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后的肺康复,气管切开我们往往联想到,病情严重、ICU、呼吸困难、呼吸机、痰多、痰黏稠、感染、抗生素、吸氧、吸痰、雾化、湿化、吞咽障碍、发声障碍,患者状态:病情严重、肺功能障碍、气道廓清障碍、易感染,临床治疗:呼吸机、抗生素、吸痰、吸氧、化痰药,共同目标:又好又快拔管,内容,一、呼吸功能问题与治疗目标 二、物理治疗方法 三、各阶段治疗重点 四、操作注意事项 五、小结,一、问题清单,气管切开后常见的呼吸功能问题: 肺部感染 气道廓清障碍 呼吸模式异常 呼吸肌功能障碍 肺容量不足,治疗目标,促进痰液排出,改善肺部感染 调整呼吸模式,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呼吸模式 使塌陷的肺组织复张 增强呼吸肌力量,提高气道廓清能力 最终:成功拔管!,二、物理治疗的方法,传统方法: 超短波、超声雾化 体位引流 翻身、拍背 振动排痰 站立床训练 针灸,新治疗技术: 气道廓清技术自主引流 调整呼吸模式呼吸控制、呼吸神经生理促进技术 增强呼吸肌力量呼吸肌肌力训练 促进肺复张胸廓扩张运动、徒手扩张技术 改善顺应性呼吸操,新旧结合,更好更快地康复,超短波治疗 超短波能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加速组织修复,在消除炎症的同时,加快肺功能的康复,从而提高超短波在综合治疗中。
超声雾化 超声雾化是利用超声波空化作用,使药物分子通过气雾直接进入毛细血管或肺泡,达到治疗作用体位引流,站立床训练 从仰卧位到直立,能增加潮气量,改善肺顺应性,有利于膈肌运动及分泌物移除叩拍,在体位引流时,可结合使用胸部叩拍,目的是移出肺内浓痰,黏液,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减少支气管和肺部的感染自主引流 自主引流(AD)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增大气道内的气流,以改善通气功能并清除黏液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松动 低潮气量下呼吸 300-400ml 移除外周分泌物 2.聚集 潮气容积位呼吸 500-800ml 聚集中间气道的分泌物 3.排出 高肺容积位呼吸 1000-2500ml 分泌物从中心气道排出,排痰-自主引流,自主引流分为三个阶段:1.松动;2.聚集;3.排出,聚集,排出,松动,呼吸控制(BC) 患者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深度进行呼吸,并鼓励其放松上胸部和肩部,尽可能地利用下胸部,即膈肌运动来完成呼吸 它能使肺部和胸壁回复至其静息位置,调整呼吸节律有选择的本体感觉和触觉刺激会产生非常协调的反射反应,包括通气肌、肋骨的吸气性膨胀、呼吸频率改变反应都可观察到 临床上,患者经治疗后,这些反应通常伴有呼吸音的改变,吸气需求的减少,更加正常的呼吸模式。
呼吸神经生理促进技术 (NPF),胸部神经生理促进刺激技术,呼吸肌肌力训练,膈肌训练,胸廓扩张运动 胸廓扩张运动(TEE)旨在在潮气量的基础上主动增加肺容量,以实现: - 松动、移动分泌物 - 塌陷肺组织再次膨胀 - 改善胸廓顺应性,并增加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和效率,徒手扩张技术(MHI),手动肺过度充气缓慢吸气过程可产生层流,这种气流延长肺泡时间常数,可促进肺泡缓慢复张呼吸操 旨在利用肢体与躯干的活动来促进、协助胸廓与膈肌运动,从而实现训练呼吸肌、维持通气以及改善肺与胸廓的顺应性的作用操作注意事项,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都需听诊 昏迷患者行气道廓清技术时,需密切检测血氧饱和度 操作前需确定患者有无肋骨骨折,如有肋骨骨折,应避开骨折部位操作 治疗时应选择最有利的体位,拔管评估,重新试堵管,更换套管,套管型号偏大,ST介入,吞咽困难,无法进行有效咳嗽,拔管,试堵管2448小时,呼吸肌肌力训练 进一步提高咳嗽力量,逐渐减少吸氧浓度,气道廓清及降低呼吸频率治疗,痰液量减少,呼吸频率30次/分,有剧烈咳嗽,氧浓度(FiO2)%=21+4吸氧流量(L/min)35%,吸氧流量3.5L/min,痰液量减少,呼吸频率30次/分,成功,改善,气流量在2L以上 气流速度达5L/s,不同型号的套管,脑卒中各个阶段的肺康复,小结,气管切开后常因痰液潴留、呼吸频率过快、咳嗽力量不足等原因,导致了肺部感染、高碳酸血症等问题,造成拔管困难。
在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的物理治疗,尤其是一些新物理治疗技术的运用,能更好、更全面地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缩短带管时间 拔管后的呼吸功能锻炼,能降低再感染的风险,心肺功能的提高,也为进一步的运动功能康复打下基础Thank for your lianst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