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复习PPT精品课件

上传人:掌** 文档编号:217624729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复习PPT精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复习PPT精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复习PPT精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复习PPT精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复习PPT精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复习PPT精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复习PPT精品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小专题大智慧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专题讲坛,第1部分,专题专练,第三节,分析判断气候类型,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3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2)根据地理位置判断: 先根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及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属于哪个温度带,然后看其海陆位置是位于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还是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陆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3)根据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判断气候

2、类型: 此类判别需要能够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真正理解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特别需要注意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模式图(北半球),(4)依据景观图、文字描述或直接根据地名判断: 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类型,因此在掌握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时,还应该掌握该地的自然景观特征,仔细分析文字描述或景观图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而对于利用地名直接判断气候的前提是熟悉世界政区图、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例如意大利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结合世界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可确定该地属地中海气候。,点击进入专题专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四,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

3、具的进步,专题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哼哈二将是以千里眼、顺风耳而为人所知的神仙,哼将生就一双千里眼;哈将长有一对顺风耳,他们神通广大。1882年,出生在西方的“顺风耳”来到了中国,人们见到了现实中的“神仙”,它就是电话。鸦片战争后,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有哪些新的变化?,本课第一目“交通工具的更新”和第二目“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分别讲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在陆、海、空、交通方面以及邮电通信设施方面取得的成就。,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1特点 (1)更迭快: 轿子、马车等逐渐被人力车、三轮车、_所取代。 火车、汽车、电车等交通工具日趋重要。 (2)不平衡:交通工具的更新在_比较显著。,自行车,城市,2

4、人力牵引 (1)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数量众多。 (2)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_年代以后,自行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主要的代步工具。 3机械牵引 (1)轮船:在洋务运动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创办于1872年的_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50,上海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时创办的民用工业,虽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但是客观上却推动了中国的水运近代化。,(2)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公路交通进入一个新时期。2006年,_铁路全线贯通,是

5、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青藏,1.你如何来评价近代铁路的修建作用? 铁路的修筑可带动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强经济、文化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有助于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有利于打破落后地区的封闭状态。 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的色彩,列强控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控制沿海地方,把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便于在军事上镇压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3)电车: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_建成。 (4)公共汽车: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5)地铁:1969年_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6)磁悬浮列车:2003年_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

6、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 (7)飞机: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飞机运营。,天津,北京,上海,4现代交通的发展特点 (1)发展快速: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 (2)层次多样:传统的和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并行应用。,鸦片战争以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革新首当其冲。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各种具体环境的影响,新旧交通工具长时间并行存在。,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事业 (1)背景: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还处于依靠_和民信局来通信的落后状态。 (2)历

7、程: 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1896年,“_”正式成立,邮传脱离海关,通信范围囊括全国各主要商埠口岸和中心城市。 _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驿站,大清邮政局,辛亥革命,2电信事业 (1)有线电报: 开端:1877年,丁日昌在_架设电报线。 发展:中国电报线路遍及18个省,加强了中央与边疆之间以及各大城市之间的联系。 (2)无线电报: 创设:1906年。 发展:_年底,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台湾,1932,(3)电话: 开端:1882年,传入中国。 发展: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_成立,邮政和电信合一。 地位:目前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位。,邮电部,2.近代通讯事业

8、的发展主要是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近代阻碍中国邮电通信事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近代中国人的愚昧迷信;清政府观念的落后;列强的侵略和控制;近代经济发展的滞后;中国政局的动荡等。 3交通、通信工具进步的影响 (1)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和信息的传递,加速了_进程。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邮电通信事业为什么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中国社会制度的巨变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解放等。,【史料】 材料一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

9、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材料二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 材料三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

10、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兰新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新旧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变化,并谈谈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提示】 (1)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资金和技术的缺乏,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外国列强的阻挠和侵略。 (2)影响:便利了各地之间的联系,

11、方便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3)变化:旧中国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阻挠,铁路运输业发展缓慢;新中国铁路发展迅速,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启示: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1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从时间上看: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从产生上看,中国近代先进的交通工具都是从外国传入。 从发展水平看,受到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排挤,加上政治腐败,近代交通发展缓慢。 从地域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慢。城市比乡村显著。 从

12、作用上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原因 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 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 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2013广东广州联考)新中国的火车经过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高速列车的发展历程,其根本原因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 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答案】D,【解析】题干叙述了新中国火车的发展演变,抓住“新中国”“根本原因”等关键信息,运用经济、政

13、治和文化的辩证关系来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交通工具发展的根本因素,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新中国成立后某个阶段发展的具体原因,不是上述所有交通工具变革的根本原因。,2中国近代邮电事业兴起的原因和积极影响 (1)兴起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国外新技术的传入。 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军事政治的需要。,(2)积极影响 加快信息传递,有利于航运、防汛等。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加强了国防建设,改进了军情的及时性与军队的机动性。 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2013北京海淀期末)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

14、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对时间观念的改变影响最大的是() A服饰的中西合璧 B报刊的创办 C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 D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变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主要强调了人们时间观念的变化,而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变恰恰推动了人们时间观念的变化,故D项符合题意。,1近代中国,“赶火车”“赶轮船”“赶汽车”成为新的社会俗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相对固定 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AB CD 【答案】C,【解析】火车、轮船、飞机是西方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成果,它的传入逐渐改变着近代中

15、国人的生活方式,因其运行时间相对固定,因而人们不得误时,同时它也推动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是其结果,排除。正确,故选C。,2徐志摩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A公共汽车B飞机 C火车D轮船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是车轮还是光阴”看,可供选择的是汽车和火车,但依据材料信息“匆匆匆!催催催!”,可以判断这是对火车的描述。,31896年,中国的铁路里程是370千米,三年之后,发展到650千米,到20世纪初期,铁路里程为9 292千米。铁路建设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加大了

16、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B清政府摆脱了旧有的观念 C民间筑路风起云涌 D清末“新政”成就突出 【答案】A,【解析】中国近代的铁路大多由列强所控制,西方国家把修筑铁路作为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的重要手段。B、D两项表述错误,C项反映的内容在当时所占比重较少。故答案为A。,4中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开始于() A洋务运动期间B戊戌变法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D一战期间 【答案】A 【解析】1865年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终于建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这是中国近代轮船业的发端,之后才逐渐步入水运的近代化。,5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电信事业发展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无线电报有线电报 移动电话固定电话 AB CD 【答案】D 【解析】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1906年创设无线电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