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实践活动特点解析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17760364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里士多德实践活动特点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亚里士多德实践活动特点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亚里士多德实践活动特点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亚里士多德实践活动特点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亚里士多德实践活动特点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亚里士多德实践活动特点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里士多德实践活动特点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亚里士多德实践活动特点解析 陈维荣姚爱琴摘 要:作为西方实践哲学创始人的亚里士多德最早明确地着眼于实践来研究人的行为,使“实践”成为重要的哲学范畴和实践哲学的主题。探讨了亚里士多德所确定的实践范畴,认为其范畴指向的实践活动具有自主自由性、向善性和活动自身目的性三个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实践”活动特点的缘起和其特点所具有的一定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使我们在了解研究亚里士多德实践观的基础上能更好地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理论。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实践;特点:B21 文献标志码:A :1002-2589(2013)16-0078-03西方哲学史中存在着一个源远流长的实践哲学传统,亚里士多德(公

2、元前384前322年)则是西方实践哲学的创始人。在亚里士多德之前,实践概念虽然存在,但被认为只是一个常识性范畴,正是亚里士多德最早明确地着眼于实践来研究人的行为,使“实践”成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和实践哲学的主题。正是亚里士多德,在把学科分为理论、实践、制作之学的划分中,使实践哲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知识部门;也是亚里士多德,在其后来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严格区分了phronesis和sophia,从而使实践理性摆脱了和理论相混杂的状态,标志着实践哲学从理论哲学中独立出来。整个西方哲学史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实践思想都根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鉴于此,学习和研究亚里士多德实践思想,尤其是把握其“实践”范

3、畴所指向的实践活动的特点,就成为理解整个西方哲学思想的基础,也有益于在各思想家实践理论的比较中更好地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理论。一、亚里士多德实践范畴的内涵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思想包含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他所留下来的著作,依公元2世纪传记作家第欧根尼拉尔修在其著名哲学家传中保存的目录所载,就有一百六十四种四百余卷之多。在形而上学第六卷第一章中,亚里士多德根据科学研究对象的不同,把学科(或学问、学术、科学)分为三种:理论之学、实践之学和制作之学;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一卷第二章,他把政治学作为实践之学的最高学科,下属战略学(战略学、战术学、军事学)、经济学(经济学、家政学、理财术)和修辞学;在大

4、伦理学中,把关于道德的讨论看作政治学的一部分和起点;在尼各马可伦理学末尾,他表示还要讨论立法和政治的问题才能完成对“人的哲学”的研究。据此,我们可知亚里士多德实践之学的内容、范围和研究对象。亚里士多德是这样阐述实践的:“在动物中,只有人是某种行为的本源,因为我们不应该说其他动物有行为。”11222b“实践是包括了完成目的在内的活动”21048b,“实践涉及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生产只关心人欲望与要求的满足。实践的对象是人事,生产的对象是物体。”3133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把实践的基本意义理解为正确的行为,一个完全圆满地完成自身构成目的的活动。这种正确的行为,主要是指与生产劳动相区别的人的伦理道德

5、行为和政治行为。”435亚里士多德对实践的说明,至少包括这样几个层面:实践是人仅有的行为活动;在人的所有活动中只有本身成为目的的活动才能成为实践;这种本身成为目的的活动是正确的。二、亚里士多德“实践”活动的主要特点亚里士多德实践范畴所确认的实践活动,具有自主自由性、向善性和活动自身目的性三个主要特点。亚里士多德实践活动具有自主自由性。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是人的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亚里士多德说:“人类和所有其他物种的成员一样,有一种特殊的本性,这一本性决定了他们具有某些目的或目标,使他们自然地趋向于一种特殊的目的。”218“实践是包括了完成目的在内的活动。”其二是人的生活方式不是完全由自

