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法指导中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218500502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学法指导中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学法指导中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学法指导中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学法指导中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学法指导中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学法指导中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学法指导中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学法指导中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中心校 张晓勇人才学研究发现,但凡那些成就卓著的人才,在青少年时期都享有民主宽松的成长环境。比如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童年时做出蹩脚的小板凳后,是他敬爱的父亲给他热情的鼓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当年在作出从事物理研究的决定后,他那搞文学研究的父亲钱玄同对此表示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可以说,民主宽松的氛围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摇篮,这在学法指导中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性、关键点和具体做法等方面展开讨论。一、着眼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当今世界,处于世纪之交,文化、科技迅猛发展,这样的时代需要的不是范进、孔乙己

2、之流的书呆子,而是富有创造精神、勇于开拓创新的新型人才。创造性人才从哪里来?留美博士黄全愈说:“正像人的智力不能从老师那里传给学生一样,创造性是潜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特质,也是无法从A传到B的。因此,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素质教育在美国)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贝尔纳也曾提出类似的见解:“创造力是无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是指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这个“机会”中包含了良好的教学气氛。 有人把创造分为真创造与类创造两类。如科学家的劳动产生了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这是真创造,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则是一种类创造。但是,“只

3、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刘佛年语)。学生学习的本质就在于获得对其而言是新颖的知识经验,心理学家米德指出:“一个二十世纪儿童自己发现,在直角三角形里,勾股边的平方之和等于弦边的平方,那么他也就完成了跟毕达哥拉斯一样的创造性劳动。尽管这个发现对文化传统来说等于零。”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并且为他创设一个发现的天地,而这个发现天地的创设是建立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之上的。 二、着意于新型教育价值观的确立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是更新学生观。要从原来的仅仅见物变革为着重见人,从原来的以知识为本位变革为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

4、出发点和归宿,使学生从原来学习的“奴隶”变成学习的主人。 教育理论家叶澜说得好,要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必须真正把学生当作人,当作一个“具有世界上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 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都在关注人的个性发展。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个性是指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发展伴随人的一生,18岁之前是关键,25岁左右开始趋于稳定。因此中小学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片面强调社会化,忽视个性化。在关注人的发展的世界大潮的冲击下,这个问题现已得到重视,大家越来越感觉到“生命性”将是基础教育的价值定向。只有真正重视学生个体生命多

5、方面的发展价值,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充分发挥出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课堂教学是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所以,我们不能再把学生当作一个认知体,而要视其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帮助他们赋予自己的生命以积极意义;不能再把学校生活只看成学习过程的重要构成,而要看作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只有确立了这一新型的教育价值观,教师才会主动去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变纯粹的理性教学为情知交融的教学。 三、着力于合作师生关系的建立古语云:“亲其师,爱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对教师的喜爱和与教师的交往而分外努力学习;教师也会因为学生对他的尊敬和爱戴而更好地致力于教学。 确实,真正创造性的教学

6、活动,应是师生共同的生命的投入,是一种良性的双向运动,而绝不是单向的给予。若我们能真正实行教学民主,那么学生处在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其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就能得到充分的诱发,教学效果必然增强。 突出学生的自主作用 学生的自主作用,体现在一个“主”字上,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但以往我们总是单方面按教材逻辑和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再加上传统教育思想的“惟书惟上”,使得多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活活地扼杀,以至完全丧失了自主地位。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也与此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劣等教师给

7、人奉送真理,一个优等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今天教学改革的课堂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师生提问的热闹景象。但在这种景象的背后,我们也明显地意识到了权力控制下的课堂交流。教师的提问,与其说是想让学生自己获得信息,倒不如说是想检查学生已获得的信息是否正确,因为教师通常已预想着所谓的正确答案。表面上是“请大家各抒己见”,实际上却是硬把学生引导到自身的思考轨迹上,若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则赶紧说出自己事先设计好的答案。整节课,师生双方很少有互动的空间。殊不知,有时候教师的沉默或旁观反而能带给学生更广阔、更轻松的“碰撞空间”。因此,教师的主导要适可而止,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是教师的“上帝”,教师

8、要认真研读学生,要变专制的课堂为民主的课堂,从一言堂的教学形式转向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从追求学习结果转向重视学习的过程,真正把学生当作获取知识的最高主人。重视对学生的课堂评价 在传统教育中,对学生的评价不少是空白,即不作评价;即使有评价,也往往是诊断性评价、结论性评价,充斥课堂的是诸如“对”“好”等陈式化的笼统而含糊的语言。 在美国课堂上,一个学生得出“458”的结论,老师用了三句话加以评价:“很好!”“很接近!“谁还有不同意见?”第一个评价是对学生敢于发表意见的赞赏,第二个评价是对学生积极思考的肯定,第三个评价则揭示了回答不正确的信息。如果类似情况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又会作出怎样的评价呢?

9、 确实,我们要注意评价角度的多元化,不仅评价思维成果,而且评价思维过程、思维方法,既有评判性评价,又有激励性、鼓动性评价。在评价时,还要注意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断调前进。 评价语言也要丰富多变。“没关系,大胆讲”“你的看法很独特”“你分析得头头是道”“你真善解人意”等语言,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氛围的宽松与自由,体验到学习过程的成功与快乐。另外,适当运用微笑、点头等体态语,表示对学生的期待与欣赏,也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才能促进教师与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而学生也能尽情地参与与表达。 学习的革命一书的作者也认为:“复正的学习应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这让我想起了几十年前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的一句极为普通又蕴涵着深意的话:“一个教师,四五十个学生,已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记了旁的东西,大家来读,来讲,老师和学生一起来研究。”确实,当课堂教学充满了围炉夜话般的宽容随性的时候,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精神的培养与形成使指日可待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