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双优课课教案分享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19379091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高双优课课教案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登高双优课课教案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登高双优课课教案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登高双优课课教案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登高双优课课教案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高双优课课教案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高双优课课教案分享(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高 双优课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2.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教学难点: 运用诗歌的基本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杜甫晚年复杂的思想感情及艺术风格。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完成:整理简介、字词疏通、写作背景、诗歌翻译和背诵一、诗人生平和背景介绍(一)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 自号 , 唐大诗人,号称“ ”、“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 杜甫和

2、 齐名,世称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青年时代有着“致君尧舜上, ”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代表作品有 “三吏” 。“三别”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二)知人论世: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1.年轻的时候,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35岁以前)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十年长安困守才取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35岁44岁)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4.一生中最重要的

3、经历就是“安史之乱”,并因之流亡了四年5.曾有被叛军扣留9个月受尽侮辱的经历 曾有从叛军营里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的经历(4548岁)6.晚年,杜甫在成都凭借很难遮风挡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乡10年,生活只能靠朋友的救济7.58岁时,客死舟中,一生坎坷(4858岁)(三)杜甫部分诗歌展示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安得广厦千万间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6、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7、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二、请同学们对照书下注

5、释,读一遍课文,正音并背诵这首诗。(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标注在书上 猿啸哀 ( ) 渚清 ( ) 鸟飞回( ) 繁霜鬓( )(2)解释下列词语 渚 万里 作客 百年 艰难 潦倒 三、写作背景: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55岁,这年秋天,正是重阳节,诗人来到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望远,面对苍茫的秋景和滚滚的长江,想到自己的人生遭遇,不禁感慨万千,诗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情绪,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千古名作。然而三年后的秋天,诗人58岁时,却再也不能登高赋诗了。那年冬天,他病逝于漂泊湘江的船上。四、请翻译这首诗,并将翻译写在下面的横线上。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

6、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教学过程:一、导入 在我国唐代的诗歌史上有两座高峰!一座是李白,另一座是杜甫。我们刚刚学过李白的蜀道难,领略了他的豪逸浪漫,今天我们将走近杜甫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学习他发自肺腑的诗歌登高,感受杜甫诗歌那深沉蕴藉的情感。二、知人论世,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心中的杜甫。杜甫在你心中是怎样的一种形象?例如:唐有诗仙李白,李白的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较之李白的那份幻想,我更热衷于你的现实和责任。李白在愤世嫉俗,快意恩仇,醉眠酒

7、家,笑傲王侯,挥金如土中度过了他的快意人生。而你的一生却都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水中行走,你吹过安史之乱的凄风,淋过了乱世的苦雨,聆听过人民的呻吟,尽管你的肉体在四处流浪,而你的心却寄放在了国家和人民那里。位卑未敢忘忧国,自怜更怜天下士,是你的德行让我照出了自己的卑微,是你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句让我仰视。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带着对杜甫的这些感受,来诵读他的登高)1.生自由诵读一遍,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悲2.生旁若无人的自由朗读一遍,争取读出杜甫悲壮的情怀,注意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3.个别学生示范朗读(两名)4.听视频朗读5.集体朗读(遥想领悟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光读还不够,还要依托于

8、翻译了解诗歌的表面意思)四、分析诗歌、领悟情感1、前后座同学互译这首诗歌(懂了吗?可见若想真正鉴赏一首诗歌,还须一定的鉴赏诗歌的方法。)2、明确鉴赏一首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方法:一般的写景抒情诗通过意象把握意境进而去理解它的思想感情及艺术表现手法。下面我们也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及艺术表现手法。(幻灯)3、中国古代的诗歌大多是由景到情,这首诗哪几句是写景?那几句是抒情?明确: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一)前两联4、首联和颔联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共同描绘一幅什麽样的画面(意境)?它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思和感受?明确: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

