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效果分析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18310978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效果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效果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效果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效果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效果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效果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效果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效果分析 吴蓉【摘 要】目的:探讨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行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所接收的8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治疗手段不同分为针灸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分别为42例。常规组仅口服中药进行治疗,针灸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进行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功能(Lysholm)评分以及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针灸组的治疗有效率45例(93.75%)明显高于常规组38例(79.17%),两组治疗前的Lysholm评分和VAS评分均无显著差異(P0.05),治疗后针灸组的Lysholm评分和VAS

2、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50岁的女性人群,患者在患病期间通常表现为肿胀、疼痛以及行为受限等症状,将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上通常采取用药治疗的方案,虽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但是停药后将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并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目前,临床上采取针灸治疗的方式,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所接收的8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治疗手段不同分为针灸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分别为42例。其中,常规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40岁,平均

3、年龄(58.454.48)岁;最短病程为2个月,最长病程为2年,平均病程(3.31.1)年;针灸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40岁,平均年龄(58.824.81)岁;最短病程为2.5个月,最长病程为2年,平均病程(3.91.4)年。,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病情程度差异经统计学检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仅口服中药进行治疗。中药方剂为独活寄生汤。针灸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进行针灸治疗。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取患者内外肿眼、梁丘、血海、足三里、阳陵泉以及阴陵泉等穴位,对于湿热阻滞的患者而言,则需要增加丰隆穴、阿是穴;取患肢内

4、外膝眼,对于肝肾亏虚患者而言,则需要增加肝俞、脾俞、肾俞;对于风寒阻络而言,则需要增加风池、合谷以及大椎。常规消毒后,采取直刺、斜刺的进针方式,进行针灸治疗,采取切进针的入针方法,直刺患者阳陵泉以及膝阳关,平刺阿是穴,进针的过程中若出现阻碍感则需要暂时停止进针。针刺以得气而止,每天针刺1次,留针时间为2030min,行针35次,7d为一个疗程。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功能(Lysholm)评分以及视觉模拟(VAS)评分。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均使用SPSS17.0软件予以分析、核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5、 针灸组的治疗有效率45例(93.75%)明显高于常规组38例(79.17%),卡方值=4.360,P值=0.037,P0.05),治疗后针灸组的Lysholm评分和V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针灸组的Lysholm评分和V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见,通过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给予针灸治疗,能够达到显效(/有效),值得临床推广。结语:概而言之,通过针灸治疗膝关节炎,能够缓解疼痛程度,还能够不同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参考文献1 常达, 王胜, 高珺. 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近况J. 湖南中医杂志, 2016, 32(1):182-184.2 陈能, 许学猛, 刘文刚,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用穴规律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 23(3):31-34.3 封百玉, 侯书伟, FENGBaiyu,等. 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17(1):83-84.4 戚耀, 苏同生, 杨改琴. 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 2016, 37(4):490-491.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