6、然确定,不完全被其生存本能所决定,也不完全被自然法则所左右。在从事实践活动时,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想要达到的目的,考量社会环境后做出合适的判断与抉择并付诸行动。这是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其三,实践是为自己的生存而进行的活动。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活动不仅仅不同于动物活动,更在于人是“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2982b25这种只为自己存在而不为别的什么而存在的存在方式就是自主自由。实践活动的这种自主自由性是有组织保障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古希腊城邦并非是简单地满足生活需要的联合体,而是自由人为了实现他们的自由活动在那里联合起来产生的,城邦的意义就在于它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7、其四,实践自身就是活动目的。在人的活动中,只有当目的内在于活动或其活动本身就是目的时,这种活动才能被称为实践。这种目的内在于活动或其活动本身就是目的的实践充分地凸显出其活动主体的自主自由意志。亚里士多德在区别实践和创制活动时尤为强调这一点。亚里士多德实践活动具有向善性。亚里士多德认为,与制作活动不同,人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自身,是一种自我目的的、自身就是善的行为,即追求的是自身的好。他说:“每种技艺与研究,同样的,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因为我们用善来意指那种为人类本性所趋向的目的。”51094a1在政治学开篇处,亚里士多德写道,看到某一城邦各是某一种类的社会团体,一切社会团体的

8、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所有人类的每一种作为,在他们自己看来,其本意总是在求取某一善果,既然一切社会团体都以善业为目的,那么也可以说社会团体中最高而包含最广的一种,它所求的善业也一定是最高而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包含广泛的社会团体就是所谓的城邦,即政治社团。人的一切活动、一切行为都包含着某种选择,都包含着某种目的,这种目的或者是实现活动自身,或者是活动的产品。但是一定存在着一个终极目的,其他事物都以它为目的,都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这就是最高善或者说至善。“如果在我们活动的目的中有的是因其自身之故而被当作目的,我们以别的事物为目的都是为了它,那么,显然就存在着善或最高善。”51094a20

9、“我们把那些始终因其自身而从不因它物而至的欲求的东西称为最完善的。”51097b可见,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践活动自身即是活动目的,亦即实践就是践行善的活动。故而亚里士多德实践活动中也内含着善的灵魂。善或至善就是幸福。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如果我们所有活动都只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就是那个可实行的善。”51197a这个可实行的善就是幸福。因为这种“幸福是完善的和自足的,是所有活动的目的。”51197b一个“不是只在短时间中,而是在一生中都合乎完满的德性地活动着,并且充分地享有外在善的人,就是幸福的人。”51101a幸福的生活不是某个具体活动所要达成的目的,而是人在生活中从根本上追寻的目的和绝对的意义

10、。追求、践行“善”也就是追求、践行幸福或追求、践行好的生活是亚里士多德实践内含着的突出特点。“善”、“幸福”、“好的生活”符合中道,是人对自己生存的最好的筹划和抉择。亚里士多德实践活动的向善性也是有分类的。一方面,他把善分为个人的善和共同体的善。人们出于生活的需要而结成家庭、村社乃至城邦,但城邦的目的根本上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实现人们的幸福生活,达到善的目的。”61280a30城邦这个共同体的产生是为了追求善,而且不仅仅是追求一种具体的善,更是为了追求最高的善。它的目的只有在城邦中的公民都实现了善和正义的时候才算真正地完成。因此,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善对于个人和城邦是同样重要的,但城邦的善更

11、重要、更完满。”51194b5-10另一方面,善又分为下属的环节性的善和最终的善。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和形而上学中强调可以用最终的善把一切目的和手段统一起来。他认为,实践包括人的一切活动,是人类活动全部形式的总称,实践的目的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医术的目的是健康,战术的目的是取胜等。但并非所有的目的都是最终的。相对于最终的、最圆满的目的来说,任何目的都只能是下属的各个环节,是被统属的目的,都在服从于最高的、最终的善。这既是亚里士多德对实践的另一种阐释,也是对善的又一种分类(正如周东启先生所说,亚里士多德所建构的实践概念中,所包含的道德内核被后来的绝大多数哲学家所继承,违背道德的活动、非人道的

