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低估了孩子——百年中国语文教材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219961792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要低估了孩子——百年中国语文教材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不要低估了孩子——百年中国语文教材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不要低估了孩子——百年中国语文教材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不要低估了孩子——百年中国语文教材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不要低估了孩子——百年中国语文教材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要低估了孩子——百年中国语文教材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要低估了孩子——百年中国语文教材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要低估了孩子百年中国语文教材谈采访 整理 常识报刊亭冉云飞,生于重庆酉阳,198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2008年度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之一。自称“一个码字的乡下”、“大学本科,监狱硕士”。作品庄子使我上瘾的几个理由入选高中语文阅读教材。年开始,早被扫入历史尘埃的民国语文教材突然火了, 出版社将民国的开明国语课本等教材重印出来,一经上市,便卖断货,畅销得一塌糊涂。一时间,家长疯狂了,书商高兴了,媒体关注了,学者反思了。出版社却慌了,专程致函媒体并对此表示了“忐忑不安”之情。60多年前,甚至百年前的语文教材,究竟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民国教材的背后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国人情怀?多年以来,冉云

2、飞一直在关注中国教育,2011年2月,他在博客上发布了自己准备着手写作的百年中国语文教材变迁初目及提纲,结合他的研究心得,常识记者就语文教材的若干问题对冉云飞进行了访谈。常识:为什么会想到要写百年中国语文教材变迁冉云飞:这个想法产生很多年了,准备工作也已经做了六年。我本身关注中国的教育已经很多年了,以前就写过一本沉疴:中国教育的危机与批判。语文教材走到今天,它百年来的得失,及我们应该藉此反思的,应该有人来深入地梳理了。这不仅是对千万学生乃至整个民族负责任的态度,也是一个学者对自己所生活的社会所应做出的紧迫回应、关注。我的任何研究,都不会是那种象牙塔内的完全纯粹的哲学思考,它们都是有现实目的的。

3、我会用学术化的方式来服务现实社会,那就是说我做的时候是学术的,但是我的结果和效果-就是我的动机,是为现实服务。当今的教育一塌糊涂,差的地方太多了。我研究百年中国语文教材变迁的问题,主要是抛砖引玉,引起更多有识之士对语文教材,包括其它教材的研究和关注。常识:现在进度怎么样?您采用的资料从何而来呢?冉云飞:正在做史料准备,还没开始写,我现在在编写一套四卷本的民国教材精选集。如果出版社不能出的话,我到时会把目录拿出来作公共分享。研究资料大部分来自于我个人的收集,而不来自公共图书馆。不是我不想用图书馆的资料,而是目前中国图书馆大都是不方便研究者的,我们还没有与国际接轨的公共图书馆。常识:在您发布的百年

4、中国语文教材变迁目录中,是以1949年为界分上下篇的。那据您的观察,49年以前的教材有些什么样的特色呢?冉云飞:我给你们提供几个角度就清楚了。第一,谁来编写教材。四九年前基本上都是知名学者,比如张元济、蔡元培、黎锦熙、蒋维乔、叶圣陶、朱自清、夏丏尊、丰子恺、赵景琛、姜亮夫、赵家壁、周建人、陆费逵等等。你想想,四九年过后,我们这些编教材的人,有哪个人非常出名吗?我是专门研究教材的,我都没有听说过。那这些知名学者都是些什么人呢?他们当中有研究语文教学的,本身就是教师,比如夏丏尊、朱自清,本来都在中学教书,后来又教大学,这些人有非常丰富的教学方面的经验。他们之中还有很多人是懂教育心理学的-编教材必须

5、要懂心理学-你必须要知道一年级编什么,二年级编什么,一定要和学生的年龄段相适应。就说我的小孩,二零零二年她上小学,其中第一册就有李绅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个对于一年级的小孩是非常抽象的,她如果在二年级,在三年级学这首诗,那就更好了。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才不断增长,一年级的话就应该更形象化。所以说怎么样遴选教材并不仅仅是内容决定的,还要从接受者的角度,用西方的话说就是从 “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件事。第二,四九年前的教材是充分竞争的。没有竞争就会出问题,凡是出问题的地方都是没有充分竞争的地方。四九年前商务印书局、广益书局、开明书局、中正书

