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初探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3.45KB
约8页
文档ID:219893254
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初探_第1页
1/8

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初探 李雪敏【摘 要】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但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学却存在教学对象针对性差、与专业结合不紧密、改革不充分等问题因此,要加强高职生源研究,实现因材施教;探索思政课与专业融合的方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施全面的教学改革,努力使思政课成为高职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用的课程关键词】高职 思政课 教学改革基金项目: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14-2016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视阈下的交通院校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交教研1402-26)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思政课在高职院校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是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课程,然而目前思政课教学却存在不少问题急需改革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师对教学对象研究不够,教学缺乏针对性高职学校与普通高等学校虽然同属于高等教育序列,但是每年招收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很多思政课教师采用一般的教学方式,没有对高职生源进行充分调研,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行为特点、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等,从而不能有效地因材施教。

2.思政课与专业的结合不密切其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与高职课程设置的专业距离较大,而且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没有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和顶岗实习的教学经验,对高职专业、行业的特点以及工作岗位的情形认识不足,所以教师很难做到以实际岗位从业人员的要求去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道德水准及法律素养二是必须使用统编教材,因而就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学校各个专业的特殊性问题,教学内容无法很好地体现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3.教学改革不充分,教学实效性有待提高虽然近年来高职思政课教师一直尝试教学改革,但是仍存在教学理念模式陈旧、教学内容贴合性差、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要求及考核方式不科学等问题,以致于思政课受欢迎程度不高,教学实效性较差,不少学生只是为了拿学分而上课高职思政课的改革途径1.加强对高职生源现状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的一个教育原则,强调的是要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状况,给予不同的教育据有关研究显示近年来高职生源呈现出以下特点:不足方面,高职生源数量持续下滑,文化基础水平下降、离散度加大,学习习惯越来越差;但高职生仍然具有胸怀理想、动手能力强、文娱体育特长突出、课外活动积极等优点。

思政课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这些优缺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针对文化基础差的问题,教师应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素材;针对离散度加大的问题可以尝试分层、分组教学;针对学习习惯差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纪律管理,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各种方法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其理想模糊,教师应帮助他们树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现步骤;结合其动手能力强、课外活动积极的特点,教师可加大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其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结合其文娱特长突出的特点,教师应该拓宽思政课教学的途径——教学活动不局限于45分钟的课堂,可通过演讲、朗诵、歌唱、辩论赛等文娱活动实施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2.加强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思政课的教学设计要针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在遵循统编教材的大前提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他们的职业岗位群,选取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提升有重要帮助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不足时进行必要的拓展;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积极进行高职专业的相关学习,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学院也应积极打造思政课等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定岗体验机制及毕业生追踪调研及反馈机制,努力实现思政课教师了解行业背景、专业特点及岗位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课提升专业学生思想素质、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核心作用。

3.全方位进行教学改革,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用的课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为了贯彻中央精神、解决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满足学生需求,思政课应该进行全方位改革:⑴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师应树立“我的课堂我作主”的教学理念,这里的“我”是学生而非教师思政课课堂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汲取“翻转课堂”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基本教学模式为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共同深化,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主题,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教授、讨论、辩论等形式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良性的多维互动中探究和获取新认识,建构正确的判断和理念⑵教学内容方面,做到“三贴近”——贴近专业、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出大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的最新要求(图1)。

由此,高职思政课不仅要贴近高职生源特点及专业设置,同时要密切联系实际、回应热点问题,即要贴近社会对此一是要把握党和国家最新政策方针和教育要求,注重在教学中贯彻执行;二是要关注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科学认识;三是要关注学生身边发生的、与他们关系密切的问题,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及时化解贴近专业,才能体现高职思政课的属性,才能做好公共课服务于专业课的目标;贴近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思政课对学生有用的价值;贴近社会,是因为思政课不是建筑于空中楼阁之上,我们不能让学生沉浸在乌托邦里,必须使他们看到社会的是与非、善与恶,这样才不会在其离开学校时被现实击败 ⑶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满足学生需求《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出大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最新要求(图2)报告显示半成以上学生期待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实践教学,近三成学生对师生互动提出要求由此,思政课教师除了坚持以往的多媒体教学与案例教学法外,应着力在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上下工夫,调研获取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和感兴趣的内容,把枯燥的课堂打造为妙趣横生的享受同时在课堂内外实施实践教学,增加实践课的课时比重,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以开放的心态与学生相处,加强与学生的课上课下联系沟通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⑷利用最新传媒技术,打造第二课堂目前高职学校基本是3年学制,更有不少学校实施2+1(2年理论学习,1年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能分配给思政课的课时量非常有限,基本上是大一、大二学生每周一次90分钟的课思政课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校园网资源,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微博、贴吧等新媒体拓展思政课教学平台,实现时时处处教书育人并且新媒体平台更有课堂教学不能实现的个别、个性关怀、私密对话、信息更新快、传送及时的优点,能更快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⑸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现更科学、更准确的评价目前思政课的考核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期末成绩为准,二是期末成绩加平时成绩相比较而言后者更好,但是现实情况是思政课是公共基础课且师资有限,往往一个教师要承担6个以上甚至10个以上班级的教学任务,很难实现平时成绩的精细化与准确化,加之思政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有限,很难实现评价的充分性与客观性笔者认为,思政课考核应该实习多元主体加权评价制,即在以思政课教师评价为主的情况下,加入员评价、其他任课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及同学互评,最后综合得分。

对于该评价机制实施过程存在的困难学校应从制度、设备及经费方面全面统筹规划,最终使对学生的评价更科学、更准确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我们思政课教师应具有职业使命感与荣誉感,认识到自己任重而道远,不断探索和加强思政课的改革,使思政课成为高职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用的课程参考文献:[1]王军福:《高职生源变化情况调研分析——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新西部》2015年第14期[2]张梦:《基于高职专业特点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3]史菊红:《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4]沈壮海、王培刚、段立国:《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陕西西安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6年2期陕西教育高教版的其它文章艺术设计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创新思维的现代服装设计教学改革探析民族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企业形象塑造的企业音乐设计教学研究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与学前师范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基于体育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