12、活动绝不能称之为实践,这一点在马克思的概念中也是不言而喻的)。亚里士多德实践活动具有活动自身目的性。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是包括完成了目的在内的活动”。李若冰先生在他的实践概念的历史与考辨中也说道,“亚里士多德把实践的基本意义理解为正确的行为,一个完全圆满地完成自身构成目的的活动。这种正确的行为,主要是指与生产劳动相区别的人的伦理道德行为和政治行为”。三、亚里士多德实践活动特点之缘起实践活动的向善性源于实践理性、明智和人的伦理生活、自由生活。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践活动是追求、践行善的活动,是因为人的灵魂可以分为有逻各斯(Logos,英译为Reason,意为理性)的部分和无逻各斯的部分,相应这种

13、划分,人的德性可以分为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理智德性由教导生成,道德德性则通过习惯养成。人的灵魂有逻各斯的部分,又可以分为思考不变事物的知识部分和考虑可变事物的推理部分。换言之,人的理智可以分为理论的和实践的两部分。理论理性是对必然的、不变的第一原理的把握并通过证明来形成知识,它借助于努斯和科学;而实践理性则是对具体的、可变的事物的考虑和推理,它借助于明智或者说是实践智慧。因此,理智德性有两种:作为理论理性的智慧(包括努斯和科学)和作为实践理性的明智(实践智慧)。因此,道德德性最终与实践理性、明智(实践智慧)密切相关。没有实践理性和明智,任何道德德性都不可能得到践行。因为实践理性和明智是对生活瞬

14、息万变的具体事务的深思熟虑,是考虑对他自身的好(善),考虑它们如何对自己有益。它们指导人们的实践行为,指导着人们对适度、善的选择,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德性是一种选择的品质,存在于相对我们的适度之中。这种适度是由逻各斯规定的,就是说,是像一个明智的人会做的那样地确定的。德性是两种恶即过度与不及的中间。”51107a人的善就是灵魂的合德性的实现活动。亚里士多德的功能论证(function argument)指出,人类特有的灵魂结构致使人类要过的生活不会是动物的生活,一个拥有完整灵魂结构的人的生活应是灵魂各部分获得完美德性的生活。善的发现和践行均与实践理性、明智密切相关。同时,亚里士多德还认为,善

15、德善行不仅源于实践理性、明智,还由人的习惯养成,因为“由自然造成的东西不可能由习惯改变”51103a。而习惯则根源于人的伦理生活和自由生活。于是城邦中人的伦理生活、自由生活便成为善德善行的另一缘起了。“个人的善离开了家庭和城邦就不存在”51142a10。这样,亚里士多德实践活动的向善性的缘起就有两方面:一是实践理性、明智(实践智慧);二是人的伦理生活、自由生活。实践活动的自主自由性源于亚里士多德所确认的人的存在方式和自由的共同体。“人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这种只为自己存在而不为别的什么而存在的存在方式就是自主、自由。自由首先应该指的是自由的共同体,也就是说,最先自由的不是

16、自由人,而是自由人的共同体。实践活动自身目的性源于亚里士多德对实践对象的厘定和对人的灵魂结构的认识。他曾说道,“在动物中,只有人是某种行为的本源,因为我们不应该说其他动物有行为。”“实践涉及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生产只关心人欲望与要求的满足。实践的对象是人事,生产的对象是物体。”亚里士多德在其功能论证中指出,人类特有的灵魂结构致使人类要过的生活不会是动物的生活,一个拥有完整灵魂结构的人的生活应是灵魂各部分获得完美德性的生活。四、亚里士多德实践活动特点的局限性亚里士多德实践活动特点具有一定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表现为:其一,只有奴隶主阶级才有善德善行。亚里士多德把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奴役等同于灵魂对躯体的支配,是合乎自然而有益的,而不是源于强权。他认为,缺乏理智而具有体力的人是天然的奴隶,有理智而遇事操持远见的人才能成为主人。人类从来就存在着自然的奴隶与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