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单元测试 (8)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219386837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单元测试 (8)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单元测试 (8)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单元测试 (8)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单元测试 (8)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单元测试 (8)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单元测试 (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单元测试 (8)(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质量评估(二十六)(第二十六单元) (40分钟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1通州模拟)“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A.会制造和使用石器和骨器B.已会种植庄稼C.保留了类人猿的某些特征D.已经饲养家畜【解析】选A。由材料“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可知,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和骨器,故A正确,B、C、D排除。【加固训练】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因为家家户户都要

2、磨面,所以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A.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B.印第安人实行直接民主C.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印第安人注重集体活动【解析】选C。结合所学可知,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据材料,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是重要社交场所,与“权力”有关。综合可知,这反映了玉米生产对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C正确;A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实行直接民主”“注重集体活动”不能由材料得出,B、D排除。2.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的文学作品中,常出现这样的词句:“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

3、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当地的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利工程,维护灌溉系统B.颁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土地所有权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利用对太阳神的崇拜组织人力抗洪救灾【解析】选A。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深受洪水泛滥之害,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当地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是修建水利工程,维护灌溉系统,A正确;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B、D均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拔高训练】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人为死者提供的祭品是十分丰盛的,包括大麦粥、炖鸽肉、烤鹌鹑、小麦面包、蛋糕、水果等。这些祭品主

4、要是当地的农产品,墓室的壁画中也常常出现农民种植庄稼的场景。据此可知古埃及()A.农业促进烹调水平提高B.农业影响宗教信仰发展C.财富积累提供物质基础D.丧葬习俗反映农业繁盛【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古埃及人为死者提供丰盛的祭品,其中大多是当地的农产品,这反映出古埃及农业的繁盛,D正确;材料涉及的祭品大多源于农业生产,A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古埃及的宗教信仰,B排除;物质基础包括很多方面,丰富的祭品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能仅由祭品丰富就推断出财富积累提供物质基础,C排除。3.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生产方式,进行分散式土地经营的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日渐普及。中国农业家

5、庭式劳作方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精耕细作的生产工序B.铁犁牛耕的推广C.集体劳作形式的瓦解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解析】选B。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生产力进步,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逐渐形成,故选B;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特点,故排除A;集体劳作形式的瓦解是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带来的影响,不是原因,故排除C;家庭式劳作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小农经济属于封建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有助于其发展但不是家庭式劳作方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4.恩格斯说:“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首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

6、地仍然保守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在各种公社范围内进行的共同耕作制。”据此可知()A.耕作方式深受家庭影响B.家庭劳动必然产生国家C.贫富分化导致阶级分化D.社会分工促进经济发展【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阶级的分化源于财产的差异,而财产的差异又导致了共产制家庭公社的解体,C正确;材料表明财产的差异导致了一系列的变化,A错误;“家庭劳动必然产生国家”与材料内容不符,B错误;材料侧重于阐明财产差异导致阶级分化,而非强调社会分工促进经济发展,D错误。5.对下表所示世界人口变化状况分析正确的是()欧洲美国和加拿大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总计(百万)1650年1001122100330545

7、1750年1401112954797281850年26626332957491 1711900年401816361209371 608A.各大洲的人口数量处于持续增长状态B.世界大战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人口增长C.欧洲人和具有欧洲血统的人增长最迅速D.美洲作物传播是促进人口增长的原因之一【解析】选D。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高产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人口数量的增加,D正确;新航路开辟后,由于黑奴贸易,非洲在一定时期内人口减少,排除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排除B; 美洲地区人口增长最快,尤其是在新航路开辟以及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各大洲人口,尤其是非洲人口和欧洲

8、人迁移至该地区,因此不能认定欧洲人和具有欧洲血统的人增长最迅速,排除C。6.成书于1621年的二如亭群芳谱载:“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蕃,故名。”据此推断当时传入我国的果蔬是()A.马铃薯B.番茄C.辣椒D.南瓜【解析】选B。根据材料“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蕃,故名”可知,该文献记载的果蔬是番茄,番茄在明代传入我国,故B正确,A、C、D排除。7.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使人口得到增长。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

