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论文:小学科学教学“疑难问题”解决策略探微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3.50KB
约7页
文档ID:218460552
小学论文:小学科学教学“疑难问题”解决策略探微_第1页
1/7

破解教学难题提高教学效果小学科学教学“疑难问题”解决策略探微【摘 要】十年课改,一路走来,收获颇多,困惑不少本文介绍了该地区小学科学学科研究小 组的老师们,边实践,边研究,针对课改中遇到的一些教学疑难问题,诸如“凤仙花生命周期与学期 时长不一致”、“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相符”、“实验仪器款式和质量不理想”、“实验现象不明显”、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认识不到位”、“学生课后探究活动不自觉”等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教学策略, 破解了一道道教学难题,为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范例关键词】小学科学;疑难问题;解决策略我市从三年级开始实施小学科学新课标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老师们遇到了诸多教学疑难问题: 有教学内容方面的;也有实验器材方面的;还有师生主观认识方面的为破解教学难题,推进新课程 改革,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由市教研室牵头,成立了富阳市小学科学新课改学科研究小组十年 来,学科研究小组的老师们,针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个个“疑难问题”,大家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 提出了一个个相应的解决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现作如下梳理与归纳:疑难问题(一九凤仙花生命周期与学期时长不一致种植凤仙花活动是小学科学三(下)《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中的内容,教材要求以凤仙花生长发 育过稈为主线组织教学,引领学生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 其生长变化的规律,体验绿色开花植物出苗、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这样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通常情况下,风仙花的种植多采用地栽或盆栽的方式进行,根据我们南方的自然条件,凤仙花的 开花期一般在每年的六月份,到了挂果期,学生己经放暑假了由此面临的问题是,此单元第6课《开 花了,结果了》和第七课《我们的大丰收》两篇课文就无法在规定的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学生不能在一个学期内对凤仙花的整个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和研讨,成了课改以来小学科学 教师一直无法解决的教学“疑难问题”解决策略:研发塑料种植瓶,提早凤仙花的开花期针对这一教学“疑难问题”,杨老师指导学生用塑料瓶制作简易种植瓶(见附件:图一),采取瓶 栽凤仙花的方法破解了这--教学难题,实现了早播种、早发芽、早开花、早结果的设想,化解了凤仙花生命周期与学期固有时长之间的矛盾,取得了良好的种植效果具体方法与步骤如下:一是研制种植瓶准备一个雪碧瓶,切除瓶体顶部,扩大开口,便于后期装泥、播种和浇水;用 电烙铁在离底3厘米左右的瓶壁周围烫出儿个排水孔,孔下留有3-5厘米的深度,可储存水量而减少 养护时的浇水次数再往瓶内装绿豆沙和沃土,沙层高于排水孔2到3厘米,避免栽培土积水霉根还 能防止泥土流失;沃土填装至瓶口,以满足风仙花一生需要的营养二是播种和养护。

一般在3月中旬,教师即可指导学生将凤仙花种子种在湿润的泥土里,为了确 保种子出苗,一个瓶中可以放3~5粒凤仙花种子一般情况下,一周后就可以指导学生间苗,确保每 瓶都只留一株壮苗三是观察花和果到了 5月中旬,大部分风仙花就能孕蕾开花(见附件:图二)杨老师曾经在6 月20 口《我们的大丰收》课堂上统计过,两个班平均每株凤仙花挂果21个,每个果实有饱满的种子 12粒实践表明,用饮料瓶做成保温、保湿效果都远远高于地栽的特制花瓶,可以将花期提前近2个月, 解决了凤仙花的生命周期与学期时长Z间存在的矛盾目前,杨老师发明的“塑料瓶育种器”己获得国家专利,其“瓶栽风仙花”的方法经《中国花卉 盆景》、《科学课》等杂志和浙江教育信息报、浙江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已经被省内外许多学校和师生 效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疑难问题(二):教材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不相符例如,四(上)科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中的“过滤实验”(见附件:图三)教科书介绍 了过滤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过滤实验发现只有食盐无法从水中分离出來,而沙和面粉都可以通过过滤 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上过此课的老师都有同感:如果按照教科书中的图示和文字说明让四年级学生进行操作,并常握 过滤实验的技能,要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儿乎不太可能。

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是把滤纸戳 破,就是将滤液洒满桌面,学生很难过实验操作关又如,三(上)科学《比较韧性》一课中的实验(见附件:图四),编者的意图是通过实验的方法 研究木头、卡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的柔韧性,并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比较11!四种材料的不同在教学中,老师们发现如果用数据来表示不同材料的弯曲程度,并抽彖出“不同材料的柔韧性是 不同的”这一科学概念这对于刚刚涉及比较实验的三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实在太大类似于这样的 例子还有很多解决策略: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对于“过滤实验”,李老师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借鉴了部分老师的做法,对“过滤实 验”装置作了 “生活化”处理(见附件:图五),即课堂上只引入过滤的方法,对过滤实验的相关技能 不作明确要求具体做法是:把滤纸按要求折叠后打开,扣在塑料杯上,用小夹子夹住滤纸,使之不 掉入杯中,再将滤液直接缓缓倒入滤纸漏斗中,使滤液通过滤纸慢慢流入杯中这样处理,大大降低 了实验的难度,并能确保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对于《比较韧性》一课中的比较实验,孙老师则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对实 验作了这样处理:由四种材料改为三种(去掉了卡纸);将木条、塑料条、铁片换成了材料包中的竹条、 塑料条和铁条;对实验记录表的要求也作了调整,由填写“数字”改为文字描述,即用“大”、“较大”、 “小”这样的文字來描述不同材料的弯曲程度,最后对这三种材料的柔韧性进行比较、排序。

