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 届高考考点:“散文划线句子赏析”易错题(8)(试题版)考点:1. 龙应台寂寞2. 沈天鸿嘉峪关归去来3. 李玉良离我最近的草4. 老舍何容何许人也【考点研究】一、考点1.抓关键词语2.抓上下语境3.抓表现手法4.抓结构作用5.抓内容情感二、解题思路1.赏析句子看表现手法抓关键词句看结构效果2.结合语境(上下文)暗示信息3.组织答案三段论表达形式(手法、结构)+内容(情感) +效果【考题对接】一、龙应台寂寞寂寞龙应台我曾经坐在台北市议会的议事大厅中, 议员对着麦克风用狼犬似的声音咆哮, 官员在挣扎解释, 记者的镁光灯闪烁不停, 语言的剑道在政治的决斗场上咄咄逼人, 刀光夺目 我望向翻腾暴烈的场内, 调整一下自己眼睛的聚焦 , 像魔术一样 , “倏”一下 , 议场顿时往百步外退去, 缩小 , 声音全灭 , 所有张开的嘴巴、圆瞪的眼睛、夸张的姿态、拍打桌子的扬起的手, 一瞬间变成黑白默片中无声的慢动作, 缓缓起 , 慢慢落我坐在风暴中心, 四周却一片死静, 这时 , 寂寞的感觉 , 像沙尘暴的漫天黑尘, 以鬼魅的流动速度, 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我曾经三十天蛰居山庄, 足不离户 坐在阳台上记录每天落日下山的分秒和它落下时与山棱碰触的点的移动。
有时候 , 迷航的鸟不小心飞进屋内, 拍打着翅膀从一个书架闯到另一个书架, 迷乱惊慌地寻找出路在特别湿润的日子里, 我将阳台落地玻璃门大大敞开, 站在客厅中央, 守着远处山头的一朵云, 看着这朵云 ,从山峰那边慢慢飘过来、飘过来 , 越过阳台 , 全面进入我的客厅, 把我包裹在内, 而后流向每个房间, 最终分成小朵 , 从不同的窗口飘出, 回归山岚冰箱永远是空的好朋友上山探视, 总是带点牛奶面包, 像一个社会局的志工去探视独居老人真正断炊的时候 , 我黄昏出门散步, 山径边有农人的菜田, 长出田陌的野菜, 随兴拔几把回家, 也能煮汤夏天的夜空, 有时很蓝我总是看见金星早早出现在离山棱很近的低空, 然后月亮就上来了野风吹着高高的树 , 叶片飒飒作响老鹰独立在树梢, 沉静地看着开阔的山谷我独立露台, 俯视深沉的老鹰我细细在想, 寂寞 , 是个什么状态?寂寞 , 该怎么分类 ? 有一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上, 朋友们在我的山居相聚, 饮酒谈天 , 十一时半 , 大伙纷纷起立, 要赶下山 , 因为, 新年旧年交替的那一刻, 必须和家里那个人相守朋友们离去前还体贴地将酒杯碗盘洗净, 然后是一阵车2 马启动、深巷寒犬的声音。
五分钟后, 一个诗人从半路上来电, 上欲言又止, 意思是说 , 大伙午夜前一哄而散 , 把我一个人留在山上, 好像他说不下去我感念他的友情温柔, 也记得自己的答复:“亲爱的 , 难道你觉得 , 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他一时无语寂坐时 , 常想到晚明张岱, 他写湖心亭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深夜独自到湖上看大雪,他显然不觉寂寞寂寞可能是美学的必要但是,国破家亡 ,人事全非 ,当他在为自己写墓志铭的时候呢? ?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 ,好精舍 ,好笑婢 ,好娈童 ,好鲜衣 ,好美食 ,好骏马 ,好华灯 ,好烟火 ,好梨园 ,好鼓吹 ,好古董 ,好花鸟 ,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 ,劳碌半生 ,皆成梦幻 年至五十 ,国破家亡 ,避迹山居 所存者 ,破床碎几 ,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布衣疏莨 ,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有一种寂寞 ,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
