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开放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耕地质量评价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9422604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陆开放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耕地质量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陆开放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耕地质量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陆开放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耕地质量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陆开放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耕地质量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陆开放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耕地质量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陆开放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耕地质量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陆开放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耕地质量评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内陆开放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耕地质量评价 刘燕红+张孝成+彭正涛+陈朝晖摘要:为了研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耕地质量的关联,找两者的契合点,以能反映利用效能的利用等评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耕地质量变化,为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耕地质量评定提供技术参考。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耕地质量的关系,在现行耕地质量评定体系下,提出采取增量修正法评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耕地质量。通过评价体系测算出示范区耕地质量能提升了12个等别,能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证明此方法示范效果好,能科学反映耕地质量。关键词:耕地质量;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内陆开放区: F323.211 文献标志码: A :10

2、02-1302(2015)10-0449-03一直以来,我国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2亿hm2耕地红线,耕地保护逐步从数量管护转向数质量并重管护,在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上下工夫,采取行政、工程、技术等措施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国范围内建0.267 亿hm2高标准基本农田1-2。而对于建设后耕地质量的评价一般采用现有的农用地分等评定体系,但农用地分等所选取的参评因素不能完全反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所带来的实际效应,可能会导致评价结果与实际不符,目前已有研究者提出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潜力评价,并提出如何评定整治后耕地质量方法3-10,但与现行的评价体系结合度不够,涉及项目操作

3、性较差。本文以国土资源部内陆开放区土地规划和监管技术研究与示范公益性项目农村发展耕地保护示范区为例,研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因素与耕地质量的关系,在现有评价体系基础上,采取增量修正的方法评定耕地质量。由此映射建设区工程布局情况,推动高标准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健康良性发展。1 基于农用地分等体系下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1.1 耕地质量内涵耕地质量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是一个比土壤肥力研究范围更宽、内涵更综合的概念,是由影响土地产出能力的一系列因素所决定的,包括耕地所处的气候因素(光温、降水)、地学因素(地形、土壤)、科技装备因素(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人文因素(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等。耕地质量的核心是耕

4、地的全要素生产能力,提升耕地质量,不仅仅是提升土壤肥力、提高有机质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升耕地生产能力11-12。1.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其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粮食产量增加1 500 kg/hm2以上13。1.3 影响耕地质量的主导因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包括土地整治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14。土地平整工程主要是坡改梯、改良土壤;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疏通排水体系,保障农田灌溉,布局蓄水池;田间道路工程主要改善道路的通过性及完善道路通达。这些工程措施增强了

5、农田的抗旱防灾能力、控制农田水土流失、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灌溉保障能力和排水条件、提升农田基础地力等,支撑农田粮食生产稳产、高产的能力。而重庆市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土壤pH值、表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土层厚度、海拔、坡度、灌溉保证率、梯地状况8大因素,侧重于耕地自然生产潜力,与三大工程衔接仅有3个指标,不能全面反映区域内耕地质量等级状况。因此,采用能反映利用效能的利用等评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耕地质量变化,体现工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1.4 基于农用地分等体系的耕地质量评价思路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与耕地质量关系,确定采取增量修正法评定,其思路是在遵循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的前提下,参照

6、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和耕地质量评定体系14,选取田块规模化率、梯地化率、保灌面积、保排面积、路网密度等8个因素对整治前耕地利用等指数进行修正,得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指数和等别(图1)。1.5 建立修正体系1.5.1 确定修正因素 依据重庆市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体系,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布设的特点和监测指标信息,综合确定有效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保水能力、排水能力等8个修正因素作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因素体系的补充。1.5.2 确定修正因素指标增量分值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和“耕地质量评价因素分级标准”,以整治前修正因素分值为

7、基准,确定整治后修正因素分值的增量值。依据修正因素增量值与耕地生产水平之间的关系,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为耕地等别提升量约为1等,提升1等对应的折算标准粮产量为1 500 kg/hm2,采用单因素法和典型项目验证法综合确定水田和旱地修正系数值(表1)。2.整治后耕地等别评定因素应在土地平整工程、灌排工程、道路工程中至少各选1个因素,其余因素选取可参照项目规划设计内容再针对性选择。3.灌溉与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设施占地面积不能超过建设区面积的6%。4.整治后有效土层厚度超过80 cm的,只按照80 cm计算土层厚度的增加值及修正系数。同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上限值设为2.5%。5.实施土层增厚