以上两位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基于对小学生科学学习前概念的充分了解,真正体现了“以 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疑难问题(三人部分实验仪器的款式和质量不理想在教学中,老师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十分纠结的问题,在学校仪器室里找不到理想的实验器材,不 是款式落后就是质量太差如三(下)科学《水结冰了》一课,教科书的要求是:拿一只塑料杯,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 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川(见附件:图六)用温度计观测试管里水温的变化观察到试管里 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岀温度计的示数可是,在实验中,当水的温度接近冰点时,普通温度计的液柱往往会被实验器材挡住,学牛很难 用“平视法”精确地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又如,六(上)科学《神奇的小电动机》中的小电动机(见附件:图七),在教学中发现:用金属 丝做的电刷,容易变形,造成接触不良;学生接线时,要用手去绕导线,很不方便;磁铁也是普通的 磁铁,磁性较弱;模型上没有安装风扇,转向不易观察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教学工作带来了不便解决策略:向学校申请实验经费,从淘宝网上购置新产品邵老师在教学《水结冰了》一课吋,就从淘宝网上购置了一款新产品一一数码温度计(见附件: 图七)这款数码温度计与实验室里常用的普通温度计相比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精确度高,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二是容易操作,只要打开开关,将杆子插入被测物体 中即可;三是便于观察,将杆子插入物体中,上面的显示器马上就能显示被测物体的温度,十分方便。

孙老师在教学《神奇的小电动机》一课时,学生所用的小电动机(见附件:图九)也从淘宝网上 购买的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此款小电动机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网购的小电动机电刷是金属片,弹 性佳,接触好;导线的一端是金属插片,另一端是金属夹子,学生接线十分方便;磁铁的磁性强,南 北极明显;模型上还带有风扇,风扇转动时,转向就比较容易观察除此之外,老师们还从淘宝网上购置了许多价廉实用的实验器材,如“拉压两用测力计”、“浮力 实验杯”、“电池盒”、“小灯座”等,这些新“宝贝”的添置和使用,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疑难问题(四):参照教材组装的部分实验装置实验现象不明显例如,五(下)科学《金属热胀冷缩吗》中的实验:在钢条的中间打一小孔,用大铁钉将其固定 在木板上,并紧贴钢条的一端钉上一枚小铁钉,然后用酒精灯在钢条的另一端加热(见附件:图十)教材这样的设计意图是让加热后的钢条长度发生变化推斜或推倒小铁钉然而,在实验时发现, 即使给钢条加热很长时间,也很难观察到预想的实验现彖其主要原因是钢条受热部位与小铁钉相距 较远,钢的热传导系数和热膨胀系数比Z铜、铝等金属也相对低得多,所以实验效果差强人意又如,四(上)《声音的变化》一课,课本中的实验装置是:在一块木板上钉上两个钉子,将一根 橡皮筋套在两个钉子上(见附件:图十一)。

要求:(1)拨弹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2)把橡皮筋拉 得紧一些,再拨弹观察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3)稍稍放松橡皮筋,再拨弹观察橡皮筋 发出的实验有什么变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橡皮筋发出的声音较弱,难以听清;二是调整橡皮筋的松 紧学生难以掌握;三是用同样的力度拨动橡皮筋难以控制;四是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快慢很难解决策略:改进实验装置,提高实验现象的清晰度李老师在教学《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时,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使热胀冷缩现象一目了然方法一:裁一块长30cm,宽12cm的三合板,中间挖一个长10cm,宽7cm的方孔,使其刚好能 搁在三脚架上,然后在三合板上放一根钢条,并紧贴钢条两端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见附件:图十二)实验时,从三合板中间的方孔处给钢条加热,钢条受热膨胀、延长,容易将两端的大头针椁斜; 熄灭酒精灯,钢条受冷收缩,两个端头与倾斜的大头针之间还会出现缝隙方法二:在第一种改进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头对头地放上两根钢条(也可用钢尺代替),并将其用 夹子固定,然后接上一个电路检测器(见附件:图十三)实验时,移动两根钢条,使其两个端头相距约0.5mm至1mm,从三合板中间的方孔处给两根钢条 的端头加热,钢条受热膨胀后连接到一起,小灯泡就会发光;熄灭酒精灯,钢条渐渐冷却收缩,小灯 泡就会慢慢熄火。

对于《声咅的变化》一课中遇到的难题,袁老师在教学时,也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见附件: 图十四),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了实验现彖他为每组学生提供的实验装置是在发声盒上安装了两根橡皮筋,一个松,一根紧,并列安装在 橡皮筋的一端还设置了调节旋钮,可以自由调节橡皮筋的松紧这样的实验装置,学生操作起來就显 得十分方便,由于有发声盒的帮助,声咅的高低变化现象非常清晰疑难问题(五):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认识不到位《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 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 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认识不到位有的认 为日常教学任务太重,每周要上十四、五节课,哪有精力去开发除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也有的认为 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需要自身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而大多数教师则认为自身的这方面能力比较 欠缺还有的认为外部条件不具备,如班级人数多、安全隐患大、活动组织难等等总之,对于小学 科学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老师们口头上说的多,行动上落实的少。

解决策略:组织专题研训,推广成功经验活动一:2008年6月9 H上午,富春四小阶梯教室,人头攒动,来自全市各小学的70余位科学教 师,•正在这里参加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训活动学生面前的课桌上摆放着一瓶瓶花卉, 这些花卉是五(3)班同学化了三个多月时间精心培育出來的“水上花”(见附件:图十五)讲台上给同学们上课的是该校校外科技员、水稻研究所胡根生老师胡老师非常支持学 校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一位十分称职的校外科技员他学握农作物栽培的先进技术,特别是对 “无土栽培”具有一定的研究课堂上,胡老师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