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端午粽课题端午粽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 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端、粽”等 13 个生字,会写“午、节” 7 个字认识“立、米”两个偏旁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3.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剥开”等词语的意思4.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5. 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端午粽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认识“端、粽”等 13个生字,会写“午、节” 7 个字认识“立、米”两个偏旁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2生自由说端午节的习俗 (课件出示 2 粽子图) 3揭示课题并板书: 10 端午粽(板书: 10 端午粽) 4齐读课题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从而引入课文的学习 】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先来看一看书中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三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2.要想读好课文,就必须先认识这些生字朋友课件出示 3) du n w ji z n y m zh n f n d u 端午 节粽 子 竹叶 大米真 是十分红豆 z n ji n r u d i zh j ni n 总会 中 间鲜 肉带回去知 道据说纪 念你认识它们吗?自己试着读一下指正:“粽、总”的平舌音,“端、间、分、念”的前鼻音,“肉”的翘舌音需要重点指导,注意声母“r ”的发音1)谁能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跟读2 遍2)这些字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课件出示 4)端午节粽子竹叶大米真是十分红豆总会中间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3)识记生字:本课生字以合体字为主,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结合偏旁识记 指导学生认识 2 个新偏旁“立、米” ,识记“端、粽”熟字、部件方法识记端、粽、节、总、据、念”6 个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几个合体字均可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念”字的声旁是“今”,不要错看下面“心”字的一点,当成“令”设计意图:鼓励多元识字,鼓励自主识字,是部编版教材的要求提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设 计意图 : “米、豆、肉、带” 4 个字,可以 让学生 自主认 一认,联系实物图片读一读这 4 个生字相关的词,如“大米、黄豆、牛肉、海带”等。
训练联系生活识记米、豆、肉、带”4 个象形字可以用联系实物的方式引导学生识记,让学生了解这4 个 象形字原来都是食物熟字组词识记本课生字可以组成一些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词语举例:(课件出示 5)端:端午端正节:节日过节总:总是总和间:房间空间分:分开十分知:知识知道据:根据据说念:想念思念 3.生字朋友认识了,读课文就更容易了下面我请几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本文介绍了有关粽子的哪些知识?4. 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5. 本文介绍了有关粽子的哪些知识?(1)(课件出示 6)粽子的做法、原料,粽子的味道,粽子的种类,粽子的纪念意义板书:做法 味道 种类 纪念意义)(2)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课件出示 7)做法、原料:粽子是用青青的箬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味道: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种类:除了红枣棕,还有红豆棕和鲜肉粽纪念意义: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6. 读读写写 (课件出示 8)如,“上 午、下午、叶子、真心、真好、真正、豆子、土豆、大豆、节日、过节、大米、小米、千米、分手、分开、十分”。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学生 结合实 际生活 学习字词的能力设计意图: 理清文章脉络,从几个方面抓要点概括课文大意初读感知课文大意 1.出示生字 :“午”、“节”、“叶”、“米”、“真”、“分”、“豆” (课件出示 9、10)观察字形,注意“分”是多音字本文中,本文中读“f n”,另外还读“ f n” 2. 指导写字规律:午: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要又直又正真:上、下两部分较窄,而中间部分则较宽,上面的“十”和下面的“八”要写得扁,中间有四横,长横要写平豆:上窄下宽,中间的口应该写在横中线的上面,最后一笔长横要写平、写舒展节:上窄下宽,上扁下长,草字头的长横要写平,横折钩在横中线起笔 ,折钩稍稍左斜,长度适中,竖要写直关键笔画写到位,“午、节、米”的“丨”站准竖中线,“真”的第六笔、“豆”的第四笔,“分”的第三笔起笔,都在横中线上3. (课件出示 11)“真”的笔画顺序动画4. (课件出示 12)认识新偏旁:“米、立”你还认识那些含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米:粒立:站)5. 教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展评6. 读读写写如,上午、下午、叶子、真心、真好、真正、豆子、土豆、大豆、节日、过节、大米、小米、千米、分手、分开、十分【设计意图: 写字难点的讲解,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重点字的指导,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书写,规范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四、当堂作业,反馈检查 (课件出示 13) 1.给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找朋友 2.我能在括弧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课件出示 14)()的糯米()的枣()的箬竹叶()好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剥开”等词语的意思2.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1出示生字认读课件出示 16)午、节、叶、米、真、分、豆 2出示词语,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 17)端午节粽子竹叶大米真是十分红豆总会中间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出示字词,温故知新 】新课教学()分钟二、精读感悟,了解端午粽 1齐读第 1 自然段1)从哪个词语看出端午节是一种习俗?(从“总会”写出了外婆端午节煮粽子不是偶尔的,而是习惯,可见煮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2)练习朗读第1 自然段,注意:“总会” “盼着”要重读,强调端午节煮粽子已经是一种习惯 2学习第 2 自然段自由读第 2 自然段1)粽子是怎样做的?指名读句子:(课件出示 18)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一找相关的事物(粽叶包着的,里面有糯米,中间有枣)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课件出示 19)(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这些短语在前面“()的()”朗读指导中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这里再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作者介绍粽子的顺序是怎样的?从“里面、中间”这几个方位的词,发现句子由外及里描写了粽子的样子2)外婆包的粽子好吃吗?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课件出示 20)出示:外婆一掀开锅盖, 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让学生练习用“一就”写句子3)指导朗读第 2 自然段: “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几个词读得重一些后两句读出粽子的香【设计意图: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 】【设计意图: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关注到描写的条理性,在介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时也可以学习课文语言,清楚地、有条理地介绍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板书: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3学习第 3 自然段1)指名读第 3 自然段2)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粽子?(除了红枣棕,还有红豆棕和鲜肉粽 (板书:红枣粽 红豆粽 鲜肉粽)(3)谁读读这一句? (课件出示 21) “我们在外婆家美美地吃了以后, 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你看出外婆怎么样?(可以看出外婆的善良和无私)(4)指导朗读第 3自然段: “十分”重读,强调粽子好吃还会”重读,读出外婆的无私4. 齐读最后一小节人们为什么吃粽子?(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板书:纪念屈原)5补充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课件出示 22)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于一位充满嫉妒的官吏陷害,从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于无法获得皇帝的重视,屈原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罗江自尽由于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地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平息汨罗江中的蛟龙即使他们当时并没有找到屈原,但是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在端午节的时候,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着设 计意图 : 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交给学生感情朗读的方法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三、总结提高,巩固拓展 1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在我国,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2.(课件出示23:饺子、元宵、月饼图片)谁知道这些食品分别是什么节日吃的?(饺子是春节吃的食物,元宵是元宵节的食物, 月饼是中秋节的食物)【设计意图:拓展到写话,仿照课文,写一种食品,抓住特点写,把写进行到底。
训练学生写话的能力 3请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种食品,可以从它的形状,可以从它的颜色,也可以从它的味道,还可以从它的含义等方面用两三句话来介绍一下 4写话 (课件出示 24)(1)小朋友,把你说的内容写下来,然后与你的好朋友一起欣赏一下2)全班交流板书内容 10 端午粽做法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纪念屈原花样红枣粽 红豆粽 鲜肉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