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掌握解读古诗的钥匙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217557854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 掌握解读古诗的钥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复习 掌握解读古诗的钥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复习 掌握解读古诗的钥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复习 掌握解读古诗的钥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复习 掌握解读古诗的钥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 掌握解读古诗的钥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 掌握解读古诗的钥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掌握解读古诗的钥匙 关于解读古典诗歌的技巧,各类教辅上介绍的可谓纷繁复杂,但大多数都未中肯綮,言之无物。本人基于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加之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实用的解读古典诗歌的方法。一、明意象、辨题材、析感情 教辅上给大家的方法多是从题目、作者、注释入手,讲究知人论世,这方法有用,但不全面。必须还原作者的创作历程,从典型意象入手,辨明是何种题材,再把握这种题材的典型感情,从而抓住诗歌鉴赏的要领。感情一明了,诗歌也就迎刃而解了。我把所有古诗分为十二种典型题材,教你从典型意象把握感情。1.羁旅行役诗 古代通讯工具匮乏,文人们或参军或游学或到地方任职,都要出门在外,很长时间才能归家,孤身在外

2、漂泊久了,又没有手机电话,连邮局都没有,难免思乡怀亲,生出孤独寂寞之情。这类诗,就叫羁旅行役诗,羁旅之人多是怀才不遇之人。这是古诗中为数最多的题材。典型意象 车、船(舟)、 驿馆、旅舍、杜鹃(子规) 客、征人、征夫 浮萍、飞蓬、孤雁、月 在诗中见到这些意象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即可判定此诗是羁旅行役诗无疑。一般感情 孤身在外、漂泊无依的孤独寂寞 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 对回乡与亲人团聚的渴望 怀才不遇的苦闷 对故国对沦陷国土的思念,对收复失地的渴望(专对陆游、辛弃疾等南宋词人) 可以直接写,如果不能判定是哪一种感情,就都写上。例子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枫桥夜

3、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2.送别诗 古人重离别,因山高路远,交通不发达,一别可能成永别。另外,送别之人多为羁旅行役之人,不仅路途险恶,而且前途未卜,仕途凶险,这就在惜别之外,多了一份对朋友的牵挂与担忧,多了一份对朋友的鼓励与祝福。典型意象 长亭(短亭)、古道、柳树 芳草(草)、天涯、劳歌 灞桥、灞陵、故人 在诗中见到这些意象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即可判定此诗是送别诗无疑。一般感情 与朋友惜别之情 对朋友前途的担忧与牵挂 对朋友的鼓励与祝福 这类诗比较简单,好判定,一般题目中都给出提示,如果不能判定是哪一种感情,就都写上。例子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

4、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闺怨诗 古代男子或参军求功或任职外地或四处游学或英年早逝,他们的妻子在家中独守空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寂寞凄凉,难免生出幽怨。诗人们以人文关怀的笔触,替深闺中的女子道出了一腔幽怨,造就了古诗史中一颗奇葩闺怨诗。典型意象 翠楼、画楼(倚楼、倚栏、上楼)、梧桐 珠帘(帘)、帷帐、漏(古代计时器) 梳妆、深院、砧、寒衣、捣衣、良人 在诗中见到这些意象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即可判定此诗是闺怨诗无疑。一般情感 对远方

5、亲人的思念、牵挂、担忧 对自己孤独寂寞、孤苦无依的凄凉出境的感慨 对亲人归来的热切期盼 无法排遣孤寂冷清的无奈 如果不能判定是哪一种感情,就都写上。有的闺怨诗与羁旅行役诗相结合,从夫妻两个角度写,相映成辉,这时就都答上。例子 宫怨 (唐)司马札 柳色参差掩画楼, 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 空逐春泉出御沟。 忆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杂诗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4.隐逸诗 古人有的仕途不顺、屡次碰壁之后往往选择归隐山林,以求得心灵的宁静

