配合全球自由貿易體之逐漸成形,在可預期的未來網際網路勢將對全球貿易體系產生革命性之影響,透過網際網路來進行跨國境之資訊交換、採購、付費、通關,乃至於電子化商品之流通等,亦將成為未來國際貿易之主流。有鑒於電子商務對於產業結構、商業模式以及國際貿易所產生之巨大影響力,各國莫不致力於資訊通信科技基礎建設以及資訊軟硬體之人才培育與產業提昇,以加強產業界於電子商務方面競爭力。電子商務雖然已趨普及,然而隨著資訊科技的傳播,不同國家、地區、企業乃

2、至於個人間普遍存在著數位落差的問題,而數位落差現象之存在也成為電子商務之推展以及跨國貿易進行的最大障礙。電子商務主要的內涵乃著重於資訊的交流與傳播,企業內部完善的電子化僅對自身作業流程之改善有所助益,對於資訊的雙向交流與傳播貢獻有限,因此瞭解商務交易之供應商或顧客在電子商務應用之能力,亦成為企業從事電子商務時一個重要的課題。從事企業內部資訊管理對於電子商務之推廣助益有限,誠如商業界俗諺,最早發明的傳真機基本上對於企業並無助益,原因在於當時並無其他設備可與之互通,以發揮傳真機資訊交流的功能。另一方面,資訊系統的互通性亦為電子商務拓展之重要課題。為了促進電子商務資訊之交換,許多的產業或資訊科技工作

3、者均致力於產業間共同標準之制訂,以整合各項資訊科技軟硬體之技術,使得不同企業間之資訊可以相互的交流,增加產業能見度,也因此近年來企業電子化的方向也逐漸由以企業內部為主的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轉變成以連結產業價值鏈中各成員為主之供應鏈管理系統(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我國產業結構主要為以代工型態及進出口貿易為主,與世界各國企業間之貿易聯繫密切。國內近幾年來在政府與民間之共同努力下,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各項與電子商務有關之基礎建設、產業電子化以及軟硬體廠商之輔導等,均有相關配套措施來逐步推廣。如推行攸關

4、電子產業供應鏈相關之A、B計畫乃至於最新推動的有關金流、物流以及協同設計之C、D、E計畫等,均期許未來我國之電子商務發展能與國際企業接軌。惟在積極促進國內電子商務發展之同時,必須要瞭解電子商務是未來商務之主流,無論虛擬企業或是實體商務,乃至於實體與虛擬結合之商務模式,最終均需與國際接軌。因此,瞭解國際間有關電子商務之發展趨勢、應用層面與技術標準,亦成為國內電子商務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本文將以亞洲國際電子商務中心(CommerceNet Asia)於二一年針對亞洲地區之國家,包括台灣、日本、南韓、新加坡與中國大陸等,有關電子零組件和儀器之製作、批發與大型採購廠商利用網際網路進行銷售與採買之情

5、形所作之調查報告二一年電子商務系統調查報告為出發(本份報告詳細內容請至台灣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網站查詢),參酌有關歐洲國家與美國電子商務應用之比較,扼要分析亞洲地區以及歐美在電子商務發展上之近況,並比較各項數據對於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所代表之意涵。二、 資料介紹與說明有關亞洲地區電子商務應用情形係由美國電子商務網(CommerceNet,CN)延續其於一九九九年針對亞洲國家之當地企業透過網際網路、企業資訊網路或企業外部網路進行電子商務之研究調查,配合亞洲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以及顧問公司等之合作,針對電子產業於電子商務應用之情形作一調查研究。此項調查報告調查對象,約有三分之一的買方公司員工人數為一千至五千

6、人之間,三方之一的買方公司去年營收介於十億美元至一百億美元;約有五分之一的賣方廠商員工數目介於一千至五千人,三分之一的賣方廠商,公司營收介於十億至百億美元間。電子商務與企業電子化的內涵不同。電子商務一般界定為企業利用電子資訊軟體於網路上進行買賣雙方之交易行為;而企業電子化之範圍則含括了電子商務,為企業間前端至後端之電子資訊軟體應用。本質上而言,可以將企業電子化定位為企業應用電子數據交換之方式來進行資料管理與商務交易;而電子商務則為資訊軟體於商務上之應用模式。由於本文主要針對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間之關係,因此對於企業電子化與電子商務兩名詞並不特別加以區分,惟由於亞洲地區電子商務應用情形之調查主要係