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 或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 素颜修行吧1.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老鹰独立在树梢, 沉静地看着开阔的山谷我独立露台, 俯视深沉的老鹰二、沈天鸿嘉峪关归去来嘉峪关归去来沈天鸿明长城到此为止祁连山却仍一脉地西去, 只扔出一座文殊山, 凭着山脚下呜咽的讨赖河之险, 与立于北的黑山对抗 铁青着脸的黑山山脊如马鬃微露, 似有伏兵万千,隐隐腾起狰狞的杀气, 逼视着扼两山之间十五公里宽峡谷的嘉峪关孤峙于嘉峪塬上、三面临戎的灰黄色的关楼却悄无声息, 漠漠平沙在铅灰色的天穹下四面辐射开去 , 一种铅灰色的肃穆, 如重重又重重难以数清的帷幕静垂大地, 夹着晚来天欲雪的沉重远远地,几匹瘦驼啃着枯黄的塞草, 在沙上悠悠晃晃, 逆着西沉的夕阳看去, 如黑黑的剪影, 那牧驼的人也如一剪影,使人疑是从帷幕深处走出的历史中诱敌的兵士, 一场刀光剑影,血溅枯沙的恶战爆发在即这儿是古战场, 数百年前英雄系马磨剑之处, 单于猎火照狼山、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地方我们的旅行车, 便是从这冥冥中仍回响着铜的嘶鸣、铁的冷啸的古战场穿过, 停在关下双脚踏踏实实地踏上嘉峪关的土地, 我深深感到1986 年 9 月里的一天 , 我出现在这儿纯属偶然。
不论过去与未来, 这一瞬间和另一瞬间都有许多选择, 但偶然不容选择偶然没有过去与未来之分, 它永远是现在时现在的关门大开大开的关门也仍是关门, 尽管再无士卒把守, 我的思想 , 仍然已中重重埋伏罗城, 瓮城 ,内城 , 道道城墙边的埋伏者中, 必有一人是我未知姓名的祖先他来自关内何处?他知道他出现在这儿也是纯属偶然吗 ?偶然构成人的命运他到这儿来了, 他执行了命令, 他进入了阵地通往敌楼的马道上, 他和他的同伴们的脚步明明灭灭我轻轻移动的双脚, 每一步都出其不意, 踏在数不清的看不见的手上汉代 , 在这儿设有玉石障; 五代 , 这里设有天门关而从明洪武五年, 征虏大将军冯胜置关首筑土城算起, 至今也已有六百多年了数百年风雨, 数百次血战 , 城墙和箭垛仍十分坚固攻打关城的时间之纵队, 在相持中与戍守者一起风化为粉散成沙丘一片了唯有关城无恙, 挂过号角的铁钉还在那儿, 被黄昏和望归的靴子磨平的石级还在那儿, 甚至当年构筑关城经过精心计算、 完工时仅仅多出的一块砖, 也仍毫无变动地呆在西瓮城“会极”门楼后边的狭窄檐台之上既往的一切 , 都如这块可望而不可及的砖了: 多余而必须既在当初的那儿又不在当初的那儿。
这块砖就是历史历史就是人们所记得的东西人们记得它首先必须看到它, 而能看到的砖或文字都是一3 种障碍 , 它们是让我此刻立足的嘉峪关, 已绝对不是历史深处那个真正的嘉峪关了真正的历史深处的那个嘉峪关 , 是卡夫卡的城堡, 谁都听说过 , 但谁都无法进入它永远属于几百年前的那些戍守者, 他们的脚步在我身前身后杂沓, 甚至就从我身躯中穿行而过, 而相互毫无知觉对于他们, 对于历史 , 我们是不存在者历史是他们的, 只有当代史才允许我们厕身其间在我无法参与的那么多为历史所忽略了的夜晚, 瓮城积雪盈尺 , 戍守者们于怔忡中冻醒, 寒风扑打关门, 宇墙上传来冻脆的刁斗声春来了, 而这里仍然是塞草未青,白发的戍卒于关楼的墙角下以两石相击, 然后流泪听击石后发出的啾啾燕鸣那是关中春暖的燕鸣, 那是家乡吴语般的燕鸣啊! 如今 , “击石燕鸣”作为一景传下来了, 那些为历史所忽略的夜与昼则是永远地遗失了历史忽略那些昼与夜 , 是因为那些日子里没有发生值得记载的战事, 但那些日子这儿有活生生的人, 有比在紧张激烈的战斗中可能更为丰富更为立体的人在忽略了人的历史, 分明有几分假了, 历史深处的嘉峪关因这遗失, 更分明有几分虚幻了。
