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要咬文嚼字》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218492550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要咬文嚼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要咬文嚼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要咬文嚼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要咬文嚼字》(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教学要咬文嚼字历史是用文字记载的,学习历史是通过对文字的认读和理解开始而掌握历史有关知识的。因此,历史教学要咬文嚼字,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要读准古人名和古地名古代人名、地名的读音,有的应异读,有的易误读,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字、词的读音,应读准字音。古人名如:皋陶(yo),尧时主刑狱的官;伍员(yn),字子胥,春秋吴大夫;樊於(w)期,战国燕将;李悝(ku),战国魏相;郦食(y)其(j),汉初刘邦谋士;冒(m)顿(d),汉时匈奴王名;孙思邈(mio),唐杰出的医学家;米芾(f),宋朝著名的书法家;万(m)俟(q)卨(xi),南宋秦桧党羽;钮(ni)祜(h)禄氏,清咸丰帝的皇后

2、。古地名如:镐(ho),西周的都城;龟(qi)兹(c),汉朝时国名。二、有的地方要条分缕析1、了解教材背后的历史内容历史的生命就在于真实,我们对课文有的地方要字斟句酌,因为一个字、一个词,都有丰富的含义。如:对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一书的评价,课本上写的是:“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往往我们只注意“第一部”这个词,而忽略了定语“现存的”、“完整的”。在这里一字一词的差错,就会歪曲了课文的愿意。因为保存到现在的最早的有关农业生产的资料是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但是,吕氏春秋不是农书;西汉的汜胜之书是比齐民要术要早的农书,但是,没有完整的保存下来。再如战国时期的扁鹊

3、“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为人治病,用“采用”而不用“发明”、“创造”;过去历史书上总是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而现在只说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只字不提“统一中国”。这些词的运用,都真实地反映了历史事实,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不能有差错。2、理解有关词句的意思有的字句,尤其是史书记载的古人的语言,我们要理解其意思,做好正确的翻译,否则就不能较好地分析历史人物的特点。如,当岳飞冤狱形成之后,韩世忠前去质问秦桧:岳飞谋反,证据在哪里?秦桧竟无耻地回答说:“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愤怒地说:“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字狱。“莫须有”做何解释呢?

4、如果解释为“不须有,必须有”,都是错的。“莫须”二字为宋朝人的口头禅,相当于“或者、恐怕”的意思。如刘克庄杂记:“方今人材,若就士大夫中求如(寇)准、(李)纲、(陈)康伯辈,莫须有人。”“莫须有人”即:或者还有人。因此,秦桧说的“其事体莫须有”应释为:“这件事恐怕是有的吧。”这句话充分暴露了秦桧的专横跋扈。3、掌握词句之间的联系课本上的用词是具有准确性的,同类问题,有的用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把这些关键词前后联系起来看,就能感知历史的变迁,理解历史的内容。如,中国近代史上,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几次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各不相同,又互相联系。鸦

5、片战争后签定了南京条约,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用的是“逐步”这个词;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签定了一系列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用的是“进一步”这个词;到了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定,这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用的是“大大”这个词;而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之后签定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用的是“完全”这个词。这些词语含义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形象而真实地表现出中国社会的逐步变迁过程。要做到以上这些,历史教师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要有严谨的作风、钻研的精神,多接触一些史料,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对不认识的字、读不准的字,要勤查

6、字典、词典,该异读的就异读,易误读的要讲清,不至于以讹传讹。二、要有一定的语文功底。人们常说“文史不分”、“文史莫辩”,语文和历史有着不解之缘。教师要有较厚实的语文功底,对历史书上的字词的理解应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应是准确的而不是错误的,这样才能准确地交给学生。1、要准确,用词要确切,表达要清晰,逻辑要严密。如秦灭六国之前,赢政释战国释秦国的国君,只能称“秦王”;秦灭六国后,赢政称皇帝,你必须称“秦始皇”。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而不能说“2100万两”。2、要注意区别。如对有的近义词应进行区别,指出该用什么,不该用什么,往往一字之差,含义迥异。如“发明”和“发现”,这两个词在历史书上经常出现。“发明”主要是指创造出新的事物和新的方法,此事物和方法是以前所没有的;而“发现”则是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此事物或规律是以前就已存在的。因此,我们只能说指南针是中国人最先发明的,而不能说是最先发现的;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而不能说是发明了电磁感应原理。三、要在表达上下一些功夫。有的地方要用快速而轻松的语调进行叙述,有的地方要放慢语速,一字一词都要落到学生耳朵里,有的地方不但要重点讲释,而且要求学生标上记号,给予重点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