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课堂中的合作教学法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218493339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课堂中的合作教学法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课堂中的合作教学法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课堂中的合作教学法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课堂中的合作教学法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课堂中的合作教学法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课堂中的合作教学法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课堂中的合作教学法 人教新课标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历史课堂中的合作教学法摘要:在合作教学的课堂中,真正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必须做到三点:设计恰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把握恰当的点评。这样会使我们的历史课堂会更具吸引力。关键词:合作教学 设计问题 点评正文:现代人才观的内涵是:有较强的交流能力、组织观念、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探索创新能力。如何更好的挖掘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是我们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不断探索的。为此,在我的课堂上开始使用了合作教学法。合作教学使学生在与教师、同学的良好互动中愉快的掌握知识,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自己的价值观,真正实现学习的三维目标。在合作教学的课堂中,真正实现“教为

2、主导,学为主体”,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设计恰当的问题问题的设计是课堂的核心,只有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的讨论才有成效。那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什么呢?1、设计的问题应有可讨论性。在战略大决战一课中,教师提出让同学们完成一个表格。战 役 名 称发 起 时 间指 挥 者作 用对于这种问题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若拿来讨论解决,那合作就会流于形式没有实效。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一般是教材上没有明确答案,需要总结、概括或分析的。比如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中有一题: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比较分析中得出结论。再如“秦王扫六合”一课中,可以讨论秦始皇为巩固统

3、一采取了哪些措施?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需要将教材上的知识分析一遍才能得出结论。2、设计的问题应有可深化性。有些问题看起来简单,但是经过讨论,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比如大变革的时代一课中有一题: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 “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学生们通过讨论这个问题不仅能知道商鞅变法的结果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而且还能深刻理解商鞅变法的影响、如何判断改革的成败,有些小组在讨论中还会涉及到商鞅变法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关系等等问题。结论只有几句话,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掌握了很多。类似的还有究竟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抗日战争

4、取得胜利的原因等等。3、设计的问题应有可统一性。在我们的课堂中其实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有些问题的答案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比如戊戌变法一课中有一题:戊戌政变后,谭嗣同本来有机会脱身,但他执意不走。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有人认为谭嗣同的死不值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有人认为他死得其所,可以唤起后人。假如你是谭嗣同,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这种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会怎么做?每个学生的个性、环境、经历不同,结论也各不相同。这种问题如果放给学生去讨论就没什么作用,学生可能讨论的很激烈,其实还是自己的观

5、点,更坏的结果是有些立场不坚定的同学会被对方所影响放弃自己的观点。这时就不宜采取讨论法,而更适合使用谈话法。也就是说不用生生合作,而是师生合作来解决问题,既照顾到各种观点又不会耽误时间。4、设计问题要有兴趣性。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标下的教材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我经常讲课前,换一个视角,让学生身临其中,感悟历史。从每一节课的一点入手,也就是说最能打动学生情趣的一点,即找准切入点,而不拘泥于形式。如在学习原始社会对生产工具的理解,向学生提出假如捕获到一头野猪,怎样把猪腿砍下?学习玉米、甘薯引进时,向学生提出我们冬天喝的地瓜玉米粥是进口来的,你想知道吗?学习二战

6、初期德国对外侵略过程,向学生提出,你想当一次希特勒吗?你作为当前联合国秘书长的话,对全世界人民做怎样的承诺?如讲述“美国的扩张及美国内战”时,我准备了一幅美国国旗简图,突出图中十三条红、白相间的杠和50个星,让学生观察的同时并思考相关问题,进而把学生带入课堂。讲述“三国鼎立”时,适逢电视台播放三国演义,于是我在上课时先播放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歌,随后引出问题:“你们每天都在看三国演义并在下面讨论曹、孙等,你们知道它所讲的是历史上什么时代的事?孙、刘、曹又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应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些历史人物?”。导语的巧妙设计及构想,既有助于课堂教学,同时也是课堂创新的一种体现。实践证明,适度、巧妙、

7、新颖、多样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进入角色,主动地学习。从而把学生兴趣的思维带入课堂之中。5、设计问题不宜过多。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个难题,就是时间不够。学生要看书、思考之后才能开始讨论,要想讨论深入必须有充足的时间,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欲望,这样下来时间总是不够。因此,一定要控制问题的数量。例如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问题很多,仅在大运河一个知识点上即有以下问题: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隋炀帝为什么能开通大运河?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隋朝开通大运河

8、是好事还是坏事?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这么多问题若都让学生去讨论,这节课肯定是讲不完,学生也会很疲惫。所以我们必须选择一下,第一个问题比较容易学生自己解决。第二和第四题与课本内容关系密切,可以深化,我们留在课堂讨论。第三和第五题可作为课外讨论题留在课后。一般来说,刚采用合作教学法时,一节课能解决23个题目,因为学生不熟悉,讨论的较浅,可是随着知识的增多,能力的提高,学生讨论的越来越深入,时间会更长,一节课只能集中解决12个问题。二、选择恰当的时机问题设计好也不一定就能上好这一节课,什么时候把问题提出来也是非常关键的。选择讨论的时机主要有以下方面:1、总体安排。合作教学不是随意的组对