7、針對亞洲企業應用電子商務來從事買賣交易,因此本文重點較為著重電子商務之層面。三、 亞洲地區電子商務系統使用狀況根據調查資料顯示,將近四分之三的買方表示,其擁有至少一家以上的供應商會利用電子商務系統進行採購流程。超過九成的買方係透過網際網路與供應商之電子商務系統連線,且大多數的買方會實際利用電子商務系統進行網路下單,顯示多數由供應商所提供之電子商務系統已經不僅僅為資訊提供之功能。此項數據相較於兩年前之數據差異相當大,顯示在過去兩年中,電子商務系統變得更加實用且更為企業所接受。值得注意的是,大部份買方使用電子商務系統進行商品直接採購時,同時也會利用電話或親自拜訪的方式與供應商進行接洽,顯示電子商務

8、雖可促使採購流程更為迅捷,資訊更為流通,然而絕對無法取代傳統的商務關係。而約有三分之二的買方表示,其使用電子商務系統作為參考依據,並用於下單用途,惟交易中出現任何疑慮時,仍會使用電話、傳真或面對面的方式來處理訂單。在賣方廠商方面,已經使用電子商務系統的賣方廠商之比例約為百分之七十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沒有使用電子商務系統,未來也沒有計畫要採用的廠商均屬日本廠商,此項結果可能與日本內需市場龐大,以及部份日本廠商仍以傳統方式進行商務交易所致。大多數的供應商均認為其電子商務內所提供之資訊與功能,已可符合顧客之需求,此項調查結果顯示與買方對於電子商務系統需求顯有明顯落差。買方認為多數供應商在電子商務系統

9、上之功能雖多已齊備,惟議價功能仍較為欠缺。約有四分之三的賣方廠商所提供之電子商務系統具有網路下單功能,多數的網站並提供各式搜尋功能、關鍵字搜尋、目錄/條列式搜尋、產品規格、種類搜尋等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僅百分之十二的賣方表示,願意在電子商務系統中加入議價功能,此點與買方立場有明顯的落差。調查中顯示,亞洲地區的電子商務系統在產品搜尋以及商品訂購上功能已趨齊備,然而資料中亦可明顯看出,目前電子商務的功能仍無法完全取代傳統商品交易模式。電子商務之功能主要在強化買賣商方之資訊交換,對於產品的議價行為本即為交易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買方對於電子商務中議價功能之需求可能與商品之定價有關,倘買賣雙方本為固定貿

10、易夥伴,本身應即存在固定之產品價格契約,因此調查數據顯示,買方對於議價功能之需求主要在於,希望藉由電子商務來降低本身之原料成本,係以拓展本身供應商為出發點。而賣方在電子商務系統中對於議價功能之消極表現,顯示出賣方本身在產品之定價上仍以實體商務市場之定價策略一致,電子商務僅為其銷售通路,而非著眼於顧客群之開發,而對於電子商務之期許,也僅止於商品之介紹,而非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網路銷售機制。調查中亦指出,廠商所屬產業倘若訂有產業標準,則廠商採行該產業標準的比例為百分之七十五,顯示產業間標準之建立確有促使產業間對於電子商務系統整合之效果,尤其在國際化的今日,產業本身所涵蓋之範圍本就不僅止於特定的國家與區

11、域,從原料的採購、製造、運輸、儲存、行銷乃至售後服務等,經常涉及不的國家與地區,產業標準之整合有助於企業間對於電子商務應用之推廣,也可大幅降低企業研發與應用之時間與資源。四、 亞洲地區電子市集之發展從調查報告分析,直接貿易為電子零組件和儀器市場的主要交易型態,無論買方、賣方或市場組織者多選擇於網路上進行直接貿易,無須經過中間商的仲介。多數的企業均認為電子商務將直接或間接地造成通路商的淘汰,尤其在部份特定產業中,企業於產品的供應鏈與價值鏈之分工,再藉由電子商務工具的資訊交換,已成為一種穩定的商業模式。然而由於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以及國際貿易的盛行,市場上對於產品資訊之需求,也漸漸促使另一種型態的資

