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探讨分享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19379700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探讨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探讨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探讨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探讨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探讨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探讨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探讨分享(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探讨(一)目前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及案例分析 随着我校“学案导学”课改模式的推进,“导学案”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就导学案的内涵而言:“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就编写实施导学案的意义来说:通过“导学”这一手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训练等环节的调控,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

2、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达成学习目标最大限度的落实。由此可见,在课改中“导学案”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大家都深知其重要性。但在实际的编写过程中,却把握不是很好。我校现行的许多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仍存在一些纰漏,有点理论上模糊不清,有的操作上无所适从,还有的变成全是练习的习题集。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使用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益。我想结合自己在编写中的几点思考和看到的许多导学案,谈谈导学案编写中存在的问题的几点粗浅认识。问题1: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1)学习目标表述不准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案的使用者是学生,因此在设计目标时,对象应该是学生。可目前我们有些导学案中目标设置的主体还是教师,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

3、一个导学案目标设计中有一项是“激发学生创造的火花,培养创新意识”就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设计的,我认为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进行目标的描述才是合适的。所以,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注意对象是学生,要使用第一人称“我”。如前面提到的目标可设计为“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我会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2)目标设计缺少三维度我们有些导学案虽然有很清楚的学习目标,但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层面上的单一目标,仍受传统教学影响,过于重视“双基”,忽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描述,只求结果。而新课标要求目标设计体现“三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学会”;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会

4、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乐学”。从学会、会学再到乐学,三维目标如同一个完整人,头、躯干、四肢是不能相互分开的,在描述时要全面描述。(3)目标表述笼统抽象,操作性不强学习目标设计不具体、不明确、不可观察、不可测量,没有以学生为中心。我们知道课堂行为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呈现出来的每一条款都必须有具体的动词,像“说出”、“标出”、“划出”、“找出”、“编写”、“设计”、“预测”、“关注”、“尝试”、“参与”、“追求”、“整理”等这样的动作。要充分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些隐性目标的设计。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写明运用什么方式、方法,学习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标。比较邹忌讽齐王纳谏两次教学目标

5、设计原案: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重点)2.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重点)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难点)4.类比手法的运用及作用。(难点)修改案:1.借助课后注释和查阅工具书,我能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重点)2.在掌握文言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我能够找出并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重点)3.邹忌的讽谏艺术是值得我们鉴赏的,体会邹忌的讽喻是很有特点的,我也要学会邹忌说话艺术,向别人提出建议或意见。(难点)4.反复诵读,我找出了文中类比手法的运用,并且能了解它们作用。(难点)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修改案中的

6、目标设计是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进行描述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体现新课标要求目标设计的“三维度”。修改案中的目标对学生具有真正“引导”作用,即有“学会”的目标,又有“会学”的目标,同时还有激发学生“乐学”的手段,有明确的方法目标,可操作性强。问题2:导学案问题设计肤浅化、零碎化,缺少层次(1)问题设计肤浅化,问题设计缺乏探究性,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很容易就得出答案。(2)课堂导学部分问题设计缺乏开放性。对照课本直接就可以找到结果,这类问题不利已课堂上的生成,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建议这样的问题放在课前导学部分。(3)问题设计零碎化是指整张导学案全是零

7、碎的小问题,一问到底,而缺少提纲挈领的问题。这样设计会阻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4)问题缺少层次,同一问题反复出现。如: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课堂导学”合作探究中同样的问题有一个出现三次,有一个出现了两次。充分地表现出没有层次化、梯次化的问题。导学案的设计要以问题为主线,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的原则要求。要设计具有探究性、层次性、情境性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引导他们要会针对那些难度较大无从着手的综合性问题,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而实行难度分解分层。如:九年级上册语文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导

8、学案的“课堂导学”设计如下一、 合作探究 讨论问题1.朗读课文,了解富尔泰的伟大贡献。思考:从雨果的演说中,你了解代富尔泰为人类文明做了怎样的贡献?雨过为什么吧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2.讨论归纳:(自由发言,充分讨论后归纳)(1)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归纳为两部分: (2)为什么说伏尔泰的时代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3.研读课文,把握主旨,讨论:(1)伏尔泰对人类的卓越贡献体现在哪里?(2)如何理解雨果所说的“微笑,就是伏尔泰”。上面的案例中所提的问题反应出:1没有层次,初读、研读、悟读过程中均是相同的问题。2没有具体的方法引导。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讲是一篇自读课文

