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历史探究式学习》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218493373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历史探究式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历史探究式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历史探究式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历史探究式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历史探究式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历史探究式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历史探究式学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历史探究式学习一、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标的要求所谓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新课标)已制定和颁布了。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提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

2、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这“两个转变”中,可以看出此次历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改变教和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发挥探究式学习的作用。历史探究式学习不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收器,把现成的知识放在学生面前,而是把学生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关注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如何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它要求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比较、筛选、归纳、运用史料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基本的史实、概念

3、,同时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过程。这种学习方式符合现代教学论。二、探究式学习在新教材中的体现按新课标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己体现出了对探究式学习的高度重视。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式学习的内容,给探究式学习提供了范例和条件。以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教材为例,其实表现在:l、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的形式在每一课后都有,一般为每课两个。有议一议、看图分析、小讨论、故事会等,形式多样,比较自由。设置活动与探究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考的能力,以及解剖问题的能力。在讲完大一统的汉朝一课后,安排了一个活动与探究,让学生比一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谁的功劳大?”这个探究有利

4、于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科学与思想的力量一课的活动与探究中,教材设计了一场辩论会,让学生结合本课内容和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是科学发明成果力量大、还是社会思想的力量大”。而且,结论是开放性的,这样的探究有利于学生发挥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思维。2、动脑筋。它是提出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要求在课堂内完成。动脑筋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探究。动脑筋给出的问题是需要根据教材,通过自己的分析来得出结论。如七年级上册中有要学生谈谈“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已发掘秦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为什

5、么?”等问题。这些问题通常会有一定的难度,要学生动脑筋思考探究后,才能顺利完成。3、活动课。每册教材都有活动课这个类型,这是以前的教材体系中没有的。活动课主要是用来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包括社会调查、问题辩论、资料收集与整理等形式。如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的活动课有“寻找历史”、“编历史小故事”、“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等等。这样的探究活动形式多样,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4、“导入框”的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究历史问题;“优秀图书和历史学习网站推荐”等方面为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提供了资料来源。三、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1、加强预习指导,培养探究意识古人云:

6、“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会发现问题,人只是知识的容器。发现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前提,所以每上课前,要求同学们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知识及观点,并且要求同学们在每节课教材里能发现一两个与现实联系较紧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重点、难点,为以后的学习作好了准备。例如:在讲“丝绸之路”时,同学们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开辟丝绸之路很艰难,为什么还要开辟这条路呢?这条路现在通不通,它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还有作用吗?”这些问题看似幼稚,但说明学生在发展、在思考,为进一步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再现历史情景,激发探究欲望历史学科具有时间、时空、人物的特定场景,老师应有意识地引入具有一定情

7、绪色彩、形象具体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与感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选用情景资料,把学生带入历史氛围之中。如:在讲三国鼎立之前,把从三国演义的电视剧中精心选择的一组人物画面:曹操、刘备、孙权、董卓、袁术、吕布、孙策、周瑜这些神态各异、各具魅力,又为学生所熟识的历史人物,从右到左缓缓地出现在屏幕上,仿佛一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向你走来,同时在屏幕下打出电视剧的主题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屏幕上打出的那些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视性的画面: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片段,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让学生在观赏中体验历

8、史情感,自然进入探究角色。当学生看完影视资料时,教师可提出些问题(或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特别是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使他们能有所收获。3、优化练习设计,培养探究能力作一点简单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必要的工作。教师除了适时地引导学生探究教材中的问题外,还可以另外设计一些探究式的练习题。只是练习题的设计必须让学生始终处在主体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彻底扭转以往教师讲题目、讲答案,学生对标准、背条条的局面。如三国鼎立示意图,全班有许多种做法,有画圆圈的,有画三角形的,有画方框的有的同学新颖别致的设计令老师刮目相看。因此教师要通过新颖、可操作

