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行为转喻分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7992924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行为转喻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行为转喻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行为转喻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行为转喻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行为转喻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行为转喻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行为转喻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行为转喻分析 陈珍玉陈伟容摘要:玻璃动物园是田纳西威廉姆斯的著名作品,它成功地树立了温菲尔德一家三口和吉姆的形象,尤其对温菲尔德两母女的悲惨命运做了细致有意味的描述。此部作品的以往研究大都从文学文论方面展开,而语言学角度的分析少之又少。以认知语言学中的言语行为转喻为理论基础,对玻璃动物园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1)文学作品中的会话也符合言语行为转喻理论;2)文学作品中,用不同言语行为事态场境部分去指代整个事态场境隐藏着一定的角色特征;3)对文学作品进行言语行为转喻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深意。关键词:玻璃动物园;言语行为转喻1.引言文学作品作为人类社会的瑰宝,自古吸引着

2、社会的目光,它不仅给读者带来巨大的愉悦、指导也对文化和文明的传承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新兴学派,正以蓬勃生机向前发展。以往的语言学和文学研究大都是各自进行,鲜有两者交叉研究。然而语言学,特别是认知语言学中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与文学作品进行共同研究具有巨大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方面,文学作品,特别是剧本中充满了人物角色的会话交流,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话是整部作品演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对人类会话行为,更具体来说对会话中的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分析。所以将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应用在文学作品研究中,有很大的新颖性和可行性,这也将给我们带来许多全新

3、视角。本文就以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为基础,分析田纳西威廉姆斯的作品玻璃动物园,尝试剖析出作品会话中所潜藏的信息。2.玻璃动物园作品简介玻璃动物园是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二战结束后的一部重要作品。和作品中的汤姆一样,田纳西威廉姆斯也在鞋厂做过工人,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深知社会底层百姓的悲欢离合,艰辛穷困,为田纳西以后的习作生涯积累了大量素材。在玻璃动物园这部作品中,作者以戏剧的形式,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悲剧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类的精神危机(鲍秀文 2008)1。有人认为玻璃动物园是田纳西威廉姆斯的自传性作品,它讲述了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为背景下温菲尔德一家人的生活,讲述他们在现实和幻想的

4、冲突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李燕 2007)2。母亲阿曼达经常沉浸于昔日的回忆,一遍一遍地讲述在少女时代醉心于自己的那些翩翩君子。劳拉是个自卑并带有些许残疾的女性,她经常摆玩玻璃动物和爸爸留下来的那些留声机唱片以安慰自己,始终活在自己那封闭的小小世界。阿曼达的儿子汤姆是个诗人,但却在制鞋厂打工,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过着自己并不喜欢的生活。但他不满足于现状,向往冒险和自由却不被任何人理解。由此汤姆计划着自己能向过去爸爸那样为自己的冒险和爱好一走了之。妈妈阿曼达十分担忧两个孩子,特别是劳拉,她不愿敞开自己的心灵,在外人眼中十分害羞。用妈妈阿曼达的话语来讲就是她“十分了解那些不结婚又没有工作能力的女人会有

5、怎样的下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劳拉不得不遵从母亲的意见为自己的婚姻去接待男客人,汤姆也没办法答应了母亲邀请自己的男同事去家里做客。汤姆的同事吉姆让劳拉看到了生活的热情与希望,她尝试不再那么自卑,可是吉姆却是一个有婚约的人,这让劳拉又一次陷入绝望。这次约会以失败告终,劳拉送给吉姆一个被摔坏的独角兽。母亲阿曼达责备汤姆的不是,导致汤姆最终的愤怒和离家出走。3.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事态前”(BEFORE)指执行言语行为所必需的条件,如动机、能力等。“事态核心”(CORE)指行为所拥有的本质特征。“事态效力”(EFFECTS)指言语行为得到实施后所出现的及时结果。“事态后”(AFTER)则主要指言语行

6、为执行后所出现的预期后果。因此言语行为转喻通常有三种模式(张辉、卢卫中 2010):事态前部分指代或指向整个事态场境;事态核心或事态效力部分指代或指向整个事态场境;事态后部分指代或指向整个事态场境3。根据言语行为转喻理论,说话者可以用言语行为场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场境前,场境核心,场境效力和场景后)来转喻性的指代整个言语行为场境。与此同时,听话者也可以由此来推理转喻式的言语行为。4.玻璃动物园中的言语行为转喻分析4.1 玻璃动物园言语行为转喻定量分析玻璃动物园描述了温菲尔德一家的悲剧,整部作品的步调看似让人啼笑皆非,实则让人内心压抑,悲剧色彩很浓厚。阿曼达、罗拉。汤姆和吉姆都有自己说话的方式,这

7、也反映这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有的害羞,有的总是回忆过去,有的不善吐露真心话,有的充满积极性。同样,不同的性格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说话方式会有不同。通过对这一规律的总结归纳,将对我们进一步解读文学作品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在玻璃动物园这篇作品中,符合言语行为转喻的动词共有120个,其中属于用场境前部分代替整个事态场景的有24个,用场境核心代替整个事态场境的有42个,用场境效力代替整个事态场境的有36个,用场境后部分代替整个事态场境的有18个。由此次微型的定量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玻璃动物园个人物在实施言语行为特别是间接言语行为的时候,都有采用转喻的方式去实现,也就是说,他们都会出于某种特殊

8、的原因或者由于自身的性格特点而使用婉转间接地方式去表达言语行为。那么各人物用不一样的场境部分去代替整个事态场境又能反映出那些内在的含义呢?5.结语玻璃动物园是田纳西威廉姆斯的重要作品,它对西方社会中下层阶级的苦难做了生动的描述。本文突破传统思维,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文学作品,将玻璃动物园放在认知语言学的言语行为转喻视角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也可以转喻式地对言语行为进行表述,然而不同的表述也可以帮助作者对任务形象性格做出更好的刻画,读者也可以由此来发掘作品深层词的意义。但是此项研究由于笔者的浅薄和研究不可避免的不足也有很大的地方需要改进,后续研究也有待加强。参考文献:1鲍秀文.论玻璃动物园中象征手法对主题凸显的作用J.外语研究,2008(4):90-93.2李燕.重压下的释放-析玻璃动物园中的主题及人物形象J.外国文学,2007(10):111-114.3张辉、卢卫中.认知转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