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讲解(5页)讲座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219105646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讲解(5页)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讲解(5页)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讲解(5页)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讲解(5页)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讲解(5页)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讲解(5页)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讲解(5页)讲座(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伤寒论 六经气化学说讲解第一部分 气化学说概述气的三个层次n 哲学、宇宙“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n 人体的层次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一切物质n 六经的层次“经气”一、“气化”狭义六经层面?广义宇宙层面?n 气? “经气”(黄帝内经) 素问.离合真邪论言:“真气者,经气也。” 灵枢.刺节真邪篇言:“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n 化? 经气运动(升降出入,开阖枢) 气化特性(标本中气及从化)二、伤寒论六经气化学派代表人物n 张仲景?n 张志聪n 张卿子n 黄元御n 陈修园n 唐容川n 张斌n 刘渡舟?三、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本质天人相应,人与自然相统一概念用标本中气及其从

2、化和开阖枢等运气学说内容阐释人体六经生理病理的学说体系。四、脏腑经络实质“气化结构”n 中医的脏腑经络,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属“耗散结构”的范畴;n 一种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代谢的“活的物质结构。n 一种高度有序的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补充的“气化结构”。 五、气化学派对“六经”的认识n 六经就是涵盖了脏腑经络、五体九窍的内容体系,其体系能反映疾病演变规律。n 此生理概念将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功能作用分为6个系统,每一经以其直接所属的脏腑为核心,以经络为依据,联系气血精津液、五体九窍而成。n 唐容川言:“六经出于脏腑,脏腑各有一经脉,游行出入,以布其化谓六经之上,

3、其主治者皆其本气也,本气根于脏腑,是本气居经脉之上也。”第二部分 六经气化学说的核心内容n “经气”六经本质 核心内容n 三焦为人体一身气化之枢纽n 标本中气及其从化n 开阖枢n 阴阳多少n 气血盛衰第二部分 六经气化学说的核心内容 n 六经系统用标本中气及其从化理论反映六经的气化特点、主从关系及联系方式;n 用开阖枢理论反映六经经气的转输规律;n 用六经的气血多少、阴阳盛微反映其物质基础和功能作用的相对定量关系;n 用脏腑经络和经气相统一的观点反映人体六经气化的有机联系;n 以“元真”、“胃气”、“相火”三大系统阐述六经表里相合三大系统的作用特点。Page 11n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

4、一瞬间被决定。*n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n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n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n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n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n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n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n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Page 12烦恼有何惧怕,既然躲不掉,就调好心态与它共存。心向阳光,何惧风霜。茫茫人海你我相遇就是缘分,欢迎下载!一、经气n 来源素问.离合真邪论言:“真气者,经气也。”灵枢.刺节真邪篇言:“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母气、谷气、清气)n 经气五脏元真所化,

5、发于六经。随三焦气化布散了周身的精微物质,蕴含着较大能量,包括气、血、精、津、液五种。二、三焦人体一身气化之枢纽n 唐容川言“三焦者,人身之膜隔也”。内有微孔络脉,为五脏六府经气转输,上下通降,外内出入的一身气化之枢纽,通主全身气化。n 三焦下根于肾,上通于肺,系诸于五脏六府,外连于腠理,主通行气液,升达命火,推动激发一身脏腑经络的气化。 n 三焦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一腔之大府也。n 通过三焦人体经气可到达每一处角落,每一个细胞。n 三焦本质人体组织间隙: 1.气化场所 2.气化通道 二、三焦为人体一身气化之枢纽(六经气化升降出入之机)三焦气化六经气化所生来源气化动向主要功能(主)(助

6、)开太阳肾、肺上升外出宣发阳气,固护周身太阴脾、心布散水津、滋养周身枢少阳心、肝环转流行枢转气液周身内外少阴心、肝枢转血气全身上下运行阖阳明肺、脾潜降内入和降胃气,维护阳热于内厥阴肝 肾储蓄阴血,潜藏阳热三焦生理病理n 上焦如雾,以概括心阳、肺卫、宗气的功能作用n 中焦如沤,以概括脾胃胆肠的消化功能n 下焦如渎,以言二便的生成泄出之功用。n 类经附翼.三焦辨“三焦者,五脏六府之总司”。n 三焦不枢,多假诸脏腑以为其病,或为水停,或为阳郁,如有阳郁,外则为头汗、无汗,内则为大便不出,胃气不和,如有水停,上则为口渴,中则胸满结滞,下则为小便不利。三、标本中气及其从化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