9、合作,我们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差异、学习情况和身高进行组合,4人一组,尽量做到性别比例均衡,个性特征不冲突,知识互补,身高相仿。分好组后为了消除“自私”与“自卑”心理,营造团结协作、良性竞争的良好氛围,要积极引导,科学帮教。初期使用一些奖励手段如发小奖状,激发学生的兴趣,慢慢的形成一种习惯,每次讨论有意识的记录,控制时间,避免跑题等等。2、授课过程。首先,要在学生对本课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后再提出。提出过早,学生对于知识还是毫不知情,临时翻书找知识点,这一过程有可能会分散注意力,要么忘了需要讨论的问题,要么向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偏离。这样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不利于师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其次,

10、教师应用生动的语言,精妙的设计出一种情境,最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马上投入到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比如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课中,讨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课堂上我是这样问的:经济全球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现在你们还是感觉不出来,二、三十年后,你们的子女也到了你们现在的年龄了,那我们设想一下,那时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与你们现在会有什么不同吗?问题一提出来,学生的兴趣马上上来了,他们设想了饮食、住房、学校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等方面,有的学生已经将后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也用到了。在最后的总结中,几乎每个同学都积极发言,内容也各不相同。由此他们对经济全

11、球化影响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刻,第三、课堂展示 “在做中学”是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来的。美国华盛顿大学也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在完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师生共同完成课堂展示,夯实基础,活跃思维,锻炼能力,给学生一个充分体验的机会。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课堂展示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的展示,教师随机在每小组中抽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教室四周都是黑板)默写或听写基础知识,以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第二部分是学生对重点问题的展示,可由小组中的一个或几个人把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进行展示。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讲解知识

12、的形式、课堂短剧的形式、手工制作的形式、辩论会的形式等等。例如我的学生在展示“商鞅变法”这一目时,首先是小组全体成员表演了历史短剧“商鞅舌战群儒”,虽然他们的表演不很熟练,语言也略显生硬,但是却活跃了课堂,锻炼了自己,同时也让同学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商鞅那种不畏强权、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学生展示完以后,教师可以对共性的问题加以讲解,因为这些问题可能是每组思考最多,却未能解决的问题,所以老师的讲解定会有事半功倍之效。因为学生的展示的知识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就像一粒粒珍珠散落在盘子中,这时的教师就应该是那个穿起珍珠的人,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并整理成板书。第四、拓展应用 在新课改下,历史

13、课“不是为了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能够把各种知识转化成学生终身受益的一种能力是每一位教育者最大的愿望。 这一环节,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者。教者在讲完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王扫六合”后,学生对秦始皇的功绩和过错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出示问题:“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年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学生的回答可能只局限于“好人”或“坏人”,或者是片面的、不完整的。这时教师应促成学生形成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把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让史实说话,用辩证的、历史的方法来评价。”让学生对秦始皇再进行一次评价,逐渐掌握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14、在后来的学习中,当学生遇到对汉武帝、唐太宗的评价时,已能独立完成了。 合作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了自我,增强了自信。这种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了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经过教者两年多的探索和尝试,已初见成效。第五、课堂教学要注重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本课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在讨论中,我采用了分组的形式,每组有四位同学组成,其中选一位最

15、棒的学生担任组长,这样在讨论的过程中,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他们之间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共同认识,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边参与学生的讨论,边巡回指导,共同解决问题,把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变为尝试的“先学后教,以学为主”。 例:在讲授“抗日战争的胜利“时,可设计这样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1945年8月,美国该不该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并根据学生意愿分为正反两组进行辩论,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并得出结论。这样不但激发了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三、把握恰当的点评恰当的点评是对讨论成果的巩固,教师在点评时要注意:1、语言简洁。答案应该由学

16、生总结,按他们自己的思路进行。我们的任务不是回答问题,不应喧宾夺主。在学生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指出知识性错误,但是对于与自己观点不同的答案不应否定。2、肯定优点。这是我们的点评中不能缺少的。在学生的发言中教师一定要认真倾听,发现每个学生在思维上的闪光点,加以适当赞扬。赞扬不要过度,过于夸张的赞扬反而会适得其反。3、选出优秀。我们不否定它们的答案,但是要选出相对更好的阐明理由。这样既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又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百家争鸣时期,关于治理国家的方法,孟子倡导“仁政”;庄子提出“无为而治”;韩非子则主张法制,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如果你是这一事期的某国君王,你会采纳那种治国方法?生:用孟子的方法,只有仁政才能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师:对,顾及了人民的利益。生:韩非子的思想,在当时的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