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分享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19378850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分享(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编制: 任 群 审核: 王 霞 批准: 【学习目标】1、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刘和珍这一人物的思想性格。2、品味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整理的思想感情。3、了解文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问题情境】1、写作背景(1)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

2、队,准备武力进攻。(2)三一八惨案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 随后,士兵们又手持大刀、铁棍追杀群众。打死47人,伤200多人,制造了屠杀爱国民众的“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段祺瑞为了推卸罪责,反而污蔑死难群众是“暴徒”。反动军阀的一些走狗文人如陈西滢等也制造流言,发表文章,诬蔑爱国学生是“受人利用”,被“民众领袖”(指李大钊等人) 盲目地引

3、入“死地” 。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无比愤慨,爱国学生被残害,他万分哀痛。他不赞成搞徒手请愿,但是在烈士的血痕中,他看到了希望。此后,他写了好几篇悼念文章,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说,绝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记念刘和珍君是这些悼念文章中影响最大的一篇。2、预习检查屠戮( ) 寥落( ) 长歌当哭( ) 殒身不恤( )( )菲薄( ) 踌躇( )( ) 桀骜( )( ) 立仆( )租赁( ) 黯然( ) 噩耗( ) 惩创( ) 攒射( ) 不惮( ) 喋血( ) 尸骸( ) 浸渍( ) 干练( )3、请同学们给每一个

4、小部分,拟一个标题4、通过对文本的初步阅读,概括出本文写了刘和珍君哪些事迹?你觉得刘和珍君又是怎样一个人?事迹:刘和珍是_学生。【我的疑问】【自主探究】第一课时1、请同学们与同桌讨论,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并从一、二部分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记念刘和珍君中,整理两次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又接着写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样几乎完全相同的语句接连出现了三次。三次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中的必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也针对什么而言?正又怎么理解?3、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品味语言 (1)“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

5、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中的“哀痛者”“幸福者”如何理解? 第二课时1、本文题为 “记念刘和珍君”,但明显不全在写刘和珍,请找出文中一共写了哪几类人?整理对他们的态度和感情怎样?(在下列表中填上相关内容) 哪类人整理的态度和感情 2、文章中还反复写了这样的话:“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这些话是不是和前面

6、的“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相互矛盾呢?这些话表达了整理什么思想感情?4、怎样理解“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第三课时明确六、七小节的思想内容A、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六节,说说鲁迅先生对于进步青年徒手请愿的行为的态度态度,你对于这种行为又有何看法呢?明确:B、阅读第七小节,怎样理解“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到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明确: 【课堂检测】1、选择加黑的字注音和解释都对的一组( )A、长歌当(dng)哭 菲(fi)薄寥落(lio)B、桀骜(o)锋利 莽(mng)原儆(jng)戒C、折(zh)本威慑(sh)立

7、仆(p)D、抚恤(x) 山阿() 陶潜(qin)2、选出关联词使用最恰当的一组( )但我对于这些传说,_至于颇为怀疑。我_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_我还不料,_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_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_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A、竟 不但 而且 还 尚且 更B、更 向来 然而 更 况且 竟C、更 虽然 但是 还 尚且 竟D、竟 向来 然而 更 况且 更3、词语辨析( )此时的山村早已在_的月色中睡着了。这次淡话,他的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也_。A、渺茫 无可厚非B、渺茫 无可非议C、微茫 无可非议D、微茫 无可厚非4、选择适当的词填空A、黯然 B、毅然 C、奋然 D

8、、欣然a. 工地上千万盏电灯光芒四射,连天上的星月也_失色。b. 他_接受了党组织交给的光荣任务。c. 当理智与情感发生冲突时,她_放弃了情感。d. 真的猛士会踏着烈士的鲜血_前行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1)本段文字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A.举例论证B.对比论证C.比喻论证D.类比论证(2)“其”指代的是()A.煤的形成 B.大量木材C.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D.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3)鲁迅先生对徒手请愿的态度是()A.赞成B.不赞成C.认为有可取之处D.指出其消极的方面【回标反馈】【

