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共6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17636512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共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共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共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共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共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共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共6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qin kn dio qin wi ch n wi( ) ( ) ( ) ( )k lon f rn hn lun z y( ) ( ) ( ) ( )二、选择题。(1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洛阳(lu) 弥漫(m) 山脉(mi) 剖开(p)B.机械(xi) 玉壶(h) 践行(jin) 洗砚池(yn)C.酣睡(hn) 勤奋(qn) 冰雹(bo) 汹涌(xin)D.战役(y) 屡次(l) 摧毁(cu) 胸膛(tn)2.下列成语中不是关于古人读书求学的一项是( )A.程门立雪、凿壁借光

2、B.刻舟求剑、班门弄斧C.手不释卷、悬梁刺股 D.铁杵成针、囊萤映雪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比喻)B.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排比)C.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拟人)D.黄继光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对比)4.对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语言描写)B.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动作描写)C.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

3、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神态描写)D.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心理描写)5.下列对三首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表明了诗人不为遭贬而改变气节的决心。B.塞下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表现了雪夜的寒冷。C.墨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三、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1分)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猝然( )( ) 失( )落( )心( )( )焚 惊( )( )地惊慌( )( ) 镇定( )( )临( )不( ) 锲而( )( )2.根

4、据上面补充完整的词语,选词填空。(1)面对困难,我们只有( )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2)钱塘江大潮声势浩大,( )。(3)革命者那( )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我们。四、将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的用法填在括号里。(填序号)(6分)A.表示内容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1.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2.他红着脸说:“我我我不是故意的。”( )3.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五、仿照下面的例句,根据提供的情景写一组连续的动作。(6分)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她打开背包

5、,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这些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1.哥哥在打篮球。_2.妈妈下班后开始做饭。_六、根据积累的知识填空。(5分)1.天行健,_。2.生于忧患而_。3._,大雪满弓刀。4.洛阳亲友如相问,_。5. _,只留清气满乾坤。七、口语交际乐园。(4分)成成匆匆走进教室,习惯性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然后随手把纸团扔在地上。元元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啊!”成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_。”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1.元元的言外之意是:_。2.成成得体的说法应是:_。八、阅读古文,完成练习。(8分)楚人有鬻(y)盾与矛者,誉之曰:“吾

6、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盾:盾牌,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誉:赞誉,夸耀。陷:穿透、刺穿。或:有人。弗能:不能。应:回答。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1.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1分)A.以子之矛 B.陷子之盾 C.不陷之矛 D.吾矛之利2.翻译句子。(4分)(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_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 3.这则寓言中隐含着的一个成语是_。(1分)4.对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7、 )(2分)A.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B.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C.说话不要说得太满。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2分)邓稼先的十元奖金“两弹元勋”邓稼先,当年作为总指挥,每次核试验,都要带头钻到巷道里去取样,甚至还要跑到沙漠里寻找爆炸后的原子弹碎片。由于当时的防护条件很差,天长日久,他的身体遭受超剂量的核辐射。1986年,邓稼先因全身核辐射造成大面积溶血性出血,被迫住进北京的一家医院。住院期间,他的好友杨振宁来探望时,曾问他:“研究原子弹,国家究竟给了你多少奖金?”邓稼先回答:“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当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国家给的奖金是1万元,加

8、上单位拿出的十几万元,最终按10元、5元、3元三个档次,分别发给当时从事研制的科研人员。邓稼先拿的是10元。这点奖金,现在看来,的确是可怜兮兮,不值一提。但重要的是,获奖者的着眼点不在这里,而是“志存高远”。邓稼先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境界,为此作出了鲜明注脚。为了研制“两弹一星”,邓稼先35岁隐姓埋名,离开繁华的都市,走进大漠深处。这一走,就是28年!28年看不见故乡的花开花落,看不见长安街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妻儿的欢声笑语。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住在干打垒里,面前永远是如血的夕阳、如豆的灯光,是无边无际的荒漠、绵延起伏的雪山。当时,科研条件也很差,没有高性能计算机,没有现代化车间,只能用古老的算盘计算

9、实验数据。邓稼先绝不是为了奖金之类的个人名利,而是要用满腔热血造出原子弹,浇铸共和国强盛的根基。曾经有一位战友问他:“稼先,你说再过几十年,人们还记得我们这些人的名字吗?”邓稼先微微一笑,说:“记得或者不记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为国家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他想的,绝不是奖金之类的个人名利,而是为了深爱的祖国和人民,自己该做的事做到了没有。他是这样说的,更为此践行了一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颤动着嘴唇,断断续续说出几个字:“我为了这件事死了,值得!”他死而无憾,走得安然。奖金之类个人名利的动力,毕竟有限。只有大爱、大勇、大智慧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才能成就邓稼先这样的堪称民族脊梁的英雄豪杰

10、。1.用“_”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2分)2.第自然段画“ ”的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2分)A.表示讽刺否定 B.表示突出强调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特殊含义3.邓稼先研究原子弹是为了( )。(2分)A.奖金 B.名声 C.国家4.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志存高远”具体指的是什么?(限20字以内)(3分)_5.短文表现了邓稼先的什么精神?(3分)_十、习作。(30分)在每个人的心里,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了解自己,今天我们用手中的笔为自己描绘一张自画像。请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写一篇习作。第七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一、乾坤 调遣 维持 岗位 窟窿 芙蓉 混乱 卒业二、1.A2.B3.D4.C5.B三、1.而至 魂 魄 急如 天动 失措 自若 危 惧 不舍2.(1)锲而不舍 (2)惊天动地 (3)临危不惧四、1.B2.C3.A五、1.哥哥加快了脚步,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两层防线来到了篮下,一个抛投,篮球在空中划了个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2.妈妈下班后,放下自己的包包,换了拖鞋,然后洗手,走进厨房,开始做饭。六、1.君子以自强不息 2.死于安乐 3.欲将轻骑逐4.一片冰心在玉壶 不要人夸好颜色七、1.你只顾及个人卫生,乱扔垃圾。2.对不起,我以后也会多为大家着想。八、1.C2.(1)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