9、,我认为导学案更要体现“导学”这一特点。教师在设计时应该充分备课:既要解读文本,了解学情,还要明白编者的意图,更要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目标。设计出具有引导意义的、层次性强、可操作的导学案来。修改案:课前导学一、阅读导学案的链接材料,从中提取重要信息。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方法指导:初读课文我们要完成三项任务。1给自然编序号。2将课文中你认为需要积累的字词画下来弄会,比如易读错写错的字、新出现的字词、重要的词语、成语等。3了解课文内容,并且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自我检测(我的自学能力可不低噢,展示一下吧)(检测内容略)四、自读课文后你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和感想,把它们写下来准备和老师同学们

10、一起讨论解决。12课堂导学一、认识伏尔泰认真默读课文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二、探究伏尔泰(一)细读课文后独立思考:1找出最能够体现雨果对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2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二)合作探究1伏尔泰具有怎样的形象?(用两个词语概括)2与同学合作试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有方法可循的:从文中找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依据,总结概括性格特征)3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人物形象的?是如何描写的?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

11、描写?问题3:导学案习题化、试卷化,缺乏“导”学的功能导学案将高效课堂的“以学为主”变为“以练为主”,开篇预习题,再是展示题,后是测试题,导致导学案习题化、试卷化。而好的导学案是由教师帮助学生设计的集“导学”、“导思”、“导练”、“导评”、“导测”于一体的全程性学习活动方案,是最终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载体。能够让学生在步步引导中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效果。而习题或试卷则仅仅是检查学生学习水平与技能的一种反馈手段。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不仅要重视“学什么”,更要重视“怎么学”,强化学法指导,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动手实践能力的设计,体现导学案“导”的功能。问题4:导学案全是文字题目,缺乏吸引力

12、多数导学案一整张密密麻麻全是文字题目或是习题,学生一看就心中厌烦,毫无学习兴趣。而好的导学案在设计时,会插入图画、表格、框架式结构图等,这样做到图文并茂,简洁明了,一下只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力求新颖,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适当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能够增加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使用的软件如“思维导图”软件可以很好的完成这一任务。问题5:导学案容量超载,与学情不符,完不成任务导学案容量超载,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无法突破重难点,造成节节拖堂,难以做到“堂堂清”。究其原因是教师在编导学案时眼中无学生,不调查学情,大部分内容是教师想当然预设的,所以使用过程中学生

13、学不会,做不完。问题6:学案设计过于模式化 有些学案设计,只是盲目的遵循一个固定的模式,编者对教材没有吃深吃透,只是从网上下载些资料,做一个框架下的填充,缺乏思想性和创造性,使学案过分僵化,缺乏新意。学案的僵化必然导致学习活动的僵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不会有思维能力的提升,学案导学的作用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不少学案忽略了学生的层次差异,缺少阶梯性和递进梯度,更多的体现的是整齐划一,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为了增强学案教学的有效性,在学案设计上应体现个性化和创造性,更多的留给学生思维和活动的空间。学案应从所教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基本能力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层次学生的

14、需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设计成有层次的、阶梯性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问题7:错误的出现率比较高目前大多数导学案出现错误还是比较多的,主要表现在出现错字、错词,有的题干出现错误,还有的选文出现错误。这些错误严重的制约了导学案的有效使用。现将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的两次编写做一比较一稿:22邹忌讽齐王纳谏 主备:苏建梅 审核:刘举【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重点)2.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重点)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难点)4.类比手法的运用及作用。(难点)【学法指导】1本文语言不算艰深,篇幅也不长,要反复朗读,达

15、到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2自行翻译,不一定要笔译,把弄不清楚的问题作好记录,请教同学或老师。3逐段自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学习过程】一、课前导学(一)知识链接1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活动的史书,其涉及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整理,已不可考。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史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2解题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k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