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第三十七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教案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219386769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第三十七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第三十七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第三十七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第三十七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第三十七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第三十七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第三十七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十七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一、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一)学校教育的发展1.古代中国教育:(1)形式:先秦时期“学在官府”,后来官学与私学成为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2)概况。官学:汉代的太学、西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汉代开始设置地方官学。私学。春秋时期私学产生唐朝私学进一步发展,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书院产生和发展,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朱熹所撰的学规对后世产生长久影响(3)作用:官学和私学在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传承了古代典籍;推行了科举考试。2.近代大学教育:(1)概况。世界法国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

2、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德国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和研究结合在一起美国大学倾向于世俗化和商业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中国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机关清华大学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2)作用:大学成为近代以来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3.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发展:(1)新中国成立初期:收回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1949年底,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2)“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破坏。(3)“

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考制度恢复。(4)改革开放后: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20世纪90年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各类教育加速发展。4.作用:(1)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印刷书的诞生1.发展历程:时间概况约公元前30世纪埃及出现的纸草书卷,一般被认为是书籍的雏形公元前5世纪前后中国最早的书籍简策和帛书东汉蔡伦改进制成“蔡侯纸”,大大促进文化的传播北宋毕昇发明用胶泥制的活字,是印刷技术一次质的飞跃约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直接催生了印刷书的诞生2

4、.意义:(1)印刷书的诞生具有革命性的转变。(2)大大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3)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图书馆的成长及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1.图书馆的成长:(1)世界: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19世纪下半叶,近代西方出现了公共图书馆,面向所有人开放。(2)中国:中国古代有官藏和私家藏书之分;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后改称“国家图书馆”。(3)职能:保存古籍,服务于公众。2.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通过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的发展,认识这些文化传承的载体

5、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培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素养。二、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1.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因:(1)历史遗迹是文化传承依托的载体。(2)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历经数千年创造的文化财富。(3)文化遗产年久腐变受到严重威胁。(4)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变化使文化遗产愈益恶化。2.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1)古代世界保护的措施。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和教会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中国形成了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2)近现代文化遗产立法保护。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19

6、64年,通过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这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有着深远意义。(3)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时期概况清政府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南京国民政府1930年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1961年,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0处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二)世界遗产公约2.非物质文化遗产:(1)提出:1998年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

7、产”这一概念。(2)立法:2003年10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3)意义:完善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表明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3.中国保护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1)措施。先后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1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意义。通过申遗,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1.代表性文

8、化遗产:(1)古代文明遗迹代表。古埃及的历史遗产,如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阿布辛拜勒神庙。古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如雅典卫城、古罗马城。(2)近代文化遗产代表: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3)中国文化遗产代表: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及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泰山。2.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地位: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通过世界文化遗产尤其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代表,认识世界不同民族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尤其是中华文明的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渗透家国情怀、唯物史观等素养。探究点一文化传承的多种

9、载体 1.学校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史料一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太学里博士(教师)与博士弟子(学生),是享受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核,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教学形式有教师讲授和学生之间次第相传等。【思维交互】:(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影响。【微点拨】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关键能力解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概括问题关键信息依据史料一的画线部分关键信息从教育体系、教学内容、经费、目的、管理等角度概括特点;从巩固统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归纳影响提示:特

10、点: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教育体系;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教学内容;经费由国家保障;目的主要是培养后备官员;官学受到国家严格控制管理。影响:培养了人才,巩固了统治;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史料二北宋的最高统治者认识到了书院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朝廷面临的士无求学之所的尴尬局面,于是通过赐书、赐额等方式,将其纳入到官方的监管之下。可以说从宋代开始,书院自身已经进行了调整,即从单纯追求学术研究与传播的办学模式向追求学术研究与传播和为科举服务并行的办学模式转变。摘编自李兵、李文艺对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科举化原因的思考【思维交互】:(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书院教育的社会作用。【微点拨】核心素养

11、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解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关键信息根据史料二画线部分关键信息和促进文化传播等角度回答提示:作用:满足了知识分子读书应试的需要;弥补了官办教育的不足;提高了大众素质;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史料三在11001200年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它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摘编自贺国庆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等【思维交互】:(3)根据史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世纪欧洲大学的

12、勃兴带来的积极影响。【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解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关键信息根据史料三画线部分关键信息,从知识传播、大学的发展等角度回答提示:积极影响:推动科学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是现代大学的雏形,为大学的传统和组织形式打下了基础;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2.图书馆、博物馆对文化传承的作用史料一汉代藏书主要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大类内容。从唐代开始,正式确定了经、史、子、集的名称和顺序。中国古代图书馆无论公藏私藏,均是重在收藏,处于名副其实的“藏书楼”阶段。摘编自谢灼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等【思维交互】:(1)

13、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图书馆对后世的影响。【微点拨】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解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关键信息根据史料一和相关知识,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等方面回答提示:影响:保存传统书籍,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史料二卢浮宫的历史始于12世纪末13世纪初。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场所。次年,国民议会进一步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1793年,卢浮宫正式向公众开放。【思维交互】:(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

14、,分析卢浮宫博物馆为人类文化传承作出了哪些贡献。【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解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关键信息可以从文化建设、文化保护与传承、文化交流角度回答提示:贡献:实现了文物的收集与整理,积极开发文物价值;向公众开放,普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推进世界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一、书院教育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1)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2)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3)书院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和研究。(4)书院教学注重启发引导,提倡切磋讨论,讲究身心涵养。2.作用:(1)书院的产生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3)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式,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4)书院许多有效的经验措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二、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意义1.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2.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3.提高了印刷效率,促进文化传播与发展。4.为书籍的传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为书籍及时有效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名家评史】古代书院教育材料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唐代始有其名。北宋年间,涌现出以四大书院(庐山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