8、的范围面积达到评价单元的70%100%,修正系数不打折,达到50%70%,修正系数乘以0.9,达到30%50%,修正系数乘以0.8。6.水田综合修正系数大于0.25的,按0.25计算,旱地综合修正系数大于0.35的,按0.35计算。1.6 耕地质量评定根据现场调查、踏勘、测定、记载的数据,结合修正因素分级记分规则,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建设后评价单元的利用等指数。Yi=yi1+(A+B+C)/3;A=A1+A2+A3+A4;B=B1+B2;endprintC=C1+C2;国家级利用等指数1= Yi0.745 0+180.012。式中:Yi表示第i个单元整治后市级利用等指数;yi表示第i个单元整治前

9、市级利用等指数;A表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修正系数;B表示项目区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修正系数;C表示项目区田间道路工程综合修正系数。按照面积加权法计算建设区内耕地平均等指数,再按照国家统一的等别划分标准确定评价单元及建设区耕地利用等别。2 应用实例2.1 示范区概况内陆开发区农村发展耕地保护示范区为重庆市潼南县柏梓镇和长寿区海棠镇,均处于城市发展新区。选取柏梓镇中渡村和海棠镇庄严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进行技术示范。柏梓镇中渡村地形起伏较小,地貌为浅丘宽谷,土壤为遂宁组母质发育成的红棕色紫泥土,紧邻琼江,水资源较为丰富,农业基础较好,属琼江沿岸绿叶蔬菜生产片区;海棠镇庄严村属粮油基地。2.2

10、示范结果通过竣工资料以及专家验收情况,采取现场调查、踏勘、土壤测试等方法获取修正因素增量值,通过测算得到示范区内耕地质量等别(表2)。由表2可见,示范区涉及的工程能解决土地利用限制因子。从测算结果(图2)可见,2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耕地质量等别普提1个等别,实施土地平整区域提升2等。由此可见,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土地平整工程措施、系统修建灌排沟渠、蓄水设施和田间道路,完善了区内农田水利和道路网络等配套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机械化水平,改善了耕作条件,使耕地产出达到高产稳产。因此,评价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耕地质量的提高情况,并能满足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3 讨论从修正测算体系

11、可见,修正因素既符合重庆市耕地质量评价参数,又衔接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性特点,修正评定体系反映了当前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耕地质量情况。修正评定因素涉及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系统和田间道路系统,涵盖了高标准建设工程因子,由此可通过修正评定体系映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求。由此可见,修正评定体系符合国家评定框架,是切实可行的。本研究的基于农用地分等体系的耕地质量评价思路更适合内陆开发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特点,评定方法符合要求,评定过程简洁方便,评定结果符合实际,能体现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耕地质量的实际等别,更有利于耕地数量质量占补平衡。4 结论本研究

12、结果表明,选取整治后耕地质量修正因素符合内陆开发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通过修正体系测算能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至少提高1个等别。并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示范区内农田基础设施完全具备,能在干旱和洪涝年期都能达到立地条件下高产稳产。参考文献:1薛 剑,郧文聚. 制度创新:关键一环关于“四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落地生根”的思考J. 中国土地,2013(1):48-50.2 郧文聚,程 锋,王洪波. 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N. 国土资源报,2010-08-31(5).3彭茹燕,张晓沛. 耕地整治质量潜力测算方法J.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4):238-244.4边振兴,于 淼

13、,王秋兵. 基于土地开发整理修订农用地分等结果的一种方法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32-236.5刘文智,陈亚恒,李新旺,等. 基于产能的耕地整理数量质量潜力测算方法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3):227-231.6陈 茜. 北京市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数量和质量提升潜力评价研究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7张凤荣,安萍莉,王军艳,等. 耕地分等中的土壤质量指标体系与分等方法J. 资源科学,2002,24(2):71-75.8赵 蕾,谭荣建.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定方法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266-

14、4270.9吕 军,鲁成树,朱传民,等.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研究以安徽省广德县为例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4(3):49-54.10王瑷玲,胡继连,刘文鹏,等. 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价和经济潜力评价比较研究以莱芜里辛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2(2):269-274, 288.11国土资源部.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重庆卷) M. 台湾:大地出版社,2010.12邱维理,王 娟,郭文祥. 农用地质量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农用地分等规程解读J. 中国发展,2012,12(4):54-57.13TD/T 1033201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S.14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EB/OL. (2012-07-01)2014-07-23. http:/ 渔用投饲机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0):458-461.endprint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