9、,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欧洲的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B.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C.工业化带来的粮食产量增加使世界人口激增D.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的主要交易品【解析】选B。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玉米、马铃薯、番茄、辣椒等物种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交流传播并为人类提供蛋白质、维生素等,这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B正确;玉米和马铃薯是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不是欧洲本土作物,排除A;材料中的物种交流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发生的,不符合工业化带来的影响,排除C;早期亚欧贸易的主要交易品是香料和茶叶,并且番茄和辣椒不属于粮食作

10、物,排除D。8.旧大陆禽畜的传入和繁衍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畜牧业、农业的发展。但也有人认为旧大陆禽畜的传入破坏了美洲的植被,损害了生态环境。这些看法反映了()A.物种交流的影响的复杂性B.不同阶级的看法不同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艰难性D.人们看待问题的片面性【解析】选A。材料中的看法反映了旧大陆禽畜传入美洲后的多元影响,体现了物种交流的影响的复杂性,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拓展延伸】物种的交流是世界各地联系加强的突出表现,也是世界各地联系加强的必然结果,物种交流的影响要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方面,无害的好的物种的广泛传播,有利

11、于促进不同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不好的物种有害的物种广泛传播,会对世界文明构成危险,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9.几十年来,西方国家逐渐探索出三种不同的现代农业类型。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型,以荷兰为代表,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要特色;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型,以美国为代表,以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产量为主要特色;土地、劳动力适中型,以法国为代表,以进行农业制度变革为主要特色。这说明()A.国情决定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B.科技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唯一因素C.农业机械化水平取决于农场规模D.人地矛盾决定农业现代化的水平【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

12、不同国情下产生了不同模式的现代农业类型,A正确;“唯一”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由科技水平所决定,排除C;人地矛盾只是影响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因素之一,排除D。10.如图为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的“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从中可以推知,“精确农业”()A.完全实现了无人智能化操作B.将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C.随国家干预加强而不断发展D.利于粮食作物种植的多元化【解析】选B。题目立意:本题以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的“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精确农业”的特点,同时也考查了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从图中的“信息”“电子”“GPS”“决策支持系统”等关键词可看出,“精确

13、农业”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战备技术而“精确”,这是在对数字信息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B正确;从图中的“决策”“气象信息”“电子图”“技术评估”等信息可以看出,“精确农业”从根本上还需要人来操作,故A错误;从图中无法看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C错误;题干及图中未涉及农作物的种植类型,故D错误。11.“渔光一体”模式是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在水面上架设光伏电池板,在水面下养殖鱼虾的模式,达到养殖和发电的并行发展。与传统水产养殖相比,这种模式的突出优势是()A.彻底解决了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B.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水产品质量C.有利于实现产业叠加和资源共享D.解决

14、了当前困扰我国的雾霾问题【解析】选C。与传统的水产养殖相比,“渔光一体”模式下,水上发电、水下养殖,有利于实现养殖和发电的产业叠加和资源共享,C正确;“渔光一体”模式并不能“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A错误;渔光一体模式与提高水产品的“质量”无关,B错误;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可以减轻但不能解决我国的雾霾问题,D错误。12.2020年5月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西非地区代表处表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大约有2.39亿人面临粮食安全问题。随着疫情暴发,这个数字可能会急剧增加。据此可知()A.疫情加剧粮食安全问题B.中国大量增加粮食进口C.各国重视食品安全问题D.中东国家面临饥饿威胁【解析】选A。据材料

15、“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大约有2.39亿人面临粮食安全问题。随着疫情暴发,这个数字可能会急剧增加”可知疫情加剧粮食安全问题,A正确;材料表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面临粮食安全问题,未涉及中国、中东国家和世界各国的情况,排除B、C、D。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大帆船把福建月港(漳州)来的明朝商品运往美洲墨西哥、巴拿马等地,实际上就是用美洲的金银与其他商品换取当时风靡全球的丝绸与陶瓷等中国商品。摘编自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材料二16世纪下半叶,高产作物豆薯经西班牙人传入菲律宾,随后从菲律宾传入东南亚其他地区,约17世纪末传入中国东南沿海,之后传遍中国宜种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些知名的栽培品种。摘编自张箭豆薯地瓜栽培传播史研究报告材料三1552年呼吸器官流行病夺走了巴西伯南布哥一带许多人的生命。15581560年,天花横扫拉普拉塔,夺去数以千计印第安人的生命,但却未波及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