6、局、大东书局等等都有自己的教材,四九年过后大部分时候,都是人民出版社在编写教材。不过你肯定要说现在也有上教版、苏教版这些教材版本,我告诉你,实质上这还是一个小型垄断。打个比方,就像现在中石油和中石化看上去是在竞争,但这个竞争是一个假性竞争。人们批评教材没有竞争,就用假性竞争来安慰一下、平息一下民怨,给人感觉是在竞争一样,但事实上是假的。民国教材是有比较充分的竞争的。当然,在1937年尤其是抗战过后国民党党部方面对教材有所控制,当时主要为了抗战的需要,抗战当中涉及到战争中对民族,对国家的身份认同问题的教育。这个过程中当然有国民党党化教育的一部分,但这占主体的比例是非常微弱的,不能跟今天相比。第三

7、,教材的选择权问题。民国教材的选择权是在学校和老师手中的,这样的话没法硬性规定教材的采用。比如你这所学校在大慈寺,那所学校在天府广场,隔这么近的学校选的教材都是不一样的,用什么样的教材校长说了算。教育部定了教材,但我不一定用你教育部的,校长的权力是很大的。其实,更准确的说,是老师在决定用什么样的教材。还有一种情形就是那个班什么教材都不选,老师自己编。流沙河先生,1931生,1938年上小学,他上中学的国文教材就是他的老师-都江堰的一个秀才自己编的。所以当时的情形是,第一是有很多种教材可供选择,第二是选择什么老师说了算,第三要是老师对教材都不满意,那可以就自己编。现在有教育大纲,有考试大纲,自己

8、编教材,你可以吗?常识:民国政府到1942年撤到重庆时也建立官办出版社,正中书局,开始插手教科书编写。当时国民党出了一套“国定本”,整合了商务、中华、世界、开明、大东等7家最大民营出版社,让它们负责印刷、发行,由国民党教育部门和宣传部门审定。这是否预示着民国语文教材的官方化?冉云飞:我刚才说了,抗战时国民党党部为了抗战需要是对教材有所控制的。但你要明白,“国定本”和其他教材是并行的,并没有消灭其他教材,也没有硬性规定说必须要采用“国定本”。常识:国定本在内容上和其他教材相比,有什么不同呢?冉云飞: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国定本”主要是想显示它的权威性,显示权威性也就是想在竞争中抢占些优势。但是

9、当时,教育相对而言是比较自由和中立的,选择权依旧在老师手上。常识:您觉得语文教材最应该教会学生什么东西?一套合格的教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冉云飞:我以我自己的孩子来说,我教我孩子古文。我小孩子高中,可能比很多大学生古文都好。我教古文,也是给小孩子编一套语文教材,我筛选的很多东西你们都不一定听说过。我选择教材特别注意几点:第一,懂得生活之美;第二,生活是有趣味的,是有趣的;第三,要教人有感情。古人和今天相隔一两千年了,但他们的感情和我们是没有太大的差别的,他的爱,他的恨,他的各个方面,人性是有超越性的-超越时空超越阶级;第四,要知道审美;第五,培养一种人格和一种最低限的道德感。不能培养“六亿神州尽

10、颂尧”,不能培养这个,这是让人去做假,因为这是做不到的。如果你做不到那不如就教低限的教育-教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比如说偷扒抢,这些是不能做的;比如你遇到坏人怎么办,见义勇为是不可以的。为什么不可以?因为你的身体,你的成长,你没有见义勇为的资本。美国的小孩子如果知道有坏人,打个电话拨911报警那他就是英雄,绝不会说鼓励见义勇为。我相信你们很多人都分不清这一点,很多人觉得见义勇为的教育是对的。错,每个人的生命是如此地不可重来,不可以让小孩子去牺牲,所以说“学赖宁”这些都是毫无人性的教育。应该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热爱,包括对别人他人的宽容、理解。如果按照我这样讲的编教材,能讲“六亿神州尽颂尧”那些莫

