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精讲》

住在山****c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34MB
约13页
文档ID:218167287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精讲》_第1页
1/13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本讲主要内容】 分子和原子 1. 了解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了解原子的概念,及原子与分子的区别 3. 了解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并学会计算【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 知识点1 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分子的基本性质有关 1. 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是由大量的分子集合体表现出来的,单个分子是不能表现出来的 2. 分子的基本性质有以下几点: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的分子间间隔最大 (3)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3.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的凝聚状态发生了变化,而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如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这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改变了。

4.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但纯净物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知识点2 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破裂成为原子 1.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2.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 ① 1个水分子 ② 1个氢原子 1个氢原子 1个氢分子 ③ 1个氧原子 1个氧原子 1个氧分子 (H2O) (H2) (O2) 3.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一,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铁、铜等金属 4. 原子的基本性质:①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②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③原子间有间隔 5. 原子概念中的“最小”是指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用其他方法,原子还可以再分 6. 原子的概念还可以理解为“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裂” 知识点3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又有本质区别 1.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是:都是客观存在的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粒子间都有间隔,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都不显电性。

2.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肯定破裂,分子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又重新构成新的分子 3. 分子、原子、物质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4.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解题方法指导】 例1. 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1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图中的( ) 解析:温度升高后气体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并不是分子的数目增多了,也不是分子的种类改变了,而是分子在温度升高时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但分子并没有破裂,数目、大小都没有改变 答案:B 例2. 如图所示,表示1个甲分子,,表示1个乙分子,1个甲分子与3个乙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丙分子,则1个丙分子表示为( ) A. B. C. D. 思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要破裂成原子,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因此反应后得到2个甲原子和6个乙原子,它们要构成2个丙分子,因此每个丙分子由1个甲原子和3个乙原子构成。

答案:A【考点突破】【考点指要】 1. 物质结构和构成是初中化学入门的关键 本部分知识更新内容抽象,难度较大,在中考中各种梯度的命题均有出现从宏观、微观角度描述物质组成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和趋势,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现象和变化从微观角度理解生产、生活实际问题(飞秒技术等)是中考命题的又一趋势 2. 本考点在中考中约占10%左右典型例题分析】 例1. (2020,辽宁)下图是碳酸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你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写出获得的信息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宏观方面的信息主要是指碳酸这种物质的组成,微观方面的信息主要是指碳酸分子的构成情况 从第一个图形分析可知,每一个碳酸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同时可知组成碳酸的元素为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对比第一和第二两个图可知,碳酸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分解成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体现了化学变化的本质,即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从第三图中可以看到:不同的原子可以重新结合成分子,如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水分子;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结合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从发生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来看,碳酸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在此变化过程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未发生改变 答案:(1)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2)每个碳酸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 (3)碳酸反应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4)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5)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构成粒子等方面正确回答均可) 总结:本题关键在于比较前后图中粒子的变化,要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化学变化的发生过程,注意宏观一般指物质的组成元素,而微观一般是物质的构成粒子 例2. (2020,北京)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 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 分子可构成物质,而原子要先构成分子再构成物质 C.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D.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解析:本题是概念辨析题。

解答这类题必须明确有关概念的含义,弄清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还要注意一般规律之外的特例,抓住关键的字词句分析推敲根据原子构成分子,可以说分子的质量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对于不同分子或不同原子来说,就不一定了如氧化汞分子的质量大于汞原子或氧原子的质量,而一个水分子质量要比一个硫原子的质量小得多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当物质由原子构成时,原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当然,当物质的“分子”由原子构成时,则原子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C【达标测试】一. 选择题 1. 金秋时节,在桂花树附近,能闻到丹桂散出的阵阵花香,花香这种现象说明了( ) A. 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B.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B. 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 C. 氧气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D.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3. 原子与分子的区别是( ) A. 分子大,原子小 B. 原子只能构成分子,分子再构成物质 C.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分子间有间隔,而原子间却没有 4. 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可表示为下图中的( ) A. B. C. D. 5. 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

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下图中的哪个( ) A. B. C. D. 6. 下列现象或操作与分子对应的特征不一致的是( )选项现象或操作分子的特性A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隔B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0mL分子是有质量的C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D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7.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 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 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 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8. 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 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 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 水分解过程中,原子数不变 9. 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水在常温下的挥发和水受热加快蒸发的情况,由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 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C. 只要温度相同,任何物质的分子间的间隔都是相同的 D. 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是不同的 10.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解释A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B花香四溢分子不断地运动CCO有毒而CO2无毒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D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11. 如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单质的是( ) 12. 下列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并正确的是( ) A. 矿石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矿石分子很小 B. 热水瓶瓶塞有时很难拔出,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污水排入池塘后不久,整个池塘水被污染了,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 压缩弹簧需要用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二. 简答题 1. (1)如图所示,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说明_________。

A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_________,说明_________仪器A细颈部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 如图所示,两个集气瓶各装一瓶空气和一瓶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为红棕色),把两瓶间的玻璃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