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本章整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地理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219458143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本章整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地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本章整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地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本章整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地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本章整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地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本章整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地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本章整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地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本章整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地理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本章整合提升,知识网络归纳,重点规律整合,1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1)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思路。 我们要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具体主要环节和程序如下图:,(3)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角度 根据成因确定措施。 即根据区域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采取的相应措施。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其共同成因为滥垦、滥牧、滥采,所以两地区应采取的对应措施就是退耕还林、还牧、还草。 根据区域确定措施。 即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防

2、治措施有:,2我国主要生态问题及其防治措施,3.围湖造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利用河流、湖泊水面进行养鱼、放鸭、栽莲、植菱等水生生物生产,对改善群众生活,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和支援国家建设,都有重要意义。但是,过去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忽视了林、牧、渔业的全面发展,甚至有些地方提出“把秧插到湖心,把粮种到山尖”的错误口号,出现了大规模围湖造田、毁塘种粮等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现象,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例如,八百里洞庭湖,昔日烟波浩渺,如今滩洲毕露。1949年水面面积为44万公顷,到1976年只剩下18.4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近万公顷。鄱阳湖前些年围湖面积超过8.1万公顷,使水面面积大为减少。

3、,许多事实证明,大规模围湖造田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许多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减少了自然蓄水量,削弱了抗旱防涝的能力;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严重地破坏了水产资源。由于大面积地减少鱼类生长的水体,或破坏了产卵场所,使产量大幅度下降。,高考真题演练,1(2018海南)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如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

4、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答案】(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

5、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解析】本题以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的基本地理信息为背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相关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生完成本题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区域地理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 第(1)题,容易题。考生需关注文字信息中已表明,“小老头树”分布于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地区,且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再结合区域风大(主要是冬春季节)的特征即可。 第(2)题,中等难度。考生需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思维,从植被生长不良作为突破口切入。 第(

6、3)题,容易题。考生可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2017江苏卷)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下图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读图回答第2题。,2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A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 B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 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 D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 【解析】扬尘、沙尘暴导致大气中颗粒物增多,加重大气污染,影响大气能见度,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流感病毒传播与扬尘天气无关,扬尘及沙尘暴中的颗粒物呈碱性,可以中和大气的酸性,降低酸雨危害。,BD,(2018新课标卷)地

7、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35题。 表1,3.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解析】B对、D错: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会减小河流径流量和河水含沙量。A、C错: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对减小降水变率和增加降水量影响不大。,B,4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历时长强度大下

8、渗少植被截流少 A B C D 【解析】对:由于该月降水异常增多,因此到第5次降水时,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从而产生洪峰;由表可知,第5次降水时间短,降水量多,即降水强度大。错:由表可知,第5次降水历时只有2天,相对于第2次和第3次降水来说,历时较短。错:由于该地植被覆盖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植被截流差异不明显。,B,5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解析】D对:由表中信息可知,第6次和第5次降水过程的影响相比,河流洪峰流量明显增加,且洪水含沙量极高,说明河流水位上升,淹没部分植被覆盖的坡面,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9、,使得河流含沙量增多。A、B错:第5次和第6次降水过程,都为同一流域的河床和沟谷,因此水土流失变化不可能相差太大。C错:第5次降水的强度更大,对裸露坡面泥沙的冲刷作用更明显,但河流泥沙含量较低,说明裸露坡面不是主要的泥沙来源。,D,(2017北京卷)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第67题。,6甲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解析】甲省级行政区的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大于60%,远远超过内蒙古和贵州,可排除川、滇两省级行政区,B、C错;西藏的牧草地面积远多于居民点和工矿

10、用地,D错。,A,7内蒙古()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B,【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河流稀少,水能资源贫乏,A错;受降水由东向西递减的影响,内蒙古植被从东到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东部森林覆盖率大于西部,B正确;应根据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确定城市建设用地比例,而不是因为地势平坦就大幅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加之内蒙古地理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C错;内蒙古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虽然比黔少,但其土地面积远

11、大于黔,因而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不比黔少,D错。,(2015山东)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8“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恶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C,9“生态

12、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2015天津)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011题。 10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

13、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C,【解析】艾比湖的面积缩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诸多要素发生变化,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只有大量注入淡水才会引起艾比湖的含盐量减小,A选项错误;湖中芦苇大量死亡,导致水质变差,鱼类会大量死亡,而不是鱼类密度增大,B选项错误;湖水面积缩小,湖水总蒸发量会减小,D选项错误;湖水面积缩小,其自净能力就会减弱,故答案选C。,11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解析】从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来看,修建水库会截留水源,导致艾比湖更加萎缩,A选项错

14、误;在艾比湖流域实施退耕还草、保护水源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可以防止湖面缩小,B选项正确;退耕还湖有一定作用,但是水产养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并且其对艾比湖增加水源没有作用,C选项错误;同理,种植芦苇也不能增加水体的数量,D选项错误。,B,12(2018新课标)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

15、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

16、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解析】第(1)问,一题两问,一是推测湿地的地貌特点,二是推测湿地的气候特点。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纬度高,属于温带气候,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乌裕尔河在扎龙受阻没有形成湖泊而形成大片湿地,且面积广大,积水较浅,可推测该地地势平坦且开阔。第(2)问,注意要求从降水量与蒸发量数量的变化方面分析。乌裕尔河刚成为内流河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随着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蒸发量不断增大,最终降水量与蒸发量达到相对平衡状态。第(3)问,一题两问,一是指出扎龙湿地水中盐度的变化,二是说明变化原因。乌裕尔河属于内流河,河水不断注入湿地,带来盐分,同时,水中盐分会随着湿地内水分的蒸发而不断积聚,从而导致湿地水中含盐量增大。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同意与不同意选择其一,理由合理即可。若同意,可从对水中盐分、泥沙淤积、鱼群数量、水环境等的影响方面分析;若不同意,可从对水量、生物多样性、食物链及环境等的影响方面分析。,13(2016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