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节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上传人:l****i 文档编号:219392319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节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节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节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节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节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节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节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2课时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选择题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在经济方面的新要求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覆盖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XX权利、具有更高的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A B C D解析:说法片面,为政治方面的要求,符合题意。答案:B2诗经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现阶段,我国已经实现初步小康,并正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奋

2、斗。下列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认识正确的是()A只是在经济上实现全面小康B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C已经实现全面小康,只是水平仍比较低D少数人的小康,多数人还处于贫困状态解析:A、C、D说法本身错误,B项符合题意。答案:B3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奋斗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这()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尽可能多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降低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强调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兼顾效率与公平A B C D解析:由“总量”变为“人均”,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错误;是对新

3、目标的正确理解,均应入选。答案:B(2010试题调研)2009年8月11日14日,全国桉树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高级研修班在XXXX举行。研修班专家和学员向全社会发出的正确认识桉树,科学发展桉树人工林倡议书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林业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为目的。据此回答45题。4林业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是因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思想武器A B C D解析:错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答案:C5举办上述研修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下列思想()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相协调A B C D解析:与材料不符。答案:A6右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A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做法是错误的BGDP的增长对社会发展是没有意义的GDP的代价C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D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析:漫画反映的是片面追求GDP增长、不顾能源消耗的错误做法,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故D项正确。A、B两项观点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答案:D7从2009年2月1日开始,家电

5、下乡活动从12个省(区、市)进一步扩展到全国,国家对家电下乡产品给予13%的财政补贴。这一举措有利于()拉动农村消费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同步富裕A B C D解析:家电下乡活动,有利于农村扩大内需,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符合题意。本身说法错误。答案:C8XX广袤的黑土地上正在经历又一次历史性巨变。从2001年至2010年,这里将有3000万亩耕地和荒山重新变成茫茫林海,而这恰好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昔日“北大荒”上开垦出的3 000万亩耕地相吻合。这一历史巨变()有利于该地区的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

6、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当地的粮食生产A B C D解析:本题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例考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有关要求。的说法正好与题旨相悖,分别正确分析了其性质与作用,因此选A。答案:A(2010全国重点中学模拟)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举行。会议强调,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出。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据此回答910题。9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减少消费需求,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 B C D解析: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答案:C10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促

7、进经济增长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 B C D解析:说法错误,正确的做法正是“促进经济增长主要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符合题意。答案:C1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下面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放在工作的首位A B C D解析:都符合题意,本身说法错误。答案:A12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面对新形势,我国农业依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为此,必须()调整和完善农村经济

8、结构,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依靠科技,走“两高一优”之路不断扩大耕地面积,确保粮食供求平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走产业化经营之路A B C D解析:说法是错误的,属粗放型经营方式。符合题意。答案:C13.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下列措施不属于统筹区域发展具体措施的是()A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B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C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D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解析:B、C、D都属于统筹区域发展的措施。应选A。答案:A14XXXX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电子信息领域,重点扶持计算机、服务器、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存储系列产品等五大电子信息产业群,形成以齐鲁软件园为中心的电子

9、信息生产基地。上述产业的共同特点有()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资源低消耗、环境无污染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和带动作用强有利于吸纳富余劳动力、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A B C D解析:上述产业是指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不可能完全无污染,应排除。不符合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答案:C15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强调指出,全党必须深刻认识“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把握新机遇新挑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上述要求的依据是()A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在于统筹城乡发展B“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C农业在我

10、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不断提高D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解析:A本身说法错误,C太绝对,D不符合题意。应选B。答案:B二、非选择题1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使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国民经济更加发展,更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制度方面下工夫。在经济上要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在体制上要成为XX法制的文明社会。这就是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区别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实行监测或量化时,不仅要提高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统计指标的临界值,而且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请你谈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解析:该题应从“为什么

11、?”“怎么办?”组织答案。答案:(1)小康水平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2)我国目前达到的是总体小康水平,这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但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只是刚刚迈进小康社会门槛,是一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3)在本世纪头20年,我们将实现更高水平、更加全面、更加均衡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4)我国总体上实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但巩固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17(2010原创题)材料一中国与其他国家单位GDP能源消耗比较表国家中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能源消耗

12、11/11.51/7.71/7.71/5.61/5.31/3.3材料二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比较表45种主要矿产资源耕地水森林不足1/21/31/41/5注:今后若干年内,我们面临着保持经济增长和能源资源不足的矛盾。材料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一会议被称为“改变地球命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据统计,此次会议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其中仅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就超过100人。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召开的同一天,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达成一致决议: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

13、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节能减排,抑制产能过剩,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2)请你从生产和消费两个角度为维护生态平衡,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解析:本题以节能减排这一生活热点为依托,重点考查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等知识点。第(1)问,注意“分别反映”这一限制词;第(2)问,应从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公民个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方面回答。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能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材料二反映了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小,经济发展面临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材料三反映了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中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2)从生产角度看,国家要加强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宏观调控,搞好节能减排工作。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和低碳产业,走循环经济和新型工业化道路;企业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创新,加强低碳经济的研究与开发,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从消费角度看,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科学、理性、适度消费;坚持绿色消费,保护环境;提倡勤俭节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