12、訊中介商務模式之興起。如公開型電子市集為例,提供買、賣雙方另一個資訊交換與交易匯集的場所,雖然近年來公開型電子市集的發展因為未能提供參與者更高的價值誘因,以及無法發展出合適的商業模式而受限,然而其商業發展潛力不容輕估,也因此世界各國以及不同產業紛紛投資電子市集的推廣。目前電子市集會中仍以型錄服務為主流商業模式。依據研究調查顯示,型錄服務其所佔之比例高達四分之三。其他如配送、結算、顧問諮詢等服務項目較為欠缺,證明大多數的亞洲電子市集公司仍處於開發中階段。由於公開型電子市集未能創造出合理的收費模式以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因此在電子市集之發展上,目前主流型態或由產業界各成員共同發起,如汽車業之Covi

13、sint係由三大汽車廠商GM, Ford, DaimlerChrysler發起,並獲得如Renault等汽車廠商以及供應商之加入;另一種型態則為由貿易經銷商轉型於線上提供服務,藉由結合實體與虛擬商業模式,提供企業更高之加值服務。調查資料指出,僅有四分之一的電子市集其年收入超過一億美元,約有三分之一的電子市集業者營收少於一百萬美元,其中多為經營垂直與共同種類的電子市集。在現實情況中,一般交易仍主要源自於廠商與現有交易對象既有的關係為主,廠商對於新交易夥伴的需求相對降低,導致電子市集會員數目無法達致關鍵的多數。另一方面,電子市集產品之品質與售後服務上亦為一重要課題,在買賣雙方未曾建立起任何貿易合作

14、關係前,廠商將會在產品品質及售後服務等課題上有所保留,因此絕大多數的廠商多利用電子市集來進行資訊的交換,而交易的達成則有賴買賣雙方進一步的聯繫接觸後,對於所涉及的商品品質、服務、付款、信用等課題有更深一層之瞭解後,始有達成交易之可能性。五、 亞洲地區電子商務應用情形之綜合分析依據美國電子商務網與亞洲電子商務中心等研究機構所作的調查報告顯示,亞洲電子商務之發展有下列幾項值得注意的趨勢:1. 網際網路普及化整體而言,產業界應用資訊系統來從事電子商務的比例明顯地升高,一九九九年之調查約僅有百分之十一的企業把電子商務系統當作參考使用,此次調查則顯示高達百分之八十八的企業會利用電子商務系統來從事交易。其

15、中,約有三分之二的買方表示會透過網際網路來進行採購,而網路連線方式網路目前仍以專線所佔比例最高,惟已有大幅下降的趨勢。網際網路的普及化已成為一種趨勢,目前鮮少有企業或廠商未設置企業網站或利用網路來從事資訊單向或雙向的交換。而由於前些年網路硬體設備的過分投資,雖然導致部份電信業者與網路相關硬體設備業者因過多的庫存而產生營運困難的情形,然而對於企業而言,軟硬體設備價值之下跌也成為網路普及化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以往客戶與供應商間要進行資訊的交流,除了傳統電話、傳真外,比較先進且有效率的方式就是以專線的方式利用EDI來進行,然而這樣的資訊交換方式往往所費不貲,因此通常僅有大型企業有能力來進行基礎建設之架

16、構。而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利用網路來進行資訊交換不再是大企業之專利,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逐漸利用網路來擴張自身的營運模式與企業版圖,而基於成本考量,許多已裝設專線的大型企業亦逐步將專線移轉至成本較為低廉的網路基礎建設之上。 2. 電子商務系統功能日趨完善調查中指出,買方對於大多數的供應商的電子商務系統所提供之資訊均感滿意,惟值得注意的是買方認為賣方能夠提供銷售類似產品的比較。而對賣方而言,結果與買方接近,認為其電子商務系統所提供之資訊業已滿足買方之需求,惟同樣認為在銷售類似產品提供之比較上較為欠缺。電子商務之發展雖然僅有短短的十年光景,然而隨著數年前網路公司所造成之泡沫經濟瓦解,各界對於電子商務所也逐漸有了較為正確的認知,企業在電子化以及進行電子商務的過程中,已能利用資訊科技之特點來配合既有商業體系之運行。各項資訊應用軟體之背後所寓含的不僅僅是資訊科技之應用,而是整體管理觀念之延伸。部份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应用/办公自动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