7、 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 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 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 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 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 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 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六微旨大论三、标本中气及其从化n 本气 所谓本,就是本气,来源于五脏元真,是人体经气在六经中的具体体现,为本经气化的依据,更是对本经气化特性的概括。n 太阳本气-寒 “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太阳本寒主要指布达于表的营血津液(营阴),标气三阳主要指在表的卫阳之气,且和肺的宣发功能联系密切。 n 阳明本气-燥 “阳明之上,燥气主之”指的是大肠、胃的燥化功能,即对水谷精微

8、的充分吸收,并产生相应的阳热,旺盛机能,维护组织。三、标本中气及其从化n 少阳本气-火 “少阳之上,火气主之”:少阳运行气液、疏泄肠胃的功能,都离不开阳热,而且气为阳属火,火能生热。所以称为“本火标阳”。三、标本中气及其从化三、标本中气及其从化n 太阴本气-湿 “太阴之上,湿气主之”指的是太阴统津液,司输布,与阳明同主于里。由于津液本为水湿之气,其性寒凉,为太阴所统,濡养全身,故称太阴为“本湿标阴”。 n 少阴本气-热 “少阴之上,热气主之”:本热言其心阳命火的主宰作用。少阴统阴阳,司神机,主宰全身,以阳气为主导而运行精血,故“以热为本”。三、标本中气及其从化n 厥阴本气-风 “厥阴之上,风气

9、主之”:厥阴统血脉,司生发,其使血脉能够通畅流行,有蓄有泄,起到的调节和生发的作用,就是风气的体现,故称为“本风标阴”。三、标本中气及其从化三、标本中气及其从化n 中气 所谓中见之气,就是相互表里两经互称为中气; 中气为与本气相关或相反的气,在人体可以通过表里两经的络属联系而经气相互渗透,以平衡协调本经之气,促进标气阴阳的化生。 1.生理上的互相联系; 2.病理上的互相影响; 3.为三大系统提供依据。 三、标本中气及其从化n 标气阴阳为标 “标”为标志或标识,是以本气为依据,在母脏的气化推动下,和中气的渗透作用下,循三焦气化产生的物质和功能属性。 标气也是六经气化特性的反映,特别是能量和性质方

10、面的标识。三、标本中气及其从化 少阳太阴从本, 少阴太阳从本从标, 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 故从本者,化生于本, 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 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至真要大论三、标本中气及其从化n 从本n 少阳从本:少阳本火标阳,以本概标,从其本气,主要对其相火的升发致用而言,重在三焦的功能,中见厥阴,以阴血为基。n 太阴从本:太阴本湿标阴,以本概标,从其本气,重在津液的生成输布。n 陈修园曰:少阳、太阴从本者,以少阳本火而标阳,太阴本湿而标阴,标本同气,故当从本。 三、标本中气及其从化n 从本从标n 太阳从本从标:太阳本寒主要指布达于表的营血津液(营阴),标气三阳主要指在表的卫阳之气,且

11、和肺的宣发功能联系密切。太阳本寒而标阳,言其卫阳以营阴为基础。中见少阴,指少阴心肾阴阳是太阳之气的根基,也有标本之分。n 少阴从本从标:少阴本热标阴,本热言其心阳命火的主宰作用,标阴言其心血肾精,少阴与太阳组成一大系统,皆为本标两从。n 陈修园曰: 标本异气,故或从本或从标,而治之有先后也。三、标本中气及其从化n 从中n 阳明从中:阳明本燥标阳,以本概标,反映大肠、胃的燥化功能,但其体阳而用阴,从其中气,离不开太阴脾肺转输津液的作用。n 厥阴从中:厥阴本风,言心包的敷布火气和肝脏的疏泄调节机能,标阴指其收蓄潜藏的阴血而言,厥阴从中,言其是少阳相火潜蓄调节、升发致用的基础。n 陈修园曰:阳明、厥

