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和反冲运动编写者:唐文1.知识梳理一 •碰撞过程的特点1. 瞬时性.由于物体在发生碰撞时,所用时间极短,因此在计算物体运动时间时,通常把 碰撞时间忽略不计;在碰撞这一极短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置是来不及改变的,因此我们可以 认为物体在碰撞中位移为零2. 动量守恒性.因碰撞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大于外力,所以系统在碰撞过程中动量 守恒3. 动能不增.在碰撞过程中,系统总动能只有减少或者不变,而绝不会增加,即不能违背 能量守恒原则能量情况的不一样,导致产生不同的碰撞类型二•碰撞过程的分类I. 按碰撞过程的动能损失情况,可将碰撞分为弹性和非弹性碰撞1 •弹性碰撞:碰撞时产生弹性形变,碰撞后形变完全消失,碰撞过程系统的动量和动能能均守恒即: Ek 1 +Ek2 -Ek i +Ek2公式推导:第一,市动量守恒定理,得加]片 + m2v2 =加[片 + m2v^ 第二,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 9 1 7 1 ・2 1 - 2-m1v1-+-/w2v2-=-mIv1 +-m2v2由上述两式可得到: (加 1 — m2 )vj + 2m2v2 mx_2m1v1+(m2-mI)v2V —mx + m2在上述结论中,若mi=ni2则有(1)今(2) 若 v2=0,则 (3) 若 mi=m2.并且若 V2=0,贝0有 2•非弹性碰撞:碰撞时产生的形变有部分恢复,此时系统动量守恒但机械能有部分损失。
9 9Ek1 +Ek2 VEki+Ek2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个物体合为一体,以共同速度一起运动,即相互碰撞时产生 的形变一点没有恢复,这种碰撞能量损失最多碰撞后系统以相同的速度运动v, = v2 = v动量守恒 加|片0 + m2v20 = (“ + m2 )v所以mx +m2动能损失为f ] | 、 ] 772A^= -rnxv^ +-^2v20 ~~^n\ + m2)v? = —V1— 310 - V20)~\2 2 丿 2 2(“+ 丿II•按碰撞前后速度是否沿同一条直线,可将碰撞分为止碰和斜碰高中阶段重点研究一维碰撞即正碰三.反冲运动1•反冲: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而另外 一部分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个现象叫反冲2. 讨论反冲运动时的两个细节问题(1) 速度的反向带来的,动量的矢量性2) 速度的相对性,统一参考系2•典型例题问题一:碰撞可能性判断例1:在光滑水平而上A、B两球沿同一直线向右运动,A追上B发生碰撞,碰前两球动量分别为匕= \2kg-m/s. PB=\3kg-m/s,则碰撞过程中两物体的动量变化可能的是( )A^ \PA - -3 kg -ml s , B> AP} = 4kg -mis, \PB = -4kg -misC、\PA - -5kg mis, APb = 5kg - mis D、APf = -24kg -m/ s , \PB - 24kg -ml sK解析几1.统动量守恒原则:即APa +^Pb =0o此题ABCD选项均符合2. 物理情景可行性原则:(1) 、碰撞前,A追上B发生碰撞,所以有碰前(2) 、碰撞时,两球之间是斥力作用,因此前者受到的冲量向前,动量增加;后者受到的冲量向后,动量减小,既MjVO, \PB >0o此题B选项可以排除(3) 、碰撞后,A球位置在后,所以有3. 动能不增:在碰撞中,若没有能量损耗,则系统机械能守恒;若能量有损失,则系统的机 械能减小;而系统的机械能不可能增加。
一般而言,碰撞中的重力势能不变,所以有Eka + Ekb = Eka + Ekb 此题中D选项可以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C)问题二:类完全非碰撞中弹簧模型例题2:如图4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两由弹簧相连木块A和&一质量为m子弹,以速度%冰平击川木块4并留在其小,人的质量为3m,B的质量为4m.(1)求弹簧第一次最短时的弹性势能⑵何时3的速度最大,最大速度是多少?[解析]⑴从子弹击中木块A到弹簧第一次达到最短的过程可分为两个小过程一是子弹与木块&的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有机械能损失;二是子弹与木块人组成的整体与木块B通过mv0> A WWWWW B图4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动量守恒,系统机械能守恒, 子弹打入: mv0=4mv1 ①打入后弹簧由原长到最短: 4mv1=8mv2 ②机械能守怛: —4/WVj2 =—8/77 Vo + Ep ③2 2解①②③得 E p = o⑵从弹簧原长到压缩最短再恢复原长的过程中,木块B一直作变加速运动,木块人一直 作变减速运动,相当于弹性碰撞,因质量相等,子弹和A组成的整体与B木块交换速度,此时B的速度最大,设弹赞弹开时A、B的速度分别为片*2/ /4m 巾+4mv2—4-m v.2 = — 4/n v.2 + — 4/>? v? ⑤2 1 2 1 2 2可见,两物体通过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其本质弹性碰撞相似。
弹性碰撞模型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碰撞”,我们应广义地理解“碰撞”模型这一模 型的关键是抓住系统“碰撞”前后动量守恒、系统机械能守恒(动能不变),具备了这一特 征的物理过程,可理解为“弹性碰撞”我们对物理过程和遵循的规律就有了较为清楚的认 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问题三:动量与能量的综合运用例题3:如图所示,倾角为〃的斜面上静止放置三个质量均为/〃的木箱,相邻两木箱的距 离均为/o工人用沿斜面的力推最下面的木箱使之上滑,逐一与其他木箱碰撞每次碰撞后 木箱都粘在一起运动整个过程中工人的推力不变,最后恰好能推着三个木箱匀速上滑已 知木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为〃,重力加速度为小 设碰撞时间极短,求①(1) 工人的推力;(2) 三个木箱匀速运动的速度;(3) 在第一次碰撞中损失的机械能解析:(1)设工人的推力为尸,则有(sin 〃+cos 〃)(2)设第一次碰撞前瞬间木箱速度为“由功能关系得:Fl = mgl sin & + /nmgl cos & + inV\设碰撞后两木箱的速度为"2,有动量守恒得:设再次碰撞前瞬间速度为几,由功能关系得:Fl = 2mgl sin 0 + Zpmgl cos 6 +—x2/n(^ 一 u;)设碰撞后三个木箱一起运动的速度为4,由动量守恒得:2/77 ^3=3/77 乙 ⑤2 rh以上各式可得q = —J2g/(sin& + “cos&) ⑥(3) 设在第一次碰撞中损失的机械能为力上;有:△E = — mu; 一 — mv^ ⑦2 1 2・由①②③⑦式可得:△ = mg/(sin^4-/zcos &)问题四:物块与平板间的相对滑动例题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平板车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的小 木块A, m
