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选修3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_1129111027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219386703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选修3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_1129111027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选修3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_1129111027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选修3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_1129111027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选修3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_1129111027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选修3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_1129111027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选修3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_112911102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选修3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_112911102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7济宁市高三模拟)材料发人深省的教训是,即使没有人愿意或想要战争,战争仍有可能爆发。英国、法国以及后来参战的美国都坚信,“普鲁士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而德国人相信,他们嫉妒的邻居们阴谋包围并摧毁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唯一的罪责是经济上获得成功。然后,也出现这样的理论:资本主义制度远非和平的力量,正是它策动了战争。因为战争有利可图或者是因为存在着对市场和原材料的战争在保卫国家方面,人们越来越有更大的利害关系。这是民主化和财富增加的必然结果。尽管结果往往是不完美和不平等的,但是大多数市民都有意愿保卫自己参加其中的政治团体。1914年证明,当他们想到自己的国家正遭到攻击时,整个欧洲所有

2、国家的群众和阶层都非常激进爱国欧洲的人们用狂喜而不是悲伤来迎接战争,这一事实在最后的分析中要比所有的外交细节都能更深入地解释战争的到来。摘编自美丹尼斯舍尔曼著西方文明史读本(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提出的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战争”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6分)解析:(1)根据材料中“英国、法国以及后来参战的美国都坚信,普鲁士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得出是英、法、美与德国的矛盾;从材料中“资本主义制度远非和平的力量,正是它策动了战争”得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推动;根据材料中“但是大多数市民都有意愿保卫自己参加其中的政治团体”得出民众的爱国主义因素。(2)

3、结合第(1)问中的导致战争的因素,对应回答,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答案:(1)原因:从国际关系看,英、法、美与德国矛盾激化;从制度看,资本主义自身具有扩张性;从国内民众看,激进爱国主义情绪的煽动。(2)启示:加强国际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警惕军国主义,反对强权政治;坚持和平外交,理性爱国。来源:学科网ZXXK2(2017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联考)材料一1916年6月24日,索姆河战役序幕拉开。英法联军一如既往地采用对敌人的防御工事进行毁灭性炮击的古典战术。在德国人称之为“钢铁熔铸的7天7夜”里,英法联军共发射了150万发炮弹,这一数字,竟是战前英国一年生产量的总和,但德国人未被击溃。战至7

4、月10日,英军已付出了10万多人的巨大伤亡,法国也不敢孤军深入,整个索姆河一线形成了拉锯战式的胶着状态。材料二9月15日清晨,英国在浓雾的掩护下起用坦克。它碾毁机枪阵地,越过战壕,冲破铁丝网,将工事压得支离破碎。一举突破了德军5公里的防线。然而,好景不长。刚刚进入10月份,索姆河地区便下起了滂沱大雨。连绵的秋雨使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弹坑和堑壕里全是积水,低地更是一片沼泽,重炮和其他的重型武器陷在泥潭里。11月8日,交战双方的指挥官们终于沮丧地下达了停止交战的命令。至此,历时4个多月,双方投入兵力近百万的索姆河战役宣告结束。以上材料摘编自英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史(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1916年

5、611月索姆河战役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索姆河陷入僵持乃至“停止交战”的主要因素。(9分)解析:(1)根据“历时4个多月,双方投入兵力近百万”得出战役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投入人数多;根据“英军已付出了10万多人的巨大伤亡”得出伤亡惨重;根据“英国在浓雾的掩护下起用坦克一举突破了德军5公里的防线”得出使用新式武器,一度取得较大战果。 (2)根据“英法联军一如既往地采用对敌人的防御工事进行毁灭性炮击的古典战术”得出英法战术缺乏创新;根据“在德国人称之为钢铁熔铸的7天7夜里德国人未被击溃”得出德国军队战斗力较强;根据“索姆河地区便下起了滂沱大雨重炮和其他的重型武器陷

6、在泥潭里”得出恶劣的自然条件。答案:(1)特点:战役规模大,投入人数多;持续时间长,陷入长期胶着拉锯战状态,伤亡惨重;使用新式武器,一度取得较大战果。(2)因素:恶劣的自然条件;英法缺乏有效配合;战术缺乏创新;德国军队战斗力较强。来源:Z#xx#k.Com3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同英国一道,日美是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倡导者,而在30年代前半期,太平洋两岸几乎没有真正的冲突,因为日本能做到在中国粗暴行事而不招致他国的联合反对。但从30年代中期开始,大国关系逐渐重组,中国得以不再孤军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接二连三地获得外部大国的帮助。到30年代末,美国、英国、荷兰、法国和苏联之间形成了松散的同盟,各国

