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17749464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转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翻转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翻转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翻转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翻转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翻转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转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翻转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摘 要:在高中化学学科中,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将理论学习和化学实验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部分教师为保障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将翻转课堂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因此,本文基于翻转课堂相关概述以及翻转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对翻转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措施进行简单分析,借此发挥翻转课堂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带动作用,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化学;化学实验;理论知识一、 引言新时期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部门对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提出更多新要求。因此,部分教师将翻转课堂引入高中化学教学中,使其能够将化学知识具象化,便于学生在课堂上内化所学知识,

2、进而提高学生化学素养。因此,本文对翻转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是为进一步阐述翻转课堂的应用意义,为教育工作者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二、 翻转课堂相关概述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翻转课堂是教师在课前提前根据教学内容录制视频并让学生在课前观看,进而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对本节课教学知识有所了解。而通过课前预习所节约的课堂时间,可以让教师用来解答学生课堂问题,帮助学生改正作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分为知识讲授和学生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讲授是教师在课堂上完成,而知识内化则是学生在课后作业、实践中完成。但是在翻转课堂下,知识传授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前完

3、成,而知识内化则作为教学活动开展核心,在课堂中由教师辅助学生完成。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对于翻转课堂的应用,需要根据化学课程目标、学科特点分析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化学实验步骤,提前做好教学微视频。教学视频时长一般为510分钟,并且教师所做微视频应具有趣味性、实用性等特点。翻转课堂在高中化学中的实践,使教师可以使用科技手段,吸引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并通过微视频的直观性,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对发挥学生课堂主动性,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有着重大意义。三、 翻转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首先,高中化學这类实验性较强的学科,翻转课堂的应用意义是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打破教学活动中以

4、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格局,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化学知识,而是在化学课上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中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让学生自主揭示事物变化规律,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其次,翻转课堂本身的趣味性、直观性,能够激励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对化学相关奥秘的探究精神,重点要求教师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并通过微视频对化学知识的转化,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最后,翻转课堂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融合,保障教学效果。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中,不论是采用实验法还是PPT演示法,这些教学方法,都不能孤立完成,所以需要教师利用翻转课堂,将不同教学法中的教学重点综合整理,让学生获取系统性的化学知识。

5、例如,在探究物质中的化学变化时,教师需要使用实验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应化学知识,而学生在探索微观世界中的化学变化时,则应采用PPT和多媒体演示的方法,使学生直观感知化学知识。而翻转课堂的应用,能够打破不同教学法之间的独立性,使其协调发展,共同应用,提高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元素融合,保障学生化学学习效率。四、 翻转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措施(一)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在高中化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师会重新调整课堂时间,将化学学习决定权交还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并和教师共同探讨化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化学知识。因此,翻转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需要教师

6、优化教学模式,借此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化学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前提下,应具备实践应用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多种教学元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实现当前化学课程目标。例如:在高中化学中,关于“物质的量”这方面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仅通过教师讲授,课本学习,学生很难全面理解教学知识。所以教师在讲解本节课内容时,可以提前制作“单个”“集体”关系的教学视频。在该视频中,包括以下内容:1个苹果对应12个苹果(视为一打);1升水对应1000升水(视为1万);1个原子对应NA个原子(视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个)。为提高微视频的生动性,使其能

7、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视频中的苹果、水可以拍摄实物。之后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知道物质的量,是定量微粒的集合,并让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知识,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以及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二)丰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高中化学学科中,所涵盖的化学知识都是碎片式的,因此,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时,需要将知识重点、难点整合为系统性的知识模块,而翻转课堂通过丰富教学环节,能够辅助教师完成化学知识整合、内化任务,并通过有效的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翻转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该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共同商榷、研究和探讨。所以在翻转课堂基础上,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时,可以包括四个

8、环节。第一,学生阐述旧问题,并提出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本节课教学要求,在观看微视频后,阐述学习中需要教师解答的问题,让教师解答。然后学生在课堂互动、提问环节,针对新的化学知识,提出新问题。第二,小组分析问题,并说出问题答案。通过学生所提新旧问题,教师应让小组之间自主合作学习,而教师只需根据在学生解决问题期间,适时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答案。第三,班级集体交流问题。在此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阐述问题为主,教师补充意见为辅。第四,教师总结问题,并布置新的教学任务。教师针对学生所提问题,分析化学课堂中的难点,然后解答学生所提问题,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开放性问题,布置新的教学任

9、务。由于化学课时间有限,所以在各个环节,教师应按照不同环节的重要性,合理分配学生提问、讨论问题的时间,确保翻转课堂能够顺利、有序完成。(三)改变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翻转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优势,主要体现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学视频的功能性以及教学重难点的明确性。所以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时,应利用其视频功能,改变教学内容,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具体来说,教师应将理论性较强的化学知识制作成微视频,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视频中,把握学习方向,明确学习重点。例如,在学习“盐类水解”这方面的知识时,由于其反应原理理论性较强,所以在实际教学时,需要用直观性的图片、实验帮助学生理

10、解。以CH3COONa为例,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文字内容可包括以下内容:醋酸钠溶液中所存在的离子;CH3COONa主要提供的是CH3COO-、Na+;具体原因为:CH3COO+以及H+所结合的CH3COONa为弱酸,在破坏水的电离基础上,促进水的电离,所以导致c(OH-)大于c(H+);得出的结论为:CH3COONa溶液显碱性。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可以对盐类水解原理有一个初步了解,并掌握盐类水解分析方法,之后教師引导学生将此分析法,用于其他化学物质分析上。总之,翻转课堂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是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比如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先按照教学视频学习水解分析,然后教师通过适当引导,让

11、学生分析盐类水解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而将微视频作为教学主体,灵活解析化学知识。(四)丰富教学资源,保障教学效率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教师在应用翻转课堂时,在将其应用在理论知识转换的基础上,还应重视翻转课堂中微视频对教学资源的丰富作用。高中化学是一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需要通过大量的化学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反应原理。但是在开展化学实验时,因安全性考虑,部分实验不能在化学课堂上演示,所以教师可以将实验过程制作为微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中了解相应的实验过程,掌握化学反知识,进而保障化学课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苯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时,因为液溴、苯含有剧毒,并

12、且易于挥发,所以不能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这时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视频,让学生直观的观看实验过程,学习相关化学知识。五、 结语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需要教师明确翻转课堂对高中化学的应用意义。同时结合翻转课堂以及化学学科的特点,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改变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立学生在化学课堂的主体地位,进而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对高中生的培养要求。参考文献:1罗庆康.基于微视频的高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J.教育观察,2019,8(17):22-23.2赵海,王旭.微课支持下的高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0):22-23.3易华玉.基于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172-173.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