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创新教案)分享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19380940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创新教案)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琵琶行(创新教案)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琵琶行(创新教案)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琵琶行(创新教案)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琵琶行(创新教案)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琵琶行(创新教案)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创新教案)分享(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琵琶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描写的音乐形象,学习音乐描写的方法。2.把握诗歌主旨,领悟整理在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背诵全诗。二教学重点:诗人描写音乐的诗句。 三.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父,是音乐把他们了解了起来;(俞伯牙与钟子期)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因为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进了经典,他那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

2、抹去。全诗写音乐几研读课文一.整体把握诗歌: 1.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 (引出本文写作背景,参见教参) 明确:被贬浔阳。 2.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诗人在这首长篇叙事诗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他作了一首诗。 歌女弹琵琶曲 诗人作琵琶行。一个受了伤的艺人和一个受了伤的文人之间的故事。(很受伤) 3.最后诗人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明确: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哇哇哭。湿漉漉的诗书写着湿漉漉的泪,湿漉漉的泪浸泡着湿漉漉的心。 4.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诗人为什

3、么哭的如此伤心?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天涯 歌女琵琶曲沦落 诗人琵琶行。 5.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 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各自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自主本是京城女 (1)出自京都 我从去年辞帝京 名扬京都女艺人(2)才华出众 才气横溢大诗人 年长色衰嫁商人(3)落泊失意 犯颜直谏贬江州 7.翻译小序(找准与课文中的段落的对应关系)明年秋,送客(于)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译:第二年秋天,(我)到湓浦口送客,晚上听见临船有个弹琵琶的,听那琴音铮铮地有京城乐曲的声调。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

4、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译:弹完曲子,(她现出)忧郁的样子,如今,漂泊沦落生活困苦,在各地辗转迁移。因为长句,歌以赠之。译:因此写了这篇七言诗,吟咏并赠给她。第二课时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几次写到琵琶女演奏?三次: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鉴赏诗的结构和主旨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提纲参见教师用书35页)1.讨论分析第一段,整理送客时的景与情是怎样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夜:暮色暗淡,惆怅惜别。 枫叶荻花秋瑟瑟(微风吹动):枯叶衰草,秋风萧瑟,荒凉寥落。秋夜、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意象悲凉,清晰如画。茫茫江浸月:此时哀愁

5、如茫茫江水无边无际,此时心绪像江中破碎动荡的月影零乱不堪。整理的离愁别绪弥漫在茫茫江水中。 情:(可以通过书上画三角符号的词语证明)惨凄凉愁惨。悲凉、凄楚、孤寂2.一贬二别三闷酒(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蓄满了势,这时沉寂(闷)之中飘来了渺渺之音,整理乍闻是什么情形呢?明确:“忽闻”“忘归”。诗人由述别情、写凄景引出琵琶女。心中欣喜、渴望之情已现,有词为证:寻、问、移、邀、呼、唤。3.她是怎样出场的,为什么?明确:“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报琵琶半遮面”,它不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琵琶女的神态(羞涩),更表现了此时此境的复杂心理活动、无限的幽愁暗恨。4、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是琵琶女的形象,另一个是

6、诗人自己的形象。前者为主,后者为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概括琵琶女这个艺术形象,并谈谈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明确:琵琶女本是京城一名歌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教坊,富贵子弟争着向她献宠,生活中充满了欢乐。待到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发生动乱,“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过着凄清的生活。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本文重点:6. 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注意与情的结合) (1)找出

7、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2)诗人如何描摹琵琶曲的,请分析。弹奏动作:“转轴”“拨弦”“轻拢”“慢捻抹复挑”“曲终收拨当心画”,娴熟连贯有节奏,技艺高超。旋律的变化:“嘈嘈”“切切”“大珠小珠”“幽咽”“凝绝”“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或急或缓,松弛有度。贴切的比喻:粗重像急雨,轻细像私欲,流利像莺语,凝滞像泉流冰下。环境点染:“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侧面描写了超凡的艺术魅力。听众的反映:“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如痴如醉,进入忘我境界。(3)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