6、;有的人看透了官场的险恶,不愿为官,也选择归隐;还有的厌弃了公务的繁忙,寄情山水,求得暂时的解脱。这种情结,造就了大量的隐逸诗出现。典型意象 渔父(钓鱼的人)、渔樵 伯夷、叔齐(夷齐)、许由、严子陵(都是古代隐士) 式微、采薇 出现与世隔绝的场景 在诗中见到这些意象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即可判定此诗是隐逸诗无疑。一般感情 对黑暗官场的厌弃,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要保持自己高尚节操、独立人格的志向。 暂时得到心灵解脱的惬意。 如果不能判定是哪一种感情,就都写上。例子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7、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万山潭作 孟浩然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5.伤春悲秋诗 由于春天美好的事物多但时间短暂,所以古人多伤春;又因为秋天万物萧索,百花凋零,又多悲秋。伤春悲秋不论男女,但女子多伤春男子多悲秋。这类诗歌在古诗中所占份额较大。典型意象 伤春:落红(落花、残红)、风雨 悲秋:霜、西风、落叶一般感情 伤春:抒发韶华易逝、人生易老,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时光总是逝去得太快的感慨。 悲秋:抒发青春不再,人生已老却功业未就一事无成的凄凉。 伤春悲秋情结往往和闺怨或羁旅行役交叉在同一首诗中,所以,要格外注意意象

8、的组合,把握住多种感情。例子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浪淘沙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6.怀古诗 古人忧患意识强烈,善于从历史遗迹或历史人物中得到启示,这就造就了大量的怀古诗。怀古诗分为怀古人和怀古迹两种,这类诗歌比较简单,多在题目中有明确提示,如“*怀古”,感情也比较好把握。典型意象 怀古人:古代英雄,如曹操、

9、诸葛亮、项羽 怀古迹:历史遗迹,如赤壁、金陵、宫殿 没有固定意象,但一看就知道是怀古诗。一般感情 怀古人:凭吊古代英雄人物,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苦闷。 怀古迹:抒发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之感;或讽谏统治者不要重蹈历史覆辙。 有的怀古诗是怀古迹兼怀古人,遇到这种情况就都写上。例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

10、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7.边塞诗 边塞诗多见于唐朝,分为截然相反的两个阶段。初、盛唐时代国力强盛,许多青年梦想从戎边关,建功立业,此时的边塞诗多慷慨激昂;中晚唐战乱频仍,民多厌战,后方生产凋敝,民不聊生,此时的边塞诗多凄凉哀怨。典型意象 大漠、黄沙、长城、黄河、玉门关 天山、楼兰、兵器、军旗、战马、阳关 白骨、冰雪一般感情 初、盛唐: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豪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戍边的辛苦之情。 中、晚唐:战乱频繁、环境恶劣给边疆战士带来的痛苦;连年的征战造成大量的牺牲,使无数家庭破败,后方民不聊生,控诉战争的残酷,期盼和平的到来。例子 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

11、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8.怀才不遇诗 古典诗歌中,大多数或多或少都有点怀才不遇的苦闷,我把它提出来专门作为一种题材,是因为一些诗人把这种感情表达到了极致。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一定要记住“怀才不遇 理想不能实现”这一母题,所谓“不平则鸣”么。典型意象 白首(白头、白发) 香草、嘉木等美好却没人欣赏的意象 羁旅、怀古、悲秋等题材中的怀才不遇情结。一般感情 报国无门,理想不得实现的无奈。 仕途不顺,功业未就的苦闷。 年事已高,一事无成的幽怨。例子 秋浦歌 白发

12、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将欲心事付瑶筝。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9.民生诗 古代文人们作为儒家思想的传承者,“民为本”的理念肯定深入人心,他们以深刻的笔触,关注着底层民众的生活,并为之大声疾呼。典型意象一般通过穷人与富人,底层与上层的强烈对比表达民生主题,无固定意象。一般感情 表达对普通百姓遭受普苦难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无情揭露,对统治阶层骄奢淫逸的大力抨击。 唐朝后期的边塞诗中也有民生主题,揭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百姓对平静生活的向

13、往。例子 李约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宋梅尧臣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10.即事感怀诗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 。其实前面九种题材都是就事抒发感慨,我之所以把即事感怀诗单列为一个题材,是因为除上述事件外还有像遇雨 、观花、赏景忆景、他乡遇故知等事件,而往往给作者带来与众不同的独特感受或某种哲理启示。典型意象 无典型意象,但题目中都明示“*即事”或直接点明事件如“江南逢李龟年”,要求我们对于引发诗人感慨的事要了解 ,这就需要我们注意诗中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和背景 。一般感情 抒发作者与众不同的独特感受,或喜悦,或惊异,或者获得某种哲理启示。例子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