9、巩固练习】生命-巴金 我接到一个不认识的朋友的来信,他说愿意跟我去死。这样的信我已经接过好几封了,都是一些不认识的年轻人寄来的。现在我住在一个朋友的家里,是一个很安静的地方。我的窗前种了不少的龙头花和五色杜鹃,在自己搭架的竹篱上缠绕着牵牛花和美国豆的长藤。在七月的大清早,空气清新,花开得正繁,露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对面屋脊上站着许多麻雀,它们正吵闹地欢迎新生的太阳。到处都充满着生命。我的心也因为这生命的繁荣而快活地颤动了。然而这封信使我想起了另一些事情。我的心渐渐地忧郁起来。眼前生命的繁荣仿佛成了一个幻景,不再像是真实的东西了。我似乎看见了另一些景象。我应该比谁都更了解自己罢。那么为什么我会

10、叫人生出跟我去死的念头呢?难道我就不曾给谁展示过生命的美丽么?为什么在这个充满了生命的夏天的早晨我会读到这样的信呢?我的心里怀着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揩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然而这一切到了我的笔下都变成另一种意义了。我的美丽的愿望都给现实生活摧毁干净了。同时另一种思想慢慢地在我的脑子里生长起来,甚至违背了我的意志。我能够做什么呢?“我就是真理,我就是大道,我就是生命。”能够说这样话的人是有福的了。“我要给你们以晨星!”能够说这样话的人也是有福的了。但是我,什么时候才能够说一句这样的话呢?一九三四年七月在北

11、平1.根据文意对标题“生命”的正确理解是()A.批评“不认识的朋友”对生命的轻视。B.赞美生命的可贵。C.作品使人轻生,整理对此感到后悔。D.赞美生命,揭露黑暗的社会使普通人的生命难以维持。2.对“然而这一切到了我的笔下都变成另一种意义了。我的美丽的愿望都给现实生活摧毁干净了。”的正确理解应是()A.整理的创作意图和最终作品表现出来的主题毫不相干。B.丑恶的现实生活将我美好的愿望摧残了,所以生活只能以它悲惨的真实面目出现在作品中。C.丑恶的现实生活摧毁了我的美好的愿望,所以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是虚假的。D.我的美丽的愿望都给现实生活摧毁了,所以我只能写一些看了令人想去自杀的作品。3.文中朋友

12、家自然环境的描写在文中起的作用是()。A.反衬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B.表现了朋友家环境的优越C.表现整理喜爱这种环境D.在极力渲染社会的黑暗4.根据巴金的创作道路,理解全文的最后一句话。选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A.为自己不能向别人许愿而惭愧。B.表示自己要做一个可以向别人许愿的人的决心。C.整理的确不知自己何时能成为一个向别人许愿的人。D.整理不会许愿,但他以自己的作品,揭露社会,使人们认清它的黑暗、腐朽,从而起来推翻它。备 注 屠戮l 寥落lio 长歌当哭dng 殒身不恤yn x菲薄fi 踌躇chuch 桀骜jio 立仆p 租赁ln 黯然n 噩耗 惩创chung 攒射cun 不惮dn 喋血d

13、i 尸骸hi 浸渍z 干练gn 写作缘起,纪念死者。唤醒庸人,牢记血债。刘和珍概况。刘和珍遇害。刘和珍遇害经过。“三一八惨案”教训。惨案的意义。事迹:生前爱看鲁迅文章;生活虽艰难,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成为学生自治会成员;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不屈势力,反抗反动校长;“欣然前往”参加请愿运动;中弹牺牲。性格特征:温和、思想进步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温和善良而又有思想、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第一课时1、明确:纪念死去的青年 写给段祺瑞政府和走狗文人 (嘲讽、痛恨) 写给快要忘却这件事情的国民(唤醒)2、第一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出现在程君正告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和我回忆了刘和珍在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往事之后。对这样一位热情地渴求革命真理的青年,对这样一位与整理有着师生之谊、读编之情的人,当然有必要写文章来加以记念。这就预示了文章的内容之一悲痛的悼念。感情的基调显而易见是悲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