7、都想遏制日本的推进。可以说,这是一个改造过的华盛顿体系,剔除了日本,加入了苏联。为此,日本试图将苏联从“协作国”中分离,并与德、意结成牢固的同盟。据美入江昭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华盛顿体系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体系变化带来的影响。(6分)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日美是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倡导者,而在30年代前半期,太平洋两岸几乎没有真正的冲突”得出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前半期,以美英日为主导;根据材料“到30年代末各国都想遏制日本的推进剔除了日本,加入了苏联”得出20世纪30年

8、代末,苏联加入,日本受到孤立。第二小问,主要源于日本与原体系成员的利益出现冲突,体现在日本扩大对外战争,尤其是对华战争,威胁其他国家利益;根据材料“日本试图与德、意结成牢固的同盟”得出日本与德、意结成法西斯同盟,威胁世界安全。(2)可从中国国际地位和处境的改善、促使世界格局变化(华盛顿体系瓦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影响战争进程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变化: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前半期,以美英日为主导;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加入,日本受到孤立。原因:日本走向全面侵华,威胁英美等国利益,促使其对日政策从绥靖转向遏制,并逐渐加大对中国抗战的援助;日本与德、意结成法西斯同盟,威胁世界安

9、全。(2)影响:客观上改善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处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导致了华盛顿体系的最终解体;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最终改变了世界格局。4材料当俄国作家扎米亚金在1920年撰写他的小说我们时,他想象了一座城市,经历了200年的世界大战而幸存下来。这座名叫“联合国”的城市,被“大恩主”及其卫兵统治着,致力于给每个人带来幸福。他们下令说,个性妨碍了全体人民福祉的实现,个人需求和情感必须服从理性,而他们垄断着理性的阐释。小说主人公曾短暂地梦想过拥有私人化的爱情和个人思想自由,但他很快被指控为有病。“我们”压倒了“我”。他有意极度夸张的描绘那个社会,随着总体战和革命

10、让国家权力不断增加,国家权力以此前时代做梦也想不到的程度压倒个体。西方也是如此,战争的胜利并不是威尔逊曾经希望的民主制度的胜利。民族主义激情已被激起,对一些战争老兵和政治领导人来说,它是黩武精神和暴力的一次预演。强化本国力量和荣光的需要是它的正当理由,战后是按照黩武的、威权的模式重塑他们的国家,检验这些新技术和新信仰的时间。据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1)作家扎米亚金在小说我们中表达了哪些政治诉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的创作背景。(7分)来源:学_科_网(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了战后世界局势逐渐向黩武方向演变的因素。从战争与和平的角度谈谈你对此问题的认识。(8分)解析:(1)

11、第一小问,据材料“他想象了一座城市,经历了200年的世界大战而幸存下来。这座名叫联合国的城市,被大恩主及其卫兵统治着,致力于给每个人带来幸福”得出成立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据材料“随着总体战和革命让国家权力不断增加,国家权力以此前时代做梦也想不到的程度压倒个体”得出反对国家权力干涉个人自由;第二小问,据材料“当俄国作家扎米亚金在1920年撰写他的小说我们时”结合所学,可推知一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和平;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强化国家力量,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来源:学*科*网来源:学_科_网(2)第一小问,据材料“他有意极度夸张的描绘那个社会,随着总体战和革命让国家权力不断增加,国家权力以此前

12、时代做梦也想不到的程度压倒个体”得出国家权力的增强;据材料“民族主义激情已被激起,对一些战争老兵和政治领导人来说,它是黩武精神和暴力的一次预演”得出民族主义情绪;“强化本国力量和荣光的需要是它的正当理由,战后是按照黩武的、威权的模式重塑他们的国家,检验这些新技术和新信仰的时间”得出军国主义传统;科学技术的进步;结合所学得出列强矛盾的激化;国际联盟的内在缺陷等。第二小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诉求:成立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国家权力干涉个人自由。背景:一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和平;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强化国家力量,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因素:民族主义情绪;军国主义传统;国家权力的增强;列强矛盾的激化;国际联盟的内在缺陷;科学技术的进步等。认识:帝国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战争之源;狭隘民族主义助长了世界战争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