11、名其妙的东西吗?我为什么要给女儿选刚刚说到的这些篇章呢,选每一篇课文的背后都是有我的看法的。教小孩子第一篇我为什么选陌上花开?因为我觉得男女之间的感情是很舒服、很美好的一种情感,要去面对,而不是去妖魔化。她现在读高中,学校规定不准谈恋爱,我说你不要因为现实有禁令,你就对男女感情有罪恶感。我说这是非常美好的感情,不可以去妖魔化。常识:但如果教小孩子审美、人性、人格等等在我们看来是长大后才明白的道理,小孩子在接受上没问题么?冉云飞:你说的这一点,也正是中国教育伤害你的一点。你这个问题是典型的“中国教育问法”。千万不要低估每个人的理解能力。比如说我给女儿写的那封信,你说她能够绝对地理解吗?我绝对没这

12、样想过,能理解大半就不错了。颜真卿的寒食帖是怎么回事,明白吗?那背后是说:爱一个人不仅是爱自己,而且是爱到对别人有深深的理解。颜真卿的寒食帖里就是对别人有深深的理解。他非常希望他的朋友能够留下来,但是他绝没有强加和命令,我说这才叫“委婉情深”,爱不是强加。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之,慎施于人”。你看那篇文章,我随便所举的“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孔融和曹操论盛孝章书有几个人能背?我和我小孩都能背。每个人的理解力不一样,不需要抬高,但也不要低估了,尤其是小孩子。常识:那您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编教材呢?冉云飞:编教材的人首先一定要是懂教育心理学、经验丰富的人。因为教材是二度创作的产物,

13、这里面就有很深的对知识的理解,对美的理解,对语言文字功夫的理解。其次要是一个会写文章的人,这样才能体会什么样才是好文章,这个就像一个厨师。当然我们说一个美食家他可能做得不好但是会品评,这样的人我们说有,但这样的人不会是编教材的主体,这是一种例外,我们不能拿例外做一个普遍的规律。编写者一定要有审美感觉,你要知道“美”,“美”这个东西应该特别强调,四九年后的教材就基本是不存在“美”的了。常识:语文教材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有,你觉得各个阶段的教材应该有什么特色?冉云飞:我前面讲的要讲究人的情感、人的审美、人的趣味,这些都是相通的,只是深度不同。比如小学教材要注意到接受性,编中学教材要注意启发性。而说到

14、大学语文-大学语文课本身就是对十二年教育的巨大讽刺,因为这反过来证明了十二年基础教育是失败的。我们知道在香港也有大学国文,但和内地的不一样。内地的是一种普及,而他们是往深度上走。常识:对于文章的章节您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没有按照传统的“重要时间节点”(如清末、民国初建时期、民国后期、建国、文革、改革开放等)来分?冉云飞:我肯定不会按照官方意识形态来分,我有自己的标准-四九前和四九后,这样也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对比。比如第一章有四九年前的第一课与四九年后的第一课,我为什么要注重第一课?因为第一课是打基础的。教材的影响力我又从哪儿进行对比呢?第一是各个年代的教育概况,第二是不同年龄的“大家”的传记,

15、比如1900-1910我选择五个典型人物,1910-1920我会选五个,以此类推。常识:近年民国语文读本受到热捧,您对此怎么看?冉云飞: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批评嘛,是一种温柔敦厚的批评,是对当今教育的不满。其实也不是说民国教材的文章都好,它们其实也有瑕疵。但买这个教材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小孩开眼界,让他们知道目力所及之处,还有另外的世界。常识:您认为民国教材有哪些瑕疵呢?能具体举个例子么?冉云飞:这个具体来说。比如我最近重读林觉民的与妻书,这个当时的教材也都是有收录的。林觉民这个人很勇敢,但是我们教材的设计上,海峡两岸都在误读林觉民。两边都在意识形态上利用他。我觉得林觉民这文章中有两点值得深深思考,这或许需要老师提出来。第一,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内在紧张,比如说你万死不辞去服务社会了,但你的家庭怎么办?如何处理这种内在紧张,讲课的时候就应该提出来。比如说让我讲,我首先就会提出来这篇文章中的字词难点,把大概意思告诉你。比如说我的女儿就读出来,首先是林对于他老婆的爱,第二他对国家的责任感。我会告诉她说,读的对,但是还有没有什么更深层次的东西?这里就需要老师来引导。在这篇文章里,林觉民他的家庭和社会是有内在紧张的,他对家人伤害很大,这不能不讲,怎么只提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