9、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首句全景描写,写出了三峡疾风猎猎、秋高气爽、啼猿悲秋的特点,颔联远望无边落木萧萧而下,近观滚滚长江奔涌而来。诗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境界阔大、苍凉悲壮的秋景图。风急首先,秋天本来是个容易刮风的季节,而江边的风要比其他地方的风要大得多,江边高处的风就更大,再加上诗人年老多病,当然会感到秋风特别猛烈,所以,用了一个“急”字,很传神地写出了当时季节的特点。其次,这个“急”字,还寄予了诗人当时的深切感受。秋风本来就是凉的,江边高处的风就会特别凉,所以年老多病的诗人站在江边高岸上当然会感到凉彻透骨。这种寒凉,不仅是诗人皮肤的感觉,更是诗人内心的感受。天高秋的天空

10、是高远的,明澈的。对于心情好的人来说,秋日的天空是令人神清气爽的感觉,对于像杜甫这样一位被家愁国难所困扰,同时又疾病缠身的老人来说,秋日的天空却显得那么高不可及。所以,一个“高”字就写出了诗人孤苦无助的凄凉心境。猿啸哀猿鸣凄切,有歌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个“哀”字,不仅写出了猿鸣的特点,也传达出了诗人心中的浓浓哀愁。鸟飞回“回”字写出了鸟在风中吃力地盘旋,让诗人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艰难处境,战乱年代,诗人却有家难归,这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落木(无边、萧萧下)生命的终结(状悲之广,从范围上) 长江(不尽、滚滚来)人生短暂,历史长河永不停息(状悲之多,从数量上)落木即落叶,到了秋天

11、,树叶纷纷落下,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看到落叶诗人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内心无限凄凉。 滚滚长江东逝水,东逝的流水会让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孔子就在长江边上感慨过:逝者如斯夫!苏轼在也在赤壁赋中写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后来人们就常用流水来比喻时光易逝、人生无常。) (教师补充:这两句可以理解为诗人从生命的角度来写的。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到了自己年老迟暮。杜甫于58岁客死夔州一小舟上,诗人写这首诗时已55岁,是去世前三年。)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5、前两联我们通过意象和意境的分析,可以看出整理秋日登高“悲”什么?明确:自古逢秋悲寂寥,我们知道整理写的是

12、秋天衰草凄迷,落叶飘零的萧瑟景观。中国的文人面对梧桐一叶而有天下知秋的遥想,杜甫也不例外,独自登高,面对眼前这萧瑟的秋景,整理有对“自然之秋”的悲慨。还有对行将暮年,人生之秋的感慨。(二)后两联后两联是整理集中抒情的句子,那麽整理除了悲自然之秋之外,可是诗人悲什么?著名评论家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来吗?(分组讨论完成)明确:8层意:系舟“万里”,故乡渺茫,此其一;“悲哉秋之为气”,节令凄凉,此其二;“常”年如此,不知其终,此其三; 异乡“作客”,寄人篱下,此其四。“百年”一生潦倒,此其五; 体弱“多病”,缠身不愈,此其六;孑然“孤”独,

13、此其七; 重九“登台”,倍思乡亲,此其八。再结合诗文的最后一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苦恨:“艰难”主要指国运和时政的艰难。苦:很、非常;“恨”感叹过分的愁苦和愤恨,以致两鬓过早地斑白了。)可见诗人既有常年漂泊,有家难归,晚年多病,孤苦无依,行将暮年却壮志难酬人生之秋的悲叹,更有对国事艰难、国运衰颓的国家之秋的感慨。晚年的杜甫往往将自身之感、生命之感、国运之感溶为一体,更现悲秋的深沉阔大。读了这一联诗,我们仿佛看到一位身患重病,面色愁苦的老人,站在高山之上凛冽秋风中。我们来看,从自然之秋到人生之秋,再到家国之秋,是层层递进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既是自然之秋,又是人生之秋。“艰难苦恨繁霜鬓”既是个人艰难,又是国家艰难。“潦倒新停浊酒杯”既有对人生之秋的无奈,又有对家国之秋的无奈。三悲是互相交织的,回环往复的,不是孤立存在的。也就是说,自然、人生、家国,种种悲凉,在此刻就全部交织在一起了,喷涌而出,就形成了我们现在读到的被人称作“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小结1本诗的思想情感2本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明确:思想感情这首写于杜甫晚年的登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