8、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4)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加强其形象性。 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 典型句子赏析: “银瓶乍破水浆迸”写的音乐感特别强,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而诗人白居易也借这铿锵的诗同病相怜、同感而发。 调弦是低沉和抑郁的,落玉盘的不仅是珠子,更是琵琶女心中滚烫的热泪,在声音间歇中流露着琵琶女心中压抑的深深的惆怅,终于,琵琶女心中所有的愁和怨在酝酿中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

9、水浆滚滚而出,最后一句,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是琵琶女心的碎裂,很有质感。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经历了一个高峰,一个低谷,他们一定有满腔的愁绪,“于无声处听惊雷”果然“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无声”即延续着音脉,又成为一个基点,成为感情喷泄的基点。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婉转流利的琵琶声从琵琶女纤细而微微颤抖的指间滑过,像花朵的露珠,光滑透明,一颗颗从叶面滑过,从叶间滴下,滴入听者的心中,激起阵阵的涟漪,又像黄莺(在)花下的啼鸣,唱着轻快婉转的歌曲,精致而优美。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不再快乐,它被冰阻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琶女心中难以言表

10、的苦楚。舒婷说过“音乐把我卷走,在它明亮的激流中”,是音乐把白居易和我们卷走,在他善感而优美的韵律之中。 琵琶行 你怎样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意思是,同样是处于沦落落魄的处境,何必管对方是否是自己的旧识呢?白居易在这时被贬江州,正是凄哀苦楚的不得志境地,而琵琶女因年老色衰青春已经逝去得到了个“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的悲凉结局,一个是被朝廷遗弃,一个得不到丈夫的重视,年老色衰而被遗弃。加上琵琶女浑然天籁的凄惨琵琶声,更是让两人想到了各自的处境,白居易对这位和自己有一样处境的琵琶女充满同情,也是同情自己的处境,既然两个人都身不由己的陷入悲情,管他是来自何方,姓

11、甚名谁呢?1、诗人是通过两种途径来认识琵琶女的,即听她弹奏琵琶和听她诉说身世。(1)琵琶曲,可以说是一种音乐语言,诗人借助这一媒介,听出了琵琶女的“平生不得志”,感觉到了她心中的“无限事”(2)从她弹奏的乐曲的不凡,举止容仪的端庄,隐约地猜到她的来历,所以有“我闻琵琶已叹息”之语(3)听琵琶女诉说身世,则更是直接地了解到她昔日的风光和今天的落魄。琵琶女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说和诗人有共同点。诗人在长安期间,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参预朝政,忧国忧民,不顾身计,结果落得远谪僻地、无所事事的下场。在中国文学中,自屈原的离骚起,就有“香草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女人的容颜盛衰、得宠失意往往使人联想到男人的仕途穷

12、通,所以诗人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正像唐宋诗醇(清代乾隆钦定)评论的那样:“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后来这两句诗,已经脱离了本诗的原始意象,具有了更为广泛更为丰富的应用。2、对“声”的表现,主要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使用了形象感很强的拟声词,以及对音乐效果的渲染;对“情”的表现,主要描写了琵琶女优雅的举止,娴熟的动作,以及琴声和心音的完美融合。这样,就达到了以“声”带“情”,以“情”传“声”,声情并茂的效果。3、处理练习。见课后练习三。结合语境,分析下列诗句的表达效果。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4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解答:1写琵琶女出场时的矜持、腼腆,也写出了诗人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相识的心情。2既写出了乐曲因幽咽低沉而暂停,也写出了琵琶女情感的极度压抑,还写出了诗人听乐的入迷和欣赏水平的高超,到了“直把无声作有声”的境界。3写周边环境的寂静,来表现音乐的强大魅力。上句写人,下句写景,情景相生,境界全出。4写琵琶女沦落天涯后的悲苦:华年不再,青春已去,只有在梦里回味往昔的“荣光”,梦醒时分,跌回现实中来,无限伤感。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