权且把它当作布景吧我和同行的几位诗人分别照了几张相离去的时候, 车出关门 ,我回头隔着玻璃望了一眼 , 蓦然发现关门外的斜坡上立有一方石碑莫非是战死在这儿的古代将士的墓碑?不是那是附近的一个大队书记死去快三十年了农民打死的青天白日凶手太多,反而找不出凶手反革命凶杀案墓碑上刻有“烈士”二字陪同我们的诗人林染这样说 我再次回了一下头, 嘉峪关已远 , 那块石碑更是虚渺不见了我闭上眼睛我这次偶然的嘉峪关之行到此为止 我的确到了嘉峪关我确实没有到过嘉峪关这两种说法都对 选自散文2011.12, 有删改 ) 2.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首段画线的句子祁连山却仍一脉地西去, 只扔出一座文殊山, 凭着山脚下呜咽的讨赖河之险, 与立于北的黑山对抗铁青着脸的黑山山脊如马鬃微露, 似有伏兵万千, 隐隐腾起狰狞的杀气, 逼视着扼两山之间十五公里宽峡谷的嘉峪关三、李玉良离我最近的草离我最近的草李玉良家乡的田野, 生长着一种我不喜欢的草叫沙蓬村里那些乡亲, 几乎都不喜欢这种草冬去春来 , 有一些草 ,从地上针尖尖似的冒出来, 沙蓬也以绿的姿态出现只要有土的地方, 它都会生长看样子, 沙蓬的生命很顽强, 它不但长在远离农田的贫瘠土地, 还和别的一些草长在近距庄稼的地畔, 甚至长在肥沃的地里, 与庄稼分享农人撒在地里的汗水和肥料。
沙蓬露头不久, 葳蕤的茎秆就长出与银针相反的绿针那时候, 它是嫩嫩的、绵绵的、软软的, 没有锋芒放学后 , 奶奶交给我拔猪草的活, 我快乐得如鸟儿一样, 提着筐子 , 跟几个伙伴出去了, 不屑多长时间, 一筐子嫩沙蓬提了回来, 奶奶把大部分沙蓬留给猪吃, 再拣一把 , 用清水洗了 , 给我做菜饽饽 现在想起来 , 奶奶当年做的那些菜饽饽 , 是乡村最好的美味挨过春天 , 甜苣苦苣抽出茎秆, 开出黄花之后, 沙蓬也长高了, 也长硬了 可以说 , 它是地上生长的一种异样的草 夏末季节 , 这种草蓬炸成箩筐般大, 它不再是破土而出时那种娇嫩劲儿, 而是浑身长刺, 锋芒毕露 , 不但人不可伸手触摸, 连牛驴骡马也敬而远之大自然的草, 各有各的形象, 有的迎风而立, 有的见风就倒, 特别是沙蓬 , 经不住秋风吹打, 在白天 , 也在晚上, 以球形的姿态, 被风追赶着到处跑小时候, 在乡村的日子里,是沙蓬撵着我长大的这几年, 我在铁路上干活 , 每天出去 , 都能见到沙蓬, 铁道的路肩上, 走多长的路 , 它们从不会在我眼前消失这一天只要风大, 它们有时跑在你前面, 有时抱成一团, 拦住了你的去路, 有时在你身后拼命地追赶, 火车在铁道上跑, 它们在铁道下面跑。
那天, 我看到一个独特的景象: 一大群沙蓬站在护网外, 如天真而又充满幻想的孩子, 好奇地看着4 急驶的火车 还有很多沙蓬, 有的跑到山洼 , 有的跑到水沟, 它们在背风的地方躲避着, 好像跑得有点累了, 歇在了那里终于在这一天, 我改变了对沙蓬的看法, 沙蓬不能迎风而立, 是它的天性使然, 它只能在风来临时选择逃跑,至于它最终的结局, 对于我们并不重要, 它的宿命是一岁一枯荣在我看来 , 百草中最数沙蓬脆弱我发现, 乡村那些老百姓和我们这些外出打工的人, 跟沙蓬一样 , 都是弱势群体 , 一生就这样奔跑着忙碌着, 我们干活有时是漆黑的夜晚, 有时是天刚破晓的黎明; 有时在阳光炎炎的烈日下 , 有时在飘飘洒洒的雨中, 有时在鹅毛飞落的雪天无论多么辛苦, 我们都无怨无悔人跟沙蓬走得是那么近, 有时候 , 人的一些作为, 都被沙蓬看在眼里有一群人在挥汗如雨地干活, 为什么有一个人站着不动, 还指手画脚地骂他们, 不能好好说吗?那天 , 我也在这群人中干活, 看到了这些沙蓬, 也听到了它们的话有一名临时工, 听到那个人的辱骂后, 平心静气还了两句, 就被开除了一旁的沙蓬, 埋怨他不该像它们一样锋芒太露。
长刺的沙蓬, 注定命运好不到哪里, 因此我怀疑它们还是当年在铁路边看到的那群沙蓬吗?还是说 , 童年的沙蓬一到成年就注定会以另一种姿态呈现?我想到了鲁迅故乡里的闰土, 少年时的机灵、自由, 与中年后的木讷、 顺从 , 这难道就是造物的杰作吗?但不管怎样 , 它的确离我很近, 近得我能嗅到它的味道, 捧着它的灵魂, 并期待在这个寒冷的日子, 再次与它相逢3. 第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