9、性的开放性习题积极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实践,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多则面、多角度地剖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让学生探究思维的火花在老师的点拨下更加光彩夺目。4、组织活动课,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探究“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发掘真理”。新教材中活动课正是以“讨论发掘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收集材料、分析信息、寻找答案、展开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如:讲唐朝历史时,可开展辩论活动,让学生“评价唐玄宗的功与过”;或开展讨论如“有人说唐朝衰落的原因是因为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你的观点呢?”开展这样的活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争相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10、,这种活动课所达到的效果很好。学生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必须收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作好充分准备。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自我分析判断、自我检查监控、自我反思矫正,且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在相互碰撞下触发灿烂的思维火花。5、撰写小论文,强化实践探究能力为加强对探究成绩的巩固,检验探究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或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参考书目,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表明自己的观点。如在探究秦始皇的功过之后,可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评价秦始皇的小论文。教师可提供如秦汉史话、上下五千年、史记秦始皇本纪等参考书和查找资料的网址。还可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

11、物馆、游览名胜古迹,写观后感,或编历史剧本,所写内容只要是依据材料发表议论、观点鲜明即可。然后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解决类似和相关的问题,这样,学生实践探究得到巩固,同时也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四、探究式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探究式内容的设计在探究式学习的内容上,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兴趣,选择有现实意义而又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开展的课题为探究式学习内容。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趣味性原则。兴趣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动力,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的探究式学习,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

12、情,也才能保证探究性学习的成功。2、可行性原则。教师在设计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尽可能地选择学生比较容易操作的探究活动。要避免问题的过于“专业化”和过于“历史化”。过分专业化的问题,学生因缺乏必备的知识 (史料)储备,无法找到解决的入手;同样的原因,过于历史化的问题,也不利于学生形成对周围事物的关注意识,不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3、意义性原则。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要体现时代视角,应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具有现实意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师探究问题的设计应力求将当今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入课堂,如讲美国的霸权主义时,根据“南联盟事件”、“中美撞机事件”、以及美国的“9

13、.11”事件,设计这样一些问题:美国霸权主义政策在当今的表现形式有哪些?这种政策对当前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时代在发展,并且总是在不断制造热点问题,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坐失教育良机,应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提出与现实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从而引导学生对历史以古鉴今、以往知来、以见知隐的价值产生足够的认识。(二)教师组织引导作用的发挥教师是探究式学习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对探究式主题和内容的确定,对探究方式和探究过程的引导,直至探究结果的评价,都直接影响到探究式学习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l、提供阅读材料

14、。教师除了讲授教材中的历史基本知识外,要尽最大可能提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历史材料,说明材料的出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佐证教材中的观点,或提出疑义。进而引导学生围绕一个问题,搜集、阅读、整理、分析有关材料,解决问题,并在这一探究历史的过程体验中发现问题。2、注重寻疑设问。无论是在基础历史知识的教学,还是在提供阅读材料时,或是运用材料说明历史观点时,都要注重寻疑设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探究,进而将这种问题意识作为历史学科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有疑、追疑、思疑、释疑的心理追求过程中,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创造的探究动力。3、

15、加强组织指导。教师不仅仅是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历史学习的组织指导者。教师要从历史认识的逻辑出发,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初步的了解历史的方法,形成基本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围绕问题的主题,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对课外探究活动,如去当地某些历史遗址查找资料,教师就要明确注意事项,特别是安全问题方面,给予指导和组织。4、渗透历史意识。历史意识始于人对周围事物的关怀,引伸而来的问题是“为什么现状如此?”,从而追述历史,寻找答案。一个有历史意识的人,是指他运用历史诠释在他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历史意识,差别只是意识的强与弱,即运用历史意识的

16、次数的多寡。教师要在探究式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历史意识,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三)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开展探究式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这就要让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创造一种开放、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地位表现出来,应注意:l、开放性。探究式学习的问题的提出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应是开放的。探究的问题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拟定;内容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乡土历史作为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突破口。问题的解决过程同样也是开放的,学生可采取多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