解析:(1)由A、B系统动量守恒定律得:Mvo~mv()= (M m) v ①所以 V二方向向右(2) A向左运动速度减为零时,到达最远处,此时板车移动位移为s,速度为L,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o-mvo二M v①对板车应用动能定理得:1 丄一 u mgs二 2 mv $- 2 mvo2 ②联立①②解得:S= Vo2问题五:反冲运动例题5:某炮车的质量为M,炮弹的质量为m,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将该炮弹沿水平 方向发射11!去,设炮弹水平射出炮口吋相对炮车的速度为U,在发射过程中炮弹与炮车 间的相互作用力远大于炮车所受地面给它的阻力,求由于发射炮弹炮车所获得的反冲速 度答案:mil/ (m+M)方向与发射方向相反3.拓展训练1•质量为财的物块以速度卩运动,与质量为刃的静止物块发生正碰,碰撞后两者的动量正好 相等两者质量之比可能为A. 2 B. 3 C. 4 D. 5答案:AB考查目标:本题属两体碰后可能性问题,考查碰撞中动量守恒、能量关系、及碰后运动 关系MV解析: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碰后两物块的动量均为——,由于碰后於的速度不可能大于 2MV MV/〃的速度,故有丄5丄,可得 —>1 ,由碰撞前后能塑关系有: M m m(MV 2 MV 21 丿 丿 M——+ —,可得—<3,故选A、B选项。
2 2M 2m tn 2.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为m的光滑弧形槽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底部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个质量也为ni的小球从槽高h处开始自由下滑()A. 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和槽的动量始终守恒B. 在下滑过程中小球和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始终不做功C. 被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都做速率不变的直线运动D.被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的机械能守恒,小球能冋到槽高h处答案 C解析小球与槽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由于小球与槽质量相等,分离后小球和槽 的速度大小相等,小球与弹簧接触后,由能量守恒可知,它将以原速率被反向弹回,故C项正确.3•如图,质量为M的小船在静止水面上以速率%向右匀速行驶,一质量为〃2的救生员站在 船尾,相对小船静止.若救生员以相对水而速率水平向左跃入水中,则救生员跃出后小船 的速率为 •(填选项前的字母)C. Vo+j^vo+v) D. vo+j^vo-v)⑵C [解析]以船原来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m)vQ=MvM—mv,解得如=“)+%>+%), c正确.4. 如图所示,为一光滑水平横杆,杆上套一质量为M的小圆环,环上系一长为厶质量不 汁的细绳,绳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加的小球,现将绳拉直,且与力3平行,由静止释放小球, 则当线绳与力3成〃角时,圆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b解析:虽然小球、细绳及圆坏在运动过程中合外力不为零(杆的支持力与两圆坏及小球的重 力之和不相等)系统动量不守恒,但是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因而水平动量守恒。
设细 绳与AB成0角吋小球的水平速度为v,圆环的水平速度为V,则由水平动量守恒有:MV=mv且在任意时刻或位置V与v均满足这一关系,加之时间相同,公式中的V和v可分别用其水平位移替代,则上式可写为:Md=m [(L-Lcos ) -d]解得圆环移动的距离:d=mL (1-cos 0 ) / (M m)点评:以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为依托,考查动量守恒条件的理解与灵活运用能力易出现的错误:(1)对动量守恒条件理解不深刻,对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感到怀疑,无法 列出守恒方程.(2)找不出圆环与小球位移之和(I厂Leos 8)5. 如图所示,一辆质量M=3kg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有一质量m=] kg 的光滑小球3,将一轻质弹簧压缩并锁定,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P=6 J,小球与小车右 壁距离为厶 解除锁定,小球脫离弹簧后与小车右壁的油灰阻挡层碰撞并被粘住,求:(1)小球脱离弹簧时小球和小车各自的速度大小; (2)在整个过程中,小车移动的距离4. (1)3 m/s[解析]⑴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v\—Mv2=0市能量守恒定律有 解得:6=3 m/s v2 = 1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