12、阴不从标本,从乎中者,以阳明之中,太阴湿土也,亦以燥从湿化矣。厥阴之中,少阳火也,亦以木从火化矣。故阳明、厥阴不从标本,而从中气也。四、经气转输三种方式n 经络运行十二经络,十五大络,奇经八脉n 开阖枢三焦n 经气传变六经n 经气转输规律有三种方式,但经络系统与三焦系统是密切相关的。n 脉内之经气,从井荥而出于脉外,脉外之经气,循气街入于脉内。n 灵枢卫气记载: “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灵枢动输又指出:“四街者,气之径路也。”四、经气转输规律四、开阖枢(门户模型)经气转输规律n 太阳从开,阳明从阖,少阳为枢。n 太阴从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n “舍枢不能开阖,含

13、开阖不能枢转”n 太阳、太阴为开,言营阴卫阳之出表卫外。n 太阳经气,特别是卫阳之气,是在上焦肺脏的宣发功能推动下布散于周身肤表皮毛的,这主要通过三焦气化的途径来实现。n 太阴所生的营血津液的转输敷布,主要是通过心脏布散血气津液的功能来完成的。n 灵枢决气言:“上焦(主要指心肺)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n 柯韵伯也言:“营卫行于表而实发源于心肺,故太阳病则营卫病,营卫病则心肺病矣。”四、开阖枢(门户模型)经气转输规律n 阳明为阖,言其维护阳热于肠胃,完成受纳腐熟水谷、传导排泄糟粕的功能。性属燥金,赖肺气清肃下行。脾可通过转输津液以助阳明之燥化。n 厥阴为阖,言阴血由心包下

14、潜,蓄藏于肝脏,相火蕴含其内,受其疏泄调节,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需要。肾主闭藏,以助厥阴之阖。四、开阖枢(门户模型)经气转输规律n 少阳、少阴为枢,少阳为阳枢,以三焦为主输转气液;少阴为阴枢,以血脉为主流通运行血气。二者以君相之火为主持,内外交贯,环转流行不息。n 少阳为枢,外以助太阳之开,内以助阳明之阖,故伤寒论有服小柴胡汤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的记述。n 少阴为枢,通过心血的运行,外可助太阴之开以转输营血津液于周身,内可助厥阴之阖使阴血由心包下潜藏于肝脏。四、开阖枢(门户模型)经气转输规律五、六经的气血多少n 阳明多血多气,太阳、厥阴多血少气,少阳、少阴、太阴

15、少血多气。主要着眼于六经本气方面。n 太阳多血少气,以其本寒而言,成为化生标气三阳的雄厚物质基础。言太阳之气以其三阴的精血津液为基础。n 厥阴的多血少气,以其藏血收蓄的特性而言,为人身给养的后勤保障。n 阳明为水谷之海,六气之源,故多气多血。n 少阴君火,少阳相火,以其阳热气化为人身立命之本,故多气少血。n 太阴脾、肺,肺为气之大主,脾主运化之能,皆以阳气为用。五、六经的阴阳盛微n 少阳:(一阳)水中生阳,以厥阴为根基,阳气由微而渐而盛,外应自然春升之气,故为一阳;主枢,从本。n 阳明:(二阳)阳热已盛,阳明为其燥化之能,即受纳消化水谷之能,有强盛的阳气为基础,但量上不如太阳的阳气强大,故为二

16、阳;主阖,从中。n 太阳:(三阳)太阳统营卫、司气立,内通于六经,外应于六气,时时和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其阳气量盛,故为三阳;其气主开,从本标两化。以少阴为基。五、六经的阴阳盛微n 厥阴(一阴):厥阴功在蓄藏阴血,以助少阳相火之成化,为阴尽阳生之地,故为一阴;主收蓄疏泄调节气血阴阳,助少阳成化,其气主阖。n 少阴(二阴):少阴为一身阳气阴液之根基,阳根于阴,以心血肾精为基,但量上较太阴主持的津液为少,故为二阴;主心血肾精,重在心阳命火,心血肾精,重输转精血,燮合阴阳。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基。n 太阴(三阴):主一身津液,其阴气最盛,故为三阴;其气主开达表。六、五脏元真化生六经本气,循三焦气化生标气阴阳n 以五脏为本,五脏元真以其根本属性化生出六经本气,再由本气生出六经标气。n 如心之元真化生出少阴君火之气,肾之元真化生出太阳寒水之气,包络之元真化生出少阳相火之气。n 六经即成为六大生理功能单位,六气燥湿相济,寒热相对,风火相助,互为中见而成三大系统。六经本气又得母脏之助,中见之气的渗透,循经络通过三焦气化而成标气阴阳的开阖枢之机。七、伤寒论六经传经,气旺解析n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