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形势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感悟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17740269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新形势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社会新形势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社会新形势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感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社会新形势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感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社会新形势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感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新形势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新形势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感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社会新形势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感悟 伍丽萍【摘 要】身处资讯爆炸的年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很易受到损害。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者从近30年的教育实践总结出小学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有: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教育;小学心理教育课程主要以活动形式进行;开设心理咨询室和活动室舒缓孩子的情绪;家校携手合力,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促进教师心理教育水平,教师要做孩子的榜样。作者最后呼吁社会各界要加大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途径G623.9 A2095-3089(2018)12-0121-

2、01当今社会已进入资讯爆炸的年代,手机、网络等各种新型媒体的信息每天都在大量飞速地闪现入人们的眼球,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无时无刻冲击着小学生的心理。如果我们不能有效的引导小学生正确看待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少儿一代的心理健康必将受到潜移默化的损害。一个没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人,未必是健康的人,只有具备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算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屡见不鲜,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厌学症、多动症、自闭症等都不罕见,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1995年1月杭州大学教育系对浙江省武义县实验中学进行心理测试发现:学业成绩与智力有一定关系,与心理健康中人际敏感、

3、焦虑程度相关显著。这充分说明了心理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巨大影响力。顺应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预防、克服学生的心理偏差,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示,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学校开展心理教育已成为重要的教育活动,心理教育俨然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小学阶段是青少年思维、个性、品德等心理特点开始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及变化充满可塑性。教师只有深入探讨和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途经,才能维护和增进

4、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一、小学生心智刚刚开始发育,最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笔者从小学教育近30年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在小学阶段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性格、品性有着更为突出的影响。首先我们要营造充满阳光、赏心悦目的校园文化静态环境,教室、走廊的布置因应时代的发展,如近年来我们学校文化走廊增添了许多动漫元素,文化活动室布置了可爱的机器人,学生放学都流连忘返了。学生们置身在愉快、和谐而不乏时代感的学校氛围中,他们的心理也会更阳光。在动态校园文化建设中,如班风、校风的塑造上,如今教师们更注重对学生平等对待,发扬特长。在班会、团队活动中,倡导自理自立,共同参与,减少包办代理

5、。小学階段,学生仍然依恋家庭,言行还是唯父母、亲人马首是瞻。不良的家庭环境往往表现出两个极端:一是父母对孩子过度呵护,不会放手;二是父母因生活压力很少与孩子相处,孩子缺乏与家人交流的时间。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容易表现羞涩、胆小,被动,或者是行为乖张,不守规则。针对性格弱点明显、行为出格的小学生,教师不能粗暴对待,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往往可以找到学生偏差的根源,这时教师就要及时与学生亲人沟通,指导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环境,纠正家长不当的家庭教育行为,使家庭教育环境与学校教育环境协调一致,给予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二、采用多渠道的心理教育方式,全方位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教育,引导学生

6、追求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品质。学科教育不单是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美,生活的美,让学生领悟到自身发展改变世界的自信。教师要结合学科的具体特点,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比如体育课上,老师鼓励学生克服恐惧完成体操动作,学生体验了意志顽强的力量;数学课上,孩子学习计算动车的速度,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关注我国高铁的成就,培养孩子改变世界的自信心。学校要坚持按照国家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在小学心理课上,不是进行单纯的宣讲知识,而主要是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什么是好的心理品格,如何拥有健康的心态,引导孩子树立自立自信的品格。开设心理咨询室和活动室,让教师对学生进

7、行心理辅导,让孩子有适当的途径进行情感的宣泄。在温馨安静的咨询室老师进行和风细雨的安抚,孩子的焦虑较快得到平复;对于情感激烈的学生,让孩子到心理活动室,用各种游戏舒缓孩子的情绪,老师可以找到更有效的疏导方式。教师不能满足于现场辅导的效果,还要注意跟踪孩子的后续表现,帮助孩子解除心魔。家校携手合作,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教师通过家长会交流、家访等途径增进家长对心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家校双管齐下,效果事半功倍。近年来社会、家庭环境复杂化,存在心理偏差的问题儿童并不少见。家长渴求让孩子正常上学,以便于融入社会,这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接收了几位有自闭症甚至精神残疾的孩子。怀着不放弃

8、一个孩子的期望,学校付出了更大的努力。学校先对教师进行培训,做好应对预案;让家长到学校陪读,减少孩子对其他学生的不良影响;放学后这些孩子又到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接受专业心理培训。三、给人一碗水,自已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要做好心理教育,必须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良好的心态。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新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教师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不断更新和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笔者所在的学校,教师都取得了心理培训C级资格,不少教师积极进修进一步取得了B级或A级资格;学校还通过聘请客座专家给老师们进行心理教育发展动态的讲座,传授心理干预的具体方法;发动社会力量请各界人士介绍社会心理健康的案例。这些举措开阔了教师的眼光,拓展了心理教育的思路。在小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就是他们的模范,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权威性的印象。老师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言行一致,潜移默化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和家庭教育急需补强的课题。原来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于渔”,现代社会的实践证明,心理素质是个人参与社会竞争的基础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学校给予学生的关键之“渔”。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工程进行筹划,为学生成长增添翅膀。希望学校、社会、家庭都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