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低效交流的分析与思考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7991070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低效交流的分析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课堂低效交流的分析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课堂低效交流的分析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课堂低效交流的分析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低效交流的分析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低效交流的分析与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数学课堂低效交流的分析与思考 张世霞小学数学课堂交流就是在数学课堂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接受等。它像一种对话是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形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然而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交流低效的现象比较普遍,笔者做了如下分析与思考。一、小学数学课堂交流低效现象综观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一些交流活动,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课堂交流参与不足。部分教师受到数学课教学进度、教学计划等条件的限制,于是就放弃了让学生参与交流的机会;也有教师觉得课堂上学生广泛交流太浪费时间,还不如指名回答来得快;还有教师觉得让

2、学生讨论交流,可能课堂纪律不太好控制,于是就放弃了让学生交流的想法。2.课堂交流流于形式。有些教师仅仅把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活动的形式,并且这种形式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使用,只有在公开课、研究课即有人听课时才会被充分的使用。这种讨论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智力没有足够的参与。从学生交流后的发言质量看,对一些重、难点问题的分析、认识,没有反映群体的智慧和个体的探究精神。3.课堂交流缺乏深度。数学课堂的交流未能在深层上拓展,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有的课堂上学生交流的问题没有质量,难度和深度不够。交流一些枝枝蔓蔓的问题,是一些学生一读就会、一看就知或通过独立思考完全可以解决的问题。学生在交流时,教师未能引导他

3、们从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上去感悟和理解,未能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上逐步深化。二、小学数学课堂交流低效的原因1.教师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教师对“交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存在着某些误解,有些教师错误的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提出了大量的问题,学生都给予了回答,课堂交流就成功了。交流过程往往都在教师的预设中,学生基本上是按着教师的思路在走,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交流往往只是为了体现“交流学习”的理念,而在形式上“理念”一下。2.教师提供交流机会较少。由于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教学任务比较重,40分钟的数学课堂,概念、例题和教师的讲授已经占去了大半的时间,

4、还有练习的时间,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只能剥夺了学生交流的机会。3.学生交流意识不强。笔者结合个人课题“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研究”对我校五年级三个班的120名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问题之一,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如果遇到问题,你会怎么样?调查结果:(1)自己思考,不让人知道的占62%;(2)与同学讨论的占28%;(3)请教老师的占10%。问题二,在讨论数学问题时你更愿意怎样?调查结果:(1)提出自己观点的占30%;(2)倾听他人发表意见的占32%;(3)不与别人讨论,只考虑个人观点的占38%。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在小学生的数学交流意识是不强的。三、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交流的思考针对以上小学数学

5、课堂交流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课堂交流前充分准备。首先,通过了解学生把握学习中交流的起点。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上课前,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哪些内容需要相互交流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其次,通过教材的理解准确把握交流中的教学目标。教师着重要搞清教学目标中哪些方面有交流的必要,是交流的重点;哪些方面可作简单交流处理,只需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稍作点拨即可。2.课堂交流中指导方法。(1)学会表达。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用完整的

6、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要耐心地引导学生,把话讲完整、讲正确,学会用符号表达。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过程是直观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因此,要让学生善于用线段图,实物图等具体地、直观地表达自己的意思。(2)学会倾听。学生要善于倾听老师的讲解,也应善于倾听同学的发言,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要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有意见要等到别人说完后再发表。(3)学会评价。评价包括评价别人和自我评价。评价别人就是引导学生在倾听他人交流的同时,学会客观地分析、辩证地思考。自我评价则是一个自我矫正、不断提高的过程。通过倾听、评价他人的交流,对照自己的思考方法及思考过程,从而不断地修正自己、提高自己,让学生

7、感受到我要向别人学习。3.课堂交流后的总结性评价与激励。总结性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同伴、老师,评价的过程则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关注学生在交流中对数学学习的积极姿态,关注其能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同时要注重鼓励,坚信每位学生都会成功,对学生的新认识、新发现,不管是对还是错,都应给出恰当的评价。特别是平时数学交流困难的学生,如其有点滴的进步,甚至有创造性的因素时,更应该给予肯定与表扬,如发现学生交流有误,应加以启发性的评语,引导学生找出原因,正确解题。综上所述,数学的活力源于课堂交流,没有交流的课堂,如同一潭死水,而交流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放课堂,调动他们交流的积极性,采用多种方法、手段促成学生富有成效地交流,把时间和空间充分让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提高。(作者单位:南京市幕府山庄小学)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