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新民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19643089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5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新民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0-202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新民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新民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新民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新民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鲁侍萍:他跟你现在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周朴园:(冷笑)这么说,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励罢工,反对我!鲁侍萍:你不要以为他还会认你做父亲。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鲁侍萍:什么?鲁大海:(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就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周萍:(怒)你混账!周朴园;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侍萍: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一一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鲁

2、大海:开除了?!周冲:爸爸,这是不公平的。周朴园:(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周冲愤然由中门下鲁大海:哦,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就领教过,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周朴园:你胡说!鲁侍萍:(至大海前)别说了,走吧。鲁大海: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在叫江堤出险周朴园:(厉声)下去!仆人们:(拉大海)走!走!鲁大海:故意淹死了二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周萍:(冲向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帐东西!大海还手,倒是被周宅的仆人们拉住。周萍:打他!鲁大海:(向周萍)你!仆人

3、一起打大海,大海流了血。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仆人们停止打大海,仍拉住大海。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盜!周萍:(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鲁侍萍:A(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周萍:你是谁?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您小心吃了他们的亏。鲁侍萍:B(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节选自曹禺雷雨)15. A与B两处画线的句子体现了侍萍怎样的心理?16. 周朴园对周萍、周冲分别说“不许多说话”“你少多嘴”,其用意是什么?17. 从节选的剧情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朴园-一个虚伪、心狠手辣的人。18

4、. 联系剧情,分析鲁大海的人物形象。参考答案:15. 愤怒而又失望的;矛盾而又痛苦的。 16. 对周萍说的。用意是怕周萍吃亏。对周冲说,用意是阻止儿子长他人志气,坏了自己的事。 17. 试图用金钱解决问题;鲁大海的侧面描述;私下开除鲁大海。 18. 质朴、勇敢、单纯、善良、嫉恶心理。【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题干要求分析“A与B两处画线的句子体现了侍萍怎样的心理”,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分析。戏剧中的人物语言最富有个性色彩,只有仔细品味人物语言的深层含义,才有可能探究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分析这道题时注意结合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心理

5、,揣摩人物的想法,同时也应注意标点符号的作用。如本题中侍萍此时的心理是矛盾的,侍萍听了周朴园的表白,起初是抱有幻想的,但当她见到周家人对鲁大海的态度时,尤其是周萍打大海后,她是非常失望的,所以她伤心失望地大哭,愤怒地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他们简直与强盗无异,她也更认清了周朴园。可毕竟母子连心,她见到周萍欲与之相认,却又不能相认,在A处第二句中利用同音词语的转折,就巧妙地表达了侍萍那种母子相见却不能相认的痛苦复杂的心情。可以说侍萍对周萍又是爱又是恨又是失望,所以B处她走的时候才会呆呆地望着周萍,继而又哭起来。【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题干要求分析“

6、周朴园对周萍、周冲分别说不许多说话的用意”,其实也就是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分析这道题时注意结合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揣摩人物的想法。根据上文鲁大海和周萍的对话内容“鲁大海:(如梦初醒)这三你少多嘴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就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周萍:(怒)你混账!”,可知两个人当时都很生气,处于愤怒的边缘,再争执下去有可能会动手,所以周朴园对周萍说“不许多说话”的用意是怕周萍吃亏。而周冲却是反对他父亲的做法的,他说“爸爸,这是不公平的”,周朴园此时对周冲说“你少多嘴”,意思是不要再说了,用意是阻止儿子长他人志气,坏了自己的事。【17题详解】试题分

7、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题干要求分析“从节选的剧情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虚伪、心狠手辣的人”,既是对人物性格具体体现的考查,也是对刻画人物手法的考查。可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来分析。抓住“虚伪、心狠手辣”关键词。如选文中描写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试图用金钱解决问题,可见其虚伪;“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一一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通过描写周朴园私下开除鲁大海,可见其心狠手辣。还通过鲁大海的侧面描述来刻画其心狠手辣,如“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在叫江堤出险”,“故意淹死了二千二百个小工,

8、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题干要求分析“联系剧情,分析鲁大海的人物形象”,此类题目要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鲁大海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之子,鲁大海出场时二十七岁,是位年轻的煤矿工人。鲁大海刚生下来就被母亲 鲁侍萍抱着投河,侥幸地跟着母亲屈辱地活下来,又饱尝了人间的痛苦。后来他到周家矿上当工人,由于具有较高的觉悟,成了罢工工人的代表。他看透了周朴园为了赚钱什么都干得出来的阶级本性。当他知道周朴园

9、这次又用金钱收买了工人败类,平息了罢工斗争后,无情地揭露了周朴园的种种罪恶,顽强地同打手们“还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这些表现了他无私英勇、嫉恶如仇,顽强反抗的精神。【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个人物的? 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形象特点。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指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找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2. 阅读下面的文字

10、,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也有人把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而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确没那么简单了。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

11、不需要读书了?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作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而且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教育并进步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就在于其丰富个人素质的“无用”之用。大学教育能人视野宏阔、见识丰盈,并塑造人的价值观,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上升通道的道路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选自人民日报)材料二: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

12、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在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最后却演变成为撕书直播。她们对礼物中的书本不屑一顾,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如今,“读书无用论”渐渐流传,一是因为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因为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大部分知识内容都会忘记。读书有何用?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要学,不仅我们学

13、,下一代也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大,波澜壮阔、不可名状。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选自“红网”)材料三:“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那么这就引出了一系列问题:“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一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

14、效仿;二是,尽管生活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要想彻底铲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诸如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名校联合招生等教育改革举措,应该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选自中国青年报)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 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创新创业的

15、过程中,胆量是很重要的,学历不如胆量。B. 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这一问题的回答十分巧妙,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读过的一些书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C. 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因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我们读不读书很重要,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D.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很有市场,但有些农村却成为“高考名村”,因为这些地方20世纪80年代曾出过大学生。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材料一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话作为引子,引出话题“读书无用论”,论述后指出,在这个时代需要读书。B. 材料二用两个90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批判。C. 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D.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读书无用论”问题,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E.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针对当前“读书无用论”流行的现实进行报道,议论性较强。9.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解决“读书无用论”的问题。参考答案:7. B 8. BD 9. 宣传“读书有用论”,使人们正确认识读书的价值,明确读书不仅能学到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