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二次函数和圆的学问点总结1. 定义:一般地,假如 y = ax 2+ bx + c(a, b, c 是常数, a 0) ,那么 y 叫做 x 的二次函数.2. 二次函数 y = ax 2 的性质(1) 抛物线 y = ax 2 的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 y 轴.(2) 函数 y = ax 2 的图像与a 的符号关系.①当a > 0 时 抛物线开口向上 顶点为其最低点;②当a < 0时 抛物线开口向下 顶点为其最高点.(3) 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 y 轴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形式为 y = ax 2(a 0).3. 二次函数 y = ax 2 + bx + c 的图像是对称轴平行于(包括重合) y 轴的抛物线.( )2 b 4ac - b 24. 二次函数 y = ax 2+ bx + c 用配方法可化成:y = ax - h+ k 的形式,其中h = -,k = .2a 4a5. 二次函数由特别到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① y = ax 2 ;② y = ax 2+ k ;③ y = a(x - h)2 ;④y = a(x - h)2+ k ;⑤ y = ax 2 + bx + c .6. 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① a 的符号打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a > 0 时,开口向上;当a < 0时,开口向下;a 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外形相同.②平行于 y 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 x = h .特别地, y 轴记作直线 x = 0.7. 顶点打算抛物线的位置.几个不同的二次函数,假如二次项系数 a 相同,那么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开口大小完全相同,只是顶点的位置不同.8. 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b 24ac - b2b 4ac - b 2(1) 公式法: y = ax 2线 x = - b .2a+ bx + c = a x + +2a 4a,∴顶点是(- , ),对称轴是直2a 4a(2) 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y = a(x - h)2对称轴是直线 x = h .+ k 的形式,得到顶点为( h , k ),(3) 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所以对称轴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用配方法求得的顶点,再用公式法或对称性进行验证,才能做到万无一失.9. 抛物线 y = ax 2+ bx + c 中, a, b, c 的作用(1) a 打算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 y = ax 2 中的a 完全一样.(2) b 和a 共同打算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 y = ax 2 + bx + c 的对称轴是直线x = - b,故:① b = 0 时,对称轴为 y 轴;② b> 0 (即a 、b 同号)时,对称轴在 y 轴左侧;2a a③ b < 0 (即a 、b 异号)时,对称轴在 y 轴右侧.a(3) c 的大小打算抛物线 y = ax 2 + bx + c 与 y 轴交点的位置.当 x = 0时, y = c ,∴抛物线 y = ax 2+ bx + c 与 y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 c ):① c = 0 ,抛物线经过原点; ② c > 0 ,与 y 轴交于正半轴;③ c < 0 ,与 y 轴交于负半轴.函数解析式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y = ax 2x = 0( y 轴)(0,0)y = ax 2 + kx = 0( y 轴)(0,k )y = a(x - h)2y = a(x - h)2 + k当 a > 0 时x = h( h ,0)开口向上x = h( h , k )当 a < 0时y = ax 2 + bx + c开口向下x = -2ab(- b 4ac - b 22a,4a)以上三点中,当结论和条件互换时,仍成立.如抛物线的对称轴在 y 轴右侧,则10.几种特别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如下:b < 0 .a11.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 一般式: y = ax 2 + bx + c .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x 、 y 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2) 顶点式: y = a(x - h)2+ k .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3) 交点式:已知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 x 、 x1 2,通常选用交点式: y = a(x - x1)(x - x ).212. 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1) y 轴与抛物线 y = ax 2+ bx + c 得交点为(0, c ).(2) 与 y 轴平行的直线 x = h 与抛物线 y = ax 2(3) 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 bx + c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h , ah 2+ bh + c ).二次函数 y = ax 2+ bx + c 的图像与 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 x 、 x ,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1 2ax 2 + bx + c = 0 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状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①有两个交点 D > 0 抛物线与 x 轴相交;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x 轴上) D = 0 抛物线与 x 轴相切;③没有交点 D < 0 抛物线与 x 轴相离.(4) 平行于 x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同(3)一样可能有 0 个交点、1 个交点、2 个交点.当有 2 个交点时,两交点的纵坐标相等,设纵坐标为k ,则横坐标是ax 2+ bx + c = k 的两个实数根.(5) 一次函数 y = kx + n(k 0)的图像l 与二次函数 y = ax 2y = kx + n+ bx + c(a 0)的图像G 的交点,由方程组 y = ax2 + bx + c的解的数目来确定:①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 l 与G 有两个交点; ②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时 l 与G 只有一个交点;③方程组无解时 l 与G 没有交点.(6) 抛物线与 x 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若抛物线 y = ax 2+ bx + c 与 x 轴两交点为 A(x ,0),B(x1,0),2由于 x 、 x 是方程ax 21 2+ bx + c = 0 的两个根,故x + x = - b , x x = c(x - x )2 - 4x x1 2 1 2- -b 2a 4cab2 - 4acaDa1 2AB = x1a 1 2 a(x - x )21 2- x = =2= = =1.垂径定理及推论: 几何表达式举例:如图:有五个元素,“知二可推三”;需记忆其中四个定理, ∵ CD 过圆心即“垂径定理”“中径定理” “弧径定理”“中垂定理”. ∵CD⊥ABC平分优弧∴ AE=BEOEABD过圆心垂直于弦平分弦平分劣弧AC=BCAD=BD2.平行线夹弧定理: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几何表达式举例:AB∵AB∥CDOCD∴AC = BD3. “角、弦、弧、距”定理:(同圆或等圆中)“等角对等弦”; “等弦对等角”;B“等角对等弧”; “等弧对等角”; E“等弧对等弦”;“等弦对等(优,劣)弧”; AO“等弦对等弦心距”;“等弦心距对等弦”.C F几何表达式举例:(1) ∵∠AOB=∠COD∴ AB = CD(2) ∵ AB = CD∴∠AOB=∠CODD4. 圆周角定理及推论:(1) 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2)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1(1) ∵∠ACB= 2 ∠AOB(3)“等弧对等角”“等角对等弧”; ∴ ……………(4) “直径对直角”“直角对直径”;(如图) (2) ∵ AB 是直径(5) 如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CB=90 直角三角形.(如图) (3) ∵ ∠ACB=90CC A ∴ AB 是直径O A B DOBC BA(4) ∵ CD=AD=BD∴ ΔABC 是 RtΔ(1) (2)(3) (4)5. 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C 几何表达式举例:B∵ ABCD 是圆内接四边形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A6.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如图:有三个元素,“知二可推一”;需记忆其中四个定理. O(1)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C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A(2)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D E是半径B 垂直是切线∴ ∠CDE =∠ABC∠C+∠A =180几何表达式举例:(1) ∵OC 是半径∵OC⊥AB∴AB 是切线(2) ∵OC 是半径∵AB 是切线※(3)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4)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7.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 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P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8. 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1)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OC⊥AB(3) ……………几何表达式举例:A ∵ PA、PB 是切线∴ PA=PBO ∵PO 过圆心B ∴∠APO =∠BPO几何表达式举例:(1)∵BD 是切线,BC 是弦(2) 假如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3) 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如图)DA∴∠CBD =∠CAB(2)∵ EF = ABFC E A∵ ED,BC 是切线B D B C∴ ∠CBA =∠DEF9. 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 几何表达式举例:(1)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乘积相等; (1) ∵PAPB=PCPD(2) 假如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2